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46.0
本文首先提出了关于实践哲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的构想,对以往译学范式的哲学基础进行了较为详细和深入的分析,进而,围绕实践哲学的三个核心概念,即:实践、人和反思,分别探讨了翻译实践活动的特点、翻译中主体的特征、翻译伦理问题以及翻译批评应当持有的理性观。
绪论
第1章 关于实践哲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的构想
1.1 何为实践哲学
1.2 实践哲学对于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1.2.1 核心概念:实践与实践哲学
1.2.2 基点转换: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
1.3 将实践哲学引入翻译研究的构想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以往译学范式的哲学基础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2.1 语文学译学范式:直觉主义哲学观
2.1.1 直觉主义哲学观
2.1.2 语文学译学范式与直觉主义哲学观
2.1.3 语文学译学范式研究概况
2.1.4 语文学译学范式的特点和贡献
2.1.5 语文学译学范式的不足
2.2 结构主义语言学译学范式:主体意识哲学观
2.2.1 主体意识哲学观
2.2.2 结构主义语言学译学范式与主体意识哲学观
2.2.3 结构主义语言学译学范式研究概况
2.2.4 结构主义语言学译学范式的特点和贡献
2.2.5 结构主义语言学译学范式的不足
2.3 解构主义译学范式:哲学解释学哲学观
2.3.1 哲学解释学哲学观
2.3.2 解构主义译学范式与哲学解释学哲学观
2.3.3 解构主义译学范式研究概况
2.3.4 解构主义译学范式的特点和贡献
2.3.5 解构主义译学范式的不足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践哲学理论框架中的翻译研究
3.1 实践:关注行为的目的和意义
3.2 人:类、社会和个性的统一性存在
3.3 反思:由事实判断走向价值评价的翻译批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践哲学的发展对于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4.1 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开山
4.1.1 实践与生产的区分
4.1.2 实践:趋向善的反思行为
4.1.3 知识的划分
4.1.4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思想与翻译研究
4.2 康德:先验的实践哲学
4.2.1 哥白尼式的革命
4.2.2 实践理性
4.2.3 康德的实践哲学思想与翻译研究
4.3 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
4.3.1 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思想
4.3.2 从意识活动到实践活动
4.3.3 社会实践活动的交往性
4.3.4 对于自然科学的尊重与支持
4.3.5 对于人的理解
4.3.6 人的异化
4.3.7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思想与翻译研究
4.4 海德格尔:存在的实践哲学
4.4.1 关于存在的追问
4.4.2 何为“此在”
4.4.3 个体生存的意义
4.4.4 此在与他者的关系
4.4.5 海德格尔的实践哲学思想与翻译研究
4.5 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实践哲学
4.5.1 伦理知识的重新强调
4.5.2 理解中的偏见
4.5.3 视域融合
4.5.4 人在语言中的栖居
4.5.5 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思想与翻译研究
4.6 哈贝马斯:交往的实践哲学
4.6.1 对于知识的分类
4.6.2 普遍语用学
4.6.3 交往行为
4.6.4 话语伦理学
4.6.5 哈贝马斯的实践哲学思想与翻译研究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翻译:基于实践维度的思考
5.1 翻译:一种以语言为中介的跨文化交往实践活动
5.1.1 翻译活动的实践性
5.1.2 翻译活动的历史性
5.1.3 翻译活动的人文性
5.2 译者与文本:理解性的实践活动
5.2.1 文本对于译者的遮蔽
5.2.2 译者对于文本的去蔽
5.3 译者、作者和读者之间调节性的交往实践活动
5.3.1 译者与作者:历史性的对话式理解
5.3.2 译者与读者:交往中的认同
5.3.3 译者与批评者:批判性的价值判断
5.4 译者与社会:意识形态构建与批判的实践活动
5.4.1 社会对于译者意识形态的构建
5.4.2 翻译中权力话语的影响
5.4.3 从文化否定到文化超越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翻译研究中的主体——从主体性、主体间性到社会性的转变
6.1 狄尔泰:人文精神与主体意识的觉醒
6.2 胡塞尔:先验自我的提出
6.3 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路径
6.4 哈特曼:新存在论
6.5 舒茨:社会学转向
6.6 马克思:人的社会存在论与交往论
6.7 哈贝马斯:主体的相互理解性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翻译学的伦理研究与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
7.1 翻译伦理问题的研究标志着译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向
7.2 实践哲学的人学观是开启伦理研究的关键
7.3 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与普世伦理问题
7.4 翻译研究与伦理的问题
7.4.1 从翻译标准看翻译的伦理问题
7.4.2 异化理论与伦理问题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翻译研究中的理性反思
8.1 翻译活动的理性缺位与标准迷失
8.2 认知理性的缺陷与非理性的价值
8.3 非理性的悖谬与建构主义思想的贡献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实践哲学:让译学研究回归生活世界
9.1 生活世界及其相关理论
9.1.1 何为“生活世界”
9.1.2 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
9.1.3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
9.2 回归生活世界对于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
9.3 译学研究回归生活世界的途径:实践哲学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结语:实践哲学——让译者改变世界
参考文献
致谢
主题词索引
《实践哲学视域下的译学研究》首先提出了关于实践哲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的构想,对于以往译学范式的哲学基础进行了较为详细和深入的分析,进而,围绕实践哲学的三个核心概念,即:实践、人和反思,分别探讨了翻译实践活动的特点、翻译中主体的特征、翻译伦理问题以及翻译批评应当持有的理性观。
了解、分析并揭示以往译学范式的哲学基础的不足是《实践哲学视域下的译学研究》的切人点,而实践哲学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则是笔者周晓梅希望能够引入翻译研究,为其注入新鲜生命的动力支持。将译学研究置于实践哲学的总体框架之中,用实践哲学的思想作为指导译学研究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并围绕着翻译中所涉及的主体、交往实践和反思活动这三个要点对于翻译活动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是本项研究得以展开的一条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