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40.0
本书通过对两岸政治关系定位和台湾地区参加国际活动问题的研究,试图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并提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模式运用于解决台湾地区参加国际空间问题上的路径与方法。本书从一个宏大的政治框架和政治背景的视角来看台湾问题,在方向、思路和视野方面,对我们认识和解决台湾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范式:“策略定位”的研究范式
三、研究方法:理论建构的方法
四、结构安排
第一章 “承认争议”: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问题意识
一、“承认争议”:“一中争议”的自然衍生
(一)两岸的“一中争议”
(二)“一中争议”与“承认争议”的衍生
二、“承认争议”的表现形式
(一)“承认争议”在政治上的表现形式
(二)“承认争议”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三)“承认争议”在两岸经贸往来上的表现形式
(四)“承认争议”在国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
三、两岸解决“承认争议”的做法
(一)“一国两制”理论
(二)两会事务性商谈机制
(三)马英九的“主权互不承认、治权互不否认”
第二章 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描述
一、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政策面和法制面描述
(一)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政策面描述
(二)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法制面描述
二、台湾地区学者对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理论描述
(一)主权理论的解释
(二)“分裂国家”(the Divided Country)理论的解释
(三)“台湾主体性”理论的解释
三、大陆学者对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理论描述
(一)黄嘉树教授和土英津博士的“主权构成研究”
(二)陈动教授基于占有理论的“一国两区”论
(三)朱松岭教授基于宣告死亡制度的“中华民国宣告死亡”论
(四)周叶中教授等基于治理理论的“两岸治理”论
第三章 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基本思路
一、两岸有关政治问题的谈判:观点回顾
(一)大陆方面有关政治谈判议题的主张
(二)台湾地区有关政治谈判议题的主张
二、认识论基础:“政治对立论”
(一)“政治对立论”的主要内容
(二)“政治对立论”的内涵
三、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政治前提:“九二共识”
(一)本体论的“九二共识”:“一个中国”的政治原则
(二)方法论的“九二共识”:“求同存异”的协商精神/
四、定位要素:议题化、阶段化和共识化
(一)两岸政治关系定位中各基本要索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二)方法要索:“议题化”
(三)路径要索:“阶段化”
(四)结果要索:“共识化”
第四章 “两岸”模式及其与其他定位模式的比较
一、“两岸,,
(一)两岸动力系统及其对政治关系定位的影响
(二)两岸:从地理概念向政治概念的转变
(三)“两岸”作为现阶段政治关系定位模式的口1一行性
二、“两岸”模式的提出及其涵义
(一)主权概念的产生与主权的国内法化
(二)两岸“主权争议”的理论根源:主权概念的国际法化
(三)主权概念的回归:“两岸”“去主权化”的理论推演
(四)“两岸”作为政治关系定位模式的证成:基于对
“不完全分裂国家”理论的批判
(五)“两岸”与“一国两制”的关系
三、“两岸”模式的历时性比较
(一)“两岸”模式与“合法政府对叛乱团体”模式
(二)“两岸”模式与“中央对地方”模式
(三)“两岸”模式与“两党”模式
四、“两岸”模式的共时性比较
(一)“两岸”模式与“两会”模式
(二)“两岸”模式与“一国两区”模式
(三)“两岸”模式与“主权一治权”模式
五、“两岸”模式的国际性比较
(一)“两岸”模式与欧洲一体化
(二)“两岸”模式与“分裂国家”
(三)“两岸”模式与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处理地方分离
主义做法的比较研究
第五章 两岸政治关系定位与台湾地区参加国际活动的关系
一、从“外交靡战”到“外交休兵”:台湾地区参加国际
空问中的两岸攻防
(一)“汉贼不两立”时期的两岸攻防
(二)“总体外交”时期的两岸攻防
(三)“务实外交”时期的两岸攻防
(四)“后务实外交”时期的两岸攻防
(五)“外交休兵”与“攻防”范式的修正
二、台湾地区在国际空问的存在方式
(一)作为“国家”的存在方式
(二)符合国际组织规则的存在方式
(三)保持“实质关系”的存在方式
(四)司法的存在方式
(五)民间团体的存在方式
三、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思路在台湾地区参加国际空问问题中的运用
(一)台湾地区参加国际空间的主要问题
(二)本体论上的关系:阶段化
(三)方法论上的关系:议题化
第六章 台湾地区参加国际组织的策略及因应
一、不对称博弈与策略定位范式
(一)不对称博弈和“策略”定位范式的释出
(二)台湾地区学者所总结的“策略”
二、台湾地区参加国际组织策略的展开—以台湾地区申请
参与WHO/ WHA活动为例
(一)主体策略:从“一国”到“两体”
(二)议题策略:从“权力”到“权利”
(三)行为策略:从“加人”到“参与”
三、大陆的因应策略
(一)因应“主体策略”:定型“中华台北”
(二)因应“权利策略”:开放台湾同胞维护自身利益
的制度空间
(三)因应“参与策略”:超越参加国际组织的政治目的
第七章 “两岸”模式下台湾地区有序参加国际空问的问题
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与台湾地区有序参加国际空问问题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内涵
(二)两岸原则:“中华民族认同”的逻辑结果
(三)功能原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必然要求
(四)制度原则:法理共识的外在形态
(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与台湾地区有序参加国际空间
二、涉及台湾地区的国际法律文件及其在台湾地区有序参加国际
空问问题中的作用研究
(一)1945年8月15日之前的涉台国际法律文件
(二)“旧金山和约”(1951年)和“中日和平条约”
(1952年)
(=)联合国2758号决议(1971年)
(四)中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文件
(五)台湾地区有序参加国际空间的法律逻辑
三、两岸应对共处一个国际组织的问题及其解决:以WTO为例
(一)两岸在WTO内的攻防
(二)台湾地区在WTO内的地位及两岸在WTO内的相互关系
(三)两岸共处一个国际组织的机制构建:WTO的经验与不足
四、台湾地区有序参与国际空间机制的构建
(一)指导思想: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思路的运用
(二)模式选择:国际法允许下的参加与制度性协商
(三)制度设计:与两会事务性商谈机制的衔接
参考文献
后记
《两岸关系定位与国际空间: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通过对两岸政治关系定位和台湾地区参加国际活动问题的研究,试图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并提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模式运用于解决台湾地区参加国际空间问题上的路径与方法。本书从一个宏大的政治框架和政治背景的视角来看台湾问题,在方向、思路和视野方面,对我们认识和解决台湾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两岸关系定位与国际空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0823169 如需购买下载《两岸关系定位与国际空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九州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7 × 24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两岸关系定位与国际空间是九州出版社于2013.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18 的主题关于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 ,国际政治关系-研究-台湾省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