刑法总则的扩张解释
刑法总则的扩张解释封面图

刑法总则的扩张解释

于志刚, 著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4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刑法总则研究的佳作,并且又有很强的实务色彩。全书包括刑法解释的溯及力、犯罪故意理论的增容、单位犯罪,犯罪停止状态、共同犯罪、再犯等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章刑法解释的溯及力

一、司法解释的溯及力

二、立法解释的溯及力

三、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的冲突与选择适用

四、“中间时法”视野中的立法解释溯及力

第二章犯罪故意中认识理论的增容

一、犯罪故意中认识理论的结构分析

二、“可能知道”的存在可能性及其刑法意义

三、“可能知道”的界说

四、司法实践视野中的“可能知道”

第三章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关系的本质思索

一、单位实施自然人犯罪引发的司法尴尬

二、关于单位实施自然人犯罪定性的理论纷争

三、法条竞合的法律实质与重新解读

四、规定单位犯罪的具体条款:本质上只是特殊量刑条款而非定罪条款

五、对于遮掩理论研究视角的罪名本质之反思

六、法条关系重新解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价值

第四章犯罪停止形态中基本犯与加重犯的关系

一、情节加重犯、结果加重犯是否存在既、未遂的理论争议

二、以轮奸犯罪是否存在既、未遂为例的反思和解析

三、情节加重犯、结果加重犯的本质思索

四、对刑法分则中情节加重犯、结果加重犯的解析

五、共同犯罪与情节加重犯的竞合:以此为视角对轮奸问题的再次解读

第五章共同犯罪视野中单位因素的介入及其思考

一、单位共同犯罪的必然性及其类型

二、单位共同犯罪的定罪规则

三、单位和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差异化及其适用规则

四、单位共同犯罪中两个层级的主从犯认定

五、无法回避的问题:单位内部自然人的关系辨析

第六章再次犯罪的潜伏式趋严化刑罚反应体系

一、理论序曲:前科效应的理论基础

二、反思和梳理:再次犯罪的潜伏式趋严化十级刑罚反应体系

三、自然推论:基于整体逻辑平衡的司法规则

第七章犯罪人认罪奖励体系的一体化思索

一、犯罪人认罪和奖励的内涵

二、刑事立法中犯罪人认罪奖励体系的结构性梳理

三、犯罪人认罪奖励体系中差异化规则的具体化

第八章数罪并罚中的时间差现象及其解决

一、数罪并罚中“时间差”现象的必然性及其理论争议

二、数罪并罚中“时间差”现象引发的司法尴尬

三、源于数罪并罚制度价值取向的思索和批判

四、源于数罪并罚制度本质和前提条件的思索和批判

五、数罪并罚制度中“发现”一词的内涵

六、数罪并罚中“时间差”现象的原因探究

七、数罪并罚中“时间差”现象的解决模式

第九章刑罚视野中的亲情因素及其回归

一、中国现代刑事司法中亲情因素的整体割舍与渐回

二、拘役制度中亲情因素的回归及其反思

三、自首制度中的亲情因素及其认可

四、立功制度中的亲情因素及其司法尴尬

五、假释制度中的亲情因素及其弃用

六、亲情因素在刑事司法中的重视和回归

第十章亲告罪的司法困境及其解决

一、亲告罪立法的结构失衡和逻辑缺陷

二、亲告罪的司法困境

三、亲告罪司法困境的立法解决

四、基于现有法律框架下的变通处置模式

五、对于盲目建议扩大亲告罪范围学说的批判性思考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法学格致文库”之一,全书共分10个章节,主要对刑法总则的扩张知识作了介绍及解释,具体内容包括刑法解释的溯及力、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关系的本质思索、犯罪停止形态中基本犯与加重犯的关系、数罪并罚中的时间差现象及其解决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作者简介】  于志刚,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出版《论犯罪的价值》、《刑罚消灭制度研究》等个人专著10余部。翻译《芬兰刑法典》等外国刑法典10余部,合著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与或者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多次省部级奖励。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刑法总则的扩张解释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法学格致文库
9787509312551
如需购买下载《刑法总则的扩张解释》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法制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 300 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刑法总则的扩张解释是中国法制出版社于2009.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24.04 的主题关于 刑法-总则-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