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42.0
本书设计了一个开放而动态的框架,探讨科学与社会的动态关系。
第1章 社会的转型
复杂性的增加
社会转型的两种解释
社会变迁与知识的生产
第2章 超越现代性——突破边界
第3章 社会与科学的协同演化
不确定性的内在生成
无处不在的新经济理性
时间:未来是延伸的现在
空间:距离的弹性化
科学与社会的自组织能力
结论
第4章 情境的回应
第5章 知识机构的转型
产业研究
政府研究
研究委员会
第6章 大学在知识生产中的作用
作为科学机构和社会机构的大学
科学角色和社会角色的趋同
模式-2的影响
模式-2型大学
结论
第7章 情境化是如何发生的
从隔离到整合
变化中的参与规则
进化的视角
人们在知识中的位置
结论
第8章 弱情境化的知识
粒子物理学
国家研发计划
第9章 强情境化的知识
中央动脉/隧道项目
医学研究和患者运动
第10章 中等幅度的情境化
从加利森的“交易区”到交易空间
模式-2对象
一个新情境的出现:高温超导的案例
探索隐含情境
第11章 从可靠的知识到对社会稳健的知识
第12章 认识论的内核
新奇事物引发的矛盾心态
认知权威的衰落
知识的形象和知识的实体
结论
第13章 科学走进广场
再访广场
机构在广场中的地位
第14章 社会化分布的专门知识
专门知识、决策和现代性
作为理性决策者的个体数量增加
晚期现代性及其不满
专门知识的叙述
未来的专门知识
第15章 科学的新愿景
“反思”科学的制度方面
反思科学的规范方面
第16章 反思科学不是科学的反思
反思科学的框架
关于广场的论点
参考文献
译后记
本书为“决策科学化译丛”之一。本书分析了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协同演化过程,并提出了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分析框架。科学与社会之间更紧密的互动,标志着一种情境化的新科学的出现,研发活动及其相应研发组织的转型也在所难免。本书在最后提出了17个反思科学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