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
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封面图

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

付彦, 编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介绍了知识共享型企业的管理理论与实践。

书籍目录:

导论篇

第一章导论

一、企业为何要创建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

(一)知识价值在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凸显,加强知识共享是企业追求知识价值最大化的必然要求

(二)通过组织革新和知识共享有助于企业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塑造核心竞争力,从而确立持续竞争优势

(三)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下,我国企业迫切需要紧跟国际企业管理前沿,通过创建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二、影响本书的重要理论思想回顾

(一)知识管理理论演进与知识共享的角色变化

(二)知识共享的专门理论文献回顾

(三)社会网络理论

三、研究思路与基本假设

四、研究方法

五、本书的基本框架

基础篇

第二章知识与知识共享概念

一、知识的概念

(一)知识的含义

(二)知识的特性

(三)知识的类型

(四)知识的层次

二、知识共享的概念

(一)知识共享的含义

(二)知识共享类型的划分标准

(三)纵向时间维度与知识共享类型

(四)横向时间维度与知识共享层次

(五)知识共享的纵横交错网络

第三章组织结构基础理论

一、组织与组织结构理论

(一)组织的基本含义

(二)组织理论的发展

(三)组织结构的相关理论

二、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维度

(一)组织的结构性维度

(二)组织的关联性维度

三、组织分析的层次

理论篇

第四章个体层次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研究

一、个体层次知识共享的类型

二、利于知识共享的扁平结构

(一)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的趋势

(二)什么是扁平结构

(三)扁平结构与知识共享效率

(四)实例分析:通用电气公司的结构调整与扁平化

(五)关于扁平化与金字塔结构的思考:注重知识交流本质

三、充分授权下的知识共享

(一)授权的必要性

(二)如何通过授权实现知识共享

四、合作型正式团队中的知识共享

(一)基于个体能力互补的合作型团队更适应现实要求

(二)团队成员个体间知识共享模式及实例:F食品公司销售推广管理团队

(三)如何以合作型团队促进个体层次知识共享

五、促进个体交流的非正式组织

(一)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和形成

(二)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关系及其影响

(三)有效运用非正式组织促进知识共享

六、在实践社群中分享知识

(一)实践社群研究的发展

(二)实践社群的含义

(三)实践社群的作用及其对知识共享的意义

(四)实践社群的局限性

(五)企业如何利用实践社群促进知识共享

(六)案例:一个证券业实践社群的启示

第五章群体层次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研究

一、合理集权下的群体问知识共享

(一)适当集权可以促进群体间知识共享

(二)实现群体间知识共享需要集权总部有意识的举措

(三)群体间知识通用程度是影响集权程度的因素之一

二、群体问畅通的横向沟通渠道

(一)部门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知识共享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工具促进横向沟通

(三)安排可行的跨部门沟通会议

三、以跨部门职位或结构充当沟通桥梁

(一)首席知识官(CKO)的设立

(二)组建跨部门的团队

(三)其他新的职位和部门职责安排

四、提高知识流动效率的流程整合

(一)流程整合的含义及其内容

(二)以流程整合促进知识共享

第六章组织层次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研究

一、企业与供应商或客户之间的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

(一)企业与供应商或客户之间长期合作网络的构建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企业间流程

(三)经销渠道扁平化

(四)设立重点客户部

(五)聘请外部顾问或人员外派

二、同业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

(一)相对紧密型结构:知识联盟

(二)相对松散型结构:同业企业集群

实证篇

第七章综合案例:CY公司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

一、背景情况

(一)CY公司的基本情况

(二)证券投资基金业简介

(三)基金公司基本运作过程

二、CY公司的组织结构

三、CY公司的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特点分析

(一)个体层次的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

(二)群体层次的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

(三)组织层次的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

四、CY公司的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个体层次知识共享中的组织结构问题:公司对个体和群体知识经验的总结力度不够

(二)群体层次知识共享中的组织结构问题:制度的缺陷和部门间的弱联系阻碍知识共享

(三)组织层次知识共享中的组织结构问题:同业企业间和母子公司间合作交流不足

第八章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的实证研究

一、总体设计与样本选择

(一)实证研究的总体设计

(二)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

二、问卷统计结果分析与结论

(一)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二)研究结论

附录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处于新兴市场的中国正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阶段。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创新的要求使得企业组织更趋向知识型组织,要求企业有更强的知识吸收能力与共享能力。

在企业层面上,知识吸收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动态能力,对形成企业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Zahra&George,2002)。在这方面的研究上,早期是将重点放在探讨企业的内部资源上,即企业内部的学习导向或学习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例如,美国学者(Baker&Sinkula,1999)以411家美国公司为实证样本,采用Kohli和Jaworski的MARKOR量表,对市场导向、学习导向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发现市场导向和学习导向对企业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内学者也有从组织学习、知识整合的角度探讨了组织学习对我国企业核心能力和绩效的影响,认为组织学习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以及绩效的获得均有积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全球化,学术界对于通过网络获得外部资源和能力而实现创新的研究兴趣正在增长(Zaheer&Bell,2005)。

同时,知识转化是要通过组织内部政策、结构和过程来促进的(Inkpen,2002)。一些外国学者从研究个人吸收知识的意愿出发,揭示了企业培训与报酬奖励政策有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动机,并提高内部成员交流共享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员工的学习创新动机,对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还可以通过不断地培训员工,来改善并提高员工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水平。企业对员工的学习创新的要求越高,越能激发员工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意愿。

