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国学
大家国学封面图

大家国学

唐文治, 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由经学理学,论说,序跋、演讲、书信及其他组成,多方面表现了唐文治在《诗经》、《易经》和三《礼》等经学研究方面的研究,并提供学习经典的门径和方法,从中可知先生秉承"修齐治平"的儒家理想,对大学生"以道德端其模范,以规律束其身心",使其"蔚为通材"的教育理念。

书籍目录:

总序/1

前言/1

经学理学

读《诗经》大纲/3

《诗经》伦理学/4

《诗经》性情学/11

《诗经》政治学/17

《诗经》社会学/25

《诗经》军事学/29

《诗经》农事学/35

《诗经》义理学序/37

《诗经》修辞学序/39

《(诗经)大义》自序/40

学《易》大旨/43

论《周易》君子教育/45

《大学》大义/48

《中庸篇大义》下/50

《论语》分类要旨/54

《(孟子)大义》序/56

《孟子》尊孔学/59

《孟子》心性学/64

《孟子》政治学/69

《孟子》贵民学/75

《孟子》论战学/81

《孟子》文辞学/87

《孟子》外交学/93

《孟子》雄辩学/98

《孟子》气节学/103

《孟子》周易学/116

读《左》研究法/120

读经条义/123

《(尚书)大义》自叙/126

《二程子大义》序/131

《洛学传授大义》序/132

《周子大义》序/134

《张子大义》序/136

《朱子大义》序/138

朱子学术精神论/140

《紫阳学术发微》自序/145

《阳明学术发微》自序/148

论说

原情/155

原仁/157

原信/159

原耻/161

原慈/163

八德诠释/171

五德箴/174

礼治法治论/177

地方自治论/182

学校论/188

文化论/193

选举论/196

财政论/197

兵政论/199

表论/202

学校培养人才论/205

思辨录剳记.续思辨录题词/208

国文大义/216

施刻十三经序/237

国文阴阳刚柔大义/240

近六十年来国政记/247

梦游诗经馆记/259

序跋、演讲、书信及其他

无锡国学专修馆学规/263

《无锡国学专修馆文集甲编》序/268

《国学专修学校十五周年纪念刊》序/270

无锡国专校友会春季大会训辞/272

《工业专门学校国文成绩录》序/274

《工业专门学校国文成绩录二编》序/277

《工业专门学校杂志》序/279

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十届毕业典礼训辞/281

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堂行奠基礼记/284

《中学国文读本》序/286

《中学国文新读本》序/288

《国粹教科书续编》序/290

嘉兴王君瑗仲文集序/291

送周予同先生赴台湾序/293

上沈子培先生书/295

答高君二适书/297

答冯君振心书/300

松禅图书馆纪念碑/301

苏州国学会演讲录/304

前言

《大家国学》这套丛书,是在“国学热”持续升温的氛围中问世的。承编者要我写几句话,考虑了一下,想有这样几点可说。

第一,我要讲的是,“国学”并不是“一阵风”式暂时流行的话题。

“国学”和“国学热”,现在已经成为媒体习见的热门名词。上海的《学术月刊》与《文汇读书周报》,曾将国学评选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6》,在历史学部分专设“国学热的挑战”一节,描述国学怎样“得到学者和媒体的强烈关注,引发了如何重新评价传统学术文化和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的地位及作用,当代中国是否需要‘重振国学’、‘重振国学’是要‘接续文脉’还是‘复辟返古’等问题的争论”。刚刚出版的《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7》,又设有“国学热的反响”一节,于叙说“国学热仍在持续,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注意”之余,着重介绍了一些论作对这一潮流的批评讨论。不难预料,明年的《发展报告》还会把国学列为重点内容。

国学之所以热,决不是出于偶然,也非少数人炒作能致,应该说,这是历史必然趋势的一种体现。中国的振兴,正在国内外造成强烈的震撼。身历祖国由积弱转趋盛强的中国人,不会忘记反躬省察自己的文化传统,希望以其精华贡献于世界。外国人面对崛起的中国,也一定会更加关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要求有更多更深的了解,而这又增加了中国人探讨研究传统文化即国学的责任。这样看来,国学之热当前仅仅是开始,其高潮尚远在后面。

第二,我想说,“国学”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术范畴。

现在有了成熟的文学、史学、哲学等等学科,为什么还要谈什么“国学”?这样的问题,很早就有学者提出过了。前些时,我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和《光明日报》国学版合编的《年度国学2006》写了一篇题为《国学的存立》的小文,涉及这个问题。

