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的浮生
缥缈的浮生封面图

缥缈的浮生

黄雪敏, 著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2.0

书籍简介:

创造社的诗歌创作,从总体上看,体现为“诗歌革命”到“革命诗歌”的变化,在历史的合力中渐渐地从丰富多元演变成单调一元的诗歌形态。在创造社诗歌“多变”、“善变”的发展过程中,“革命”作为一种激进的姿态和创新的动力,成为创造社诗歌变化的内驱力。创造社诗歌“革命”内涵的缩减过程,典型地体现了诗人在现代处境中的“社会承担”和诗歌的“美学要求”之间的矛盾;反映出中国新诗在面对新世界和新语言时的双重焦虑。本书通过对“自我”的考察,围绕“纯诗”和“革命文艺”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创造社诗歌转向的内在原因。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自我”:新诗革命的风向标

第一节 创造社的“自我”解放与新诗的美学创新

一、边缘心态与纯文学追求

二、“自我”的塑造

三、“自我”的限度:一种批判性考察

第二节 “译诗”的尝试与反响

一、“风韵译”

二、“古诗今译”:另一种形态的“新诗”写作

第二章 现实的召唤与回应

第一节 “亢奋”与“感伤”的合奏

一、《洪水》与“国家主义”讨论

二、感伤的泛滥

第二节 “纯诗”与“国民文学”的交响

一、“表现颓败的诗歌”

二、“传统”、“欧化”与“国民文学”讨论

第三章 承诺与疏离

第一节 “革命”的转向

一、“告别”诗作的发表

二、个人主义的“灭亡”

三、《洪水》的转向

第二节 《幻洲》与“小伙计”的分流、离散

一、“渴想着一片绿洲”

——从《A11》到《幻洲》半月刊

二、“十字街头”与“象牙之塔”

三、“别派分流有幻洲”

第四章 一种全新的文化想象

第一节 “革命文学”的理论倡导

一、“革命”与“罗曼谛克”

——表现“反抗精神”的“革命文学”

二、文学的重新定义——无产阶级“普罗文学”的确立

第二节 “革命诗歌”的创作

一、郭沫若的“普罗诗歌”创作

二、年轻作家的诗艺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飘渺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编辑推荐:《飘渺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飘渺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作者黄雪敏的创造社诗歌研究与以往研究两个重要的区别,一是她没有以文学潮流的总体特征将自己研究对象大而化之,而是注意具体诗歌现象与主流文学独特的对话关系和对话方式。《飘渺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内容简介:《飘渺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升读者自身的知识水平。本文以创造社诗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创作社诗歌的一些关键问题,反思中国新诗在发展中遭遇的难题,考察这些难题是如何在具体语境中发生变化的,探讨它们的出现对中国诗歌的影响。【作者简介】黄雪敏(1978—),广东潮州人,先后师从陈剑晖教授和王光明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文艺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与中国诗学。出版《徐志摩精选集》(主编)、《岭南文化与岭南现代散文研究》(副主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散文现象《(副主编)等。曾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主持《当代诗学空间批评理论研究》等省厅级项目,在《文学评论》、《清华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缥缈的浮生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6803634
如需购买下载《缥缈的浮生》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广州出版单位暨南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缥缈的浮生是暨南大学出版社于2012.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5 的主题关于 创造社-诗歌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