这样,就需要在企业内部构造一个高效的沟通系统。依靠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文化、沟通机制使企业内部的知识得到解释、分享、转化和利用。

如果企业的组织结构过于封闭与僵化,则不利于内部成员之间,以及与外部的知识源进行交流,使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大大减弱,最终不利于企业培育自己的创新能力。

企业不是一个孤立的组织,而是社会网络中的一个单位。通过知识的转化和资源分享的过程,企业组织在网络中得到调整。因此,组织间的联系也是组织发现新机会,获得新知识的重要的渠道,并能使组织获得关键的竞争能力(Gupta&Govindarajan,1986:696;Kogut&Zander,1992;Tsai,2000)。

付彦老师多年一直关注有关企业制度和组织结构的研究,认识到将知识共享与组织结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一个充满着挑战、但却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为此,她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不断地探讨有关知识共享型企业组织结构方面的研究,并形成新著《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

在这本书里,付彦老师力图从个体、群体、组织以及跨组织四个层次探讨有利于企业知识共享的组织结构形式,并以网络观来分析和理解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知识共享的基本结构关系。她认为,企业组织的结构要素安排和设计会有效地影响企业知识共享的效果,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各个层面的知识共享需要设计各自独特而有效的结构。

在写作过程中,付彦老师采用了交叉研究法,一方面从企业管理角度将组织结构与知识共享结合起来研究;另一方面将社会网络的相关思想融入企业管理的研究中来,反映出她的研究功底。同时,她运用了案例分析法与深度访谈法,为书中增添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更能反映中国实际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付彦是我们系的年轻教师,曾赴法国、美国研修,具有较好的学术底蕴。这次,她将自己多年的学术积累贡献于世,希望能对此方面的研究有所推动。作为多年的同事,看到她的成长与成就,甚是欣慰。

在新书付梓之前,她来电话希望我能够写点什么,放在书前。我只好从命,聊写几句,希望她能再接再厉,在学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年轻学者沉下来,不断认识中国的管理实践,不断探索中国的管理内涵,为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鼓与呼。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写作而成。多年的学习、教学和研究最终积结成今日的书稿。在此,最想要感谢的是那些与我分享知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超凡的智慧给我以启迪的人们。

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郑海航教授,他对我的论文和书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像一盏引航灯为我指明方向并不断推动我前进;在多年求学生涯中,导师的关心决不限于论文的指导和专业知识的传授,他博大的胸怀、渊博的学识、亲和的魅力、人本的关怀都深深影响着现在的我和将来的我的人生之路。

感谢王凤彬教授在百忙之中多次接受我的请教,开阔了我的思路。感谢徐二明教授对我博士学业的关怀和指导。感谢李平教授对我研究方法的点拨,最终促成我的问卷调查的开展,使论文的数据更加充实。感谢我的硕士导师胡玉立教授给我的关怀和鼓励。感谢黄津孚教授、吴冬梅教授对论文选题和写作思路的指导和宝贵的建议。感谢李宝山教授、邓荣霖教授、金碚教授、韩岫岚教授、黄群慧教授对我的论文的悉心阅读和指点。

感谢王洪耘副教授、朱春玲老师、崔佳颖博士、中国移动广西公司的热心朋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MBA学员和众多企业界朋友们,是他们的热情支持和及时反馈保证了问卷调查的质量和效率。

感谢各位师兄妹们,他们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给予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支持,与他们的讨论扩宽了我的思路。

感谢出版社的同志,他们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劳动。

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默默支持我的父母;带给我欢笑的女儿;给我鼓励和启发的先生;与我无话不说的姐姐。

感谢所有帮助我、关怀我、启迪我的人,唯有以不断的努力来表示我诚挚的感激之情,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知识的分享中不断丰富自我,一路前行。

付彦2007年7月于北京

内容摘要:

  在这本书里,作者力图从个体、群体、组织以及跨组织四个层次探讨有利于企业知识共享的组织结构形式,并以网络观来分析和理解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知识共享的基本结构关系。她认为,企业组织的结构要素安排和设计会有效地影响企业知识共享的效果,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各个层面的知识共享需要设计各自独特而有效的结构。在写作过程中,作者采用了交叉研究法,一方面从企业管理角度将组织结构与知识共享结合起来研究;另一方面将社会网络的相关思想融入企业管理的研究中来,反映出她的研究功底。同时,她运用了案例分析法与深度访谈法,为书中增添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更能反映中国实际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知识共享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它就像一日三餐,看似平常却必不可少。尤其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不仅在个人之间频繁存在,在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也是如此。当许多人在探讨知识共享中的文化塑造和信息技术运用时,《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一书则另辟蹊径,从组织结构设计角度,通过对个体、群体和组织等各个层次的分析,为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模型去思考有利于促进企业知识共享的组织结构形式。作者在书中采用了大量的实例。并运用综合的个案来详细阐释所构建的模型及其应用。最后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视野。【作者简介】  付彦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经济学硕士,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任教。曾于美国哈佛商学院参加案例教学与写作培训,赴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ESCP)做访问学者,并在香港科技大学交流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与企业制度、企业战略管理、知识管理。曾发表有关知识共享和管理、核心竞争力、竞争战略、企业家、期权激励等诸多文章,翻译有关组织与管理、学习型组织、智能企业、市场界定、家族企业、领导力、激情员工等方面的著作近百万字。多次参与国家自然和社科基金项目研究。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9601297
《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经济管理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知识共享型组织结构是经济管理出版社于2008.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270 的主题关于 知识经济-应用-企业管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