我在那篇短文里提到,一九一一年初,王国维先生给《国学丛刊》撰序,主张“学无中西”,他说:“何以言学无中西也?世界学问,不出科学、史学、文学。故中国之学,西国类皆有之;西国之学,我国亦类皆有之。”到上世纪二十年代,钱穆先生在江南授课,其讲义《国学概论》弁言也说:“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需要指出王国维讲“学无中西”,其“学”是“专以知言”,即具体的知识,不能说中西的文化学术彼此一样,钱穆的“学术本无国界”,也应作如是观。

不仅文史,科学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这样。二○○五年,我在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开幕式上说过:科学作为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本身确无所谓中西,但作为科学产生和发展背景的社会、文化是无法摆脱地域或民族色彩的。事实上,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中,科学的形成、发展有着不一样的途径和过程,在社会、文化中科学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中国的学术文化有着非常明显的独特之处,从而“国学”终不可废。

第三,我还想建议,大家通过学术史的角度来认识国学。

“国学”一词,本由与“西学”区别而出现,通行既久,其涵义似乎人人明白。然而如果像北京话说的“较起真来”,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的内涵、外延如何,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争论。今天要求一下子讲清楚,实际是做不到的事。

经常有朋友、同学问我,要了解国学,初识门径,应该从哪些书人手,我总是推荐两本书,一本是章太炎的《国学讲演录》、一本便是上面提到过的钱穆《国学概论》。章书从小学谈到经、史、子、集,是横的分类介绍,钱书自孔子下及民国,是纵的历史叙述。两书体例不同,但和其他类似著作一样,贯穿着作者本人的见解。如欲比较全面地知道国学的范围与内容,特别是学者各家的异同,还必须博览种种重要论著,即所谓原典。

当然,国学历代论著浩如烟海,绝非有限时间所能涉猎,这便需要选择与我们最关紧要的优先阅读。前辈学者为我们树有典范,重视学术史的研究,尤其是上一世代学术史的研究。例如梁启超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撰写《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对引导促进当时学术进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因为民国前期的学术文化是直接从清代延续变革而来。我们距离清朝已远,要接触学术文化传统,自然首先是二十世纪的国学诸家。认识国学,最好先来阅读二十世纪诸家的作品。

《大家国学》丛书,正是为此设计的。编者就二十世纪名家学者,“选择其关于国学、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学术等概论性、常识性的文字成一选本”,“以便于引导读者进一步了解、把握学者最基本的国学修养与学术思想”,这确是便利一般读者的创意。相信这套书会继续编印下去,对国学的普及和中国优秀文化的阐扬,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李学勤

二○○七年十一月一日

内容摘要:

  唐文治先生是理学家,也是教育家,他曾说“平生之志”就是能够居家讲学。本书为《大家国学》丛书之一,收录了唐文治的主要著作。本书第一部分的主要篇幅,选自一九四七年印行的《唐蔚芝先生演讲集》中关于《诗经》和《孟子》的部分,唐先生从各个角度解读了这两部国学经典,也是这部演讲集六十年来的首次印行。此外,本书的第一部分还选取了唐先生自《周易》、《论语》、《大学》、《中庸》、直到程朱陆王,对国学发展各个阶段经典的代表性的通论。第一部分的这些文字连缀起来,基本就是一部中国儒家传统学术体系一脉相承的简明读本。本书的第二部分,选择了收在《茹经堂文集》中的代表性的论述,范围从“仁义礼智”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一不体现唐先生“立诚、尚志、有恒、公德”的道德取向和学术皈依。第三部分是体现唐先生儒学教育家和国学布道人精神的文字。  『大家国学』者,前辈大师的国学修为,今日大众的国学养分也。  在『国学热』经由电视讲坛进入百姓视野、传统文化过度娱乐化,而国学常识却明显匮乏的当下,听听昨天的大师怎么说,是一种补课,更是一种参照。  本书为《大家国学》丛书之唐文治卷。【作者简介】  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太仓人。近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曾在名师黄以周、王先谦门下学习经学,术业精进。清末进士,曾任职外务部,后任农工商部侍郎、署理、尚书。1908年弃官从教,出任上海实业学校监督、无锡国学专修堂校校长。1907-1920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著有《茹经堂文集》、《茹经先生自订年谱》、《礼记大义》、《十三经提纲》、《尚书大议》、《周易消息大义》及《国文经纬贯通大义》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大家国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01058153
如需购买下载《大家国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天津出版单位天津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0

书籍信息归属:

大家国学是天津人民出版社于2007.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Z126-53 的主题关于 国学-中国-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