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2.0
本书作者在新闻传播学基础上进行电影学研究,沿着电影公共领域建构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展开,并最终得出结论,即对电影媒介多方面的性质如传播、艺术、商业、娱乐等方面要具备一种平衡观照,将电影传播视作公共领域的现代理念,树立起电影传播的科学观念,力争使中国电影公共领域的建设朝向塑造和加强作为公共交流平台的发展方向。
绪论 中国电影:被忽视的大众传媒
第一节 中国电影: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 作为大众传媒的电影:史述与理论
第三节 中国电影、大众传媒与公共领域: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
第一章 商业话语的超越:电影公共领域的萌芽和发展
第一节 “电光影戏”的迁移:大众娱乐的扩散和商业利润的追逐
第二节 罗明佑的“国片复兴”运动与电影传播公共领域的萌芽
第三节 多元话语的介入与电影公共领域的成长
第四节 对中国电影公共领域发展轨迹的反思与借鉴
第二章 露天电影:从流动影像放映到公共领域建构
第一节 从缺失到提倡:露天电影传播的演化与变迁
第二节 露天电影的放映与传播:特征及影响
第三节 露天电影传播与基层公共生活的建构与消解——以新中国成立后农村露天电影的变迁为例
第四节 反思:露天电影传播、公共参与自觉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第三章 跨越影像的传播政治:电影与社会运动
第一节 大众传媒与社会运动:电影传播的研究视角
第二节 电影传播与社会运动:跨越影像的传播角色变换
第三节 电影传播、社会运动与制度化政治:中国语境的视角
第四章 电影传播要素与影像公共领域的拓展
第一节 电影传播的宏观图景:从影片放映环节到电影传播事件
第二节 电影传播要素与影像公共领域的拓展
第三节 电影传播的公共领域:一种全景化的视野
结论 建构中国电影公共领域的若干思考
参考文献
《谁的话语空间(电影与公共领域的建构)》作者刘君在新闻传播学基础上进行电影学研究,沿着电影公共领域建构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展开,并最终得出结论,即对电影媒介多方面的性质如传播、艺术、商业、娱乐等方面要具备一种平衡观照,将电影传播视作公共领域的现代理念,树立起电影传播的科学观念,力争使中国电影公共领域的建设朝向塑造和加强作为公共交流平台的发展方向。《谁的话语空间(电影与公共领域的建构)》作者刘君在新闻传播学基础上进行电影学研究,沿着电影公共领域建构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展开,并最终得出结论,即对电影媒介多方面的性质如传播、艺术、商业、娱乐等方面要具备一种平衡观照,将电影传播视作公共领域的现代理念,树立起电影传播的科学观念,力争使中国电影公共领域的建设朝向塑造和加强作为公共交流平台的发展方向。【作者简介】刘君,哥本哈根大学媒介、认知与传播系助理教授,隆德大学东亚及东南亚研究中心博士后,哥本哈根大学哲学(传播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含政治传播、数字媒介与网络社会、影视批评;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译著《媒介融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等,发表多篇中英文论文于社会科学索引(SSCI)和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期刊,并被《新华文摘》与《人大复印资料》摘编与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