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45.0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俄国苏维埃政权面临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推进世界革命的双重任务。苏俄、共产国际既通过政府间渠道,与当时的中国北洋政府进行建交谈判;又通过广泛渠道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联系,推进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更是帮助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并帮助促成了第一次国共两党的合作。
序1
绪论1
一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1
二本书的研究视角和基本观点4
三本书的框架12
第一章共产国际东方战略及演变14
一世界革命理论:从马克思到列宁15
二世界革命理论下共产国际对东方革命的总体构想30
三东方战略在中国的实施46
第二章加拉罕使华62
一加拉罕代表苏俄政府发表两次对华宣言63
二加拉罕使华86
三对加拉罕使华的评价110
第三章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121
一五四时期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的出现121
二共产国际对中共建党的帮助131
第四章苏俄、共产国际在中国寻求盟友的抉择216
一寻找盟友策略的提出217
二盟友选择的标准219
三苏俄、共产国际与孙中山的初期接触222
四苏俄、共产国际与吴佩孚的接触及联吴设想的失败230
五苏俄、共产国际与陈炯明的接触249
六与国民党结盟策略的确定258
第五章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提出与实现268
一中共“二大”联合战线思想的提出268
二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党内合作策略的确立276
三西湖会议与中共对党内合作方式的逐步接受291
四国民党内对国共合作的不同看法300
五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影响306
后记320
本书从共产国际的角度看中国革命。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首先追溯共产国际的理论基础,进而叙述在世界革命的理论框架下,共产国际对东方国家革命的总体判断和部署;第二至第四章分别叙述苏俄政府和共产国际在推进中国革命中的各项活动;第五章涉及的是共产国际在经过了几年的观察和评估滞后,终于确立和完善了它推进中国革命部署的细节,决定促成中国两支主要的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合作,以推翻它刚刚决定与之建交的北洋政府。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俄国苏维埃政府面临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推进世界革命的双重任务。苏俄、共产国际既通过政府间渠道,与当时的中国北洋政府进行建交谈判;又通过广泛渠道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联系,推进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同时帮助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并帮助促成了第一次国共两党的合作。 本书尝试从苏俄和共产国际的视角看其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打破仅从国共两党着手的局限,在系统利用新资料的基础上,对十月革命至1923年期间俄共(布)、共产国际和苏俄政府与中国各党派和政治势力的互动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作者简介】 何云庵,男,陕西西安人,1953年生,教授。198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带头申报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担任副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2001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两课”教材;是教育部首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精彩一课”教学示范片12名获奖者之一;曾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两次;1997年被授予四川省“两课”优秀教师称号;2003年评为西南交通大学首批教学名师。发表论著、教材二十篇(部),先后参与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9710500 如需购买下载《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9.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6 的主题关于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苏关系 ,共产国际-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 的书籍。
马红霞, 马熙敏, 编著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 等编
黄华, 著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研究专业委员会, 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编译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