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传媒评论
全球传媒评论封面图

全球传媒评论

郭镇之, 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6.0

书籍简介:

本书汇集“新媒体与研究方法”领域的前沿文集,反映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

新媒体与研究方法

手机之后,是什么?中国“数字革命”的社会层面再认识

社交媒介的宠儿:即时通讯软件在澳门大学生中的使用

网络论坛的抽样研究——从论坛言论流动研究的三个实例出发

网络论坛政治讨论研究方法探讨

理解在线受众:新的研究路径

全球传播研究

从全球与地方对立到全球与地方共存:重新审视电视“边缘受众”

全球认同或是本地认同?——对国际语境下维亚康姆公司在儿童身份认同形成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理论分析

全球媒介丑闻及其对社会问题管理的影响

全球传媒论坛

三联的知识生产

观点

西方媒体上的中国人口形象——西方主要媒体对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报道实证研究

传媒前沿——奥运专题

透过赛场我们还应看到什么?——奥运会对中国文化国际化传播的启示

2008奥运会开幕式的神话叙事

奥运经济的电视产业辐射力

新书架

历史的洞见——读《电话的社会影响》

评中文版《大众传播通论》

征稿启事

内容摘要:

新一期《全球传媒评论》与读者见面了--我们的工作逐步取得经验,走上正轨。本期封面专题是:“新媒体与研究方法”,特邀主编为金兼斌教授。封面专题列入了5篇重量级的文章。其中,加拿大华人学者赵月枝的《手机之后,是什么》承袭了传播政治经济学家达拉斯·斯迈兹对中国技术革命提出的著名问题--“自行车之后,是什么?”针对当前的数字新技术及其社会文化后果进行了理论分析。澳门大学学者张荣显和盛绮娜对“即时通讯软件在澳门大学生中的使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MSN软件在互联网上成为社交宠儿的新媒体新现象。葡萄牙学者Manuel José Damásio 和Carlos Poupa提出了对在线受众进行研究的新路径: 运用聚类分析及多维分析等数据工具考察在线受众对互联网的多种态度、价值观及行为方式。本期特别注重网络研究方法的探讨,柯惠新、何慧媛和杨婧的《网络论坛的抽样研究》以“刘翔退赛”等三个实例介绍了对网络论坛言论流动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吴玫的《网络论坛政治讨论研究方法探讨》则从较严格的科学意义上探索了网络舆论的流动方式。本期的另一个专题是“全球传播研究”,其中收入了在美国从事研究的学者Sam Pack关于重新审视住处边缘的电视受众、探讨全球与地方传播关系的文章;来自美国的Kristin C. Moran和 Leeva C. Chung对国际语境下维亚康姆公司在儿童身份认同形成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理论分析;还有德国的SteffenBurkhardt和Frederike Wolf关于全球媒介丑闻报道对社会争议问题影响的研究。本期的“全球传媒论坛”发表了李鸿谷先生介绍《三联生活周刊》知识生产的讲座内容。在“观点”栏目中相德宝对“西方媒体上的中国人口形象”问题进行了批评。“传媒前沿”专栏以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为主要内容,本期主题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孙玉胜、关德兵和倪燕的三篇文章分别从国际传播、文化、经济的角度对赛事进行了总结。不断成长中的《全球传媒评论》希冀全球学者特别是中华学者的大力支持。我们期待更多的优质稿件源源而来,支撑我们这方小小的园地,也由此促进全球传媒研究的进步。

编辑推荐:

手机之后,是什么?中国“数字革命”的社会层面再认识
社交媒介的宠儿,热点话题 新锐观点 权威资讯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全球传媒评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2222118
如需购买下载《全球传媒评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全球传媒评论是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19.1 的主题关于 传播媒介-研究-世界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