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7次方
创造力7次方封面图

创造力7次方

(美) 加德纳, 著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分析了位于不同领域的7位伟大天才:佛洛伊德、达芬奇、爱略特、甘地等,并对这些天才的创造力进比较分析,让读者更深地了解创造力,懂得如何培养和创造人的创造性。

书籍目录:

第一部导论

1为什么是这七个人

7位有创造力的思想家

本书的目的

贯穿本书的主线

为什么研究的对象是同时代人

2研究创造力的方法

创造力是可测的吗

分析创造力的认知学方法

从个性和动机角度来研究创造力

历史度量法

我研究创造力的方法

再论组织主题

组织框架

经验调查的难点

新出现的主题

第二部摩登时代的创造者

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独处于世

第一批信徒

出生背景和童年生活

弗洛伊德的非凡天赋

第一次在科学发现上的兴奋体验。

夏尔科和精神病学的发展

孤独和知己

弗洛伊德取得突破性成就前夕该领域的状况

弗洛伊德革命的主要思想

神经机能病

《梦的解析》:1900年的弗洛伊德

维也纳的环境

作为领袖的弗洛伊德:扩展工作网络

4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永远的孩童

童年的难题

征服

科学背景:从伽利略到洛伦兹

特别的一年与特别的理论

相对论:最初的命运

成为世界级人物:爱因斯坦的两种斗争

广义相对论

主流之外

直觉的与深思的智慧

5巴布罗.毕加索:天才与天才之外

天才现象

天才毕加索

巴黎年轻的艺术家

《阿维农的少女》:风格的形成

共同创作立体派的伙伴

《格尔尼卡》:自命杰作

天才的晚年

6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音乐的诗性和政治

音乐创作的政治层面

在俄罗斯的童年

音乐成为生活的中心

早期的成功和一次决定命运的邂逅

芭蕾舞曲的杰作:《火鸟》和《彼得鲁什卡》

《春之祭》:为新世纪而作

《春之祭》:演出与演出之后

从诗意到政治

《结婚》:另外一部杰作

对旧音乐的新挖掘

成熟的思想者、成熟的人

最后的经典

7T.S.爱略特:文化边锋上的大师

重现的《荒原》

爱略特背景中的丝丝缕缕

纷乱的哈佛生活

生活中新的尝试

两位诗人的联手

定居欧洲

《荒原》:背景与创作

对《荒原》的反应

作为公众人物的爱略特

作为文学人物的中年爱略特

晚年的爱略特

8玛莎.格雷厄姆:发现美国的舞蹈

世纪之交的舞蹈

革新者的出现

世纪之交玛莎.格雷厄姆所在的美国

崭新的职业

新型舞蹈

现代舞蹈领域的氛围

推动现代舞蹈的团体

努力寻求合作

30年代早期玛莎.格雷厄姆的舞蹈

美国阶段

经典部分的顶峰和谷底

舞蹈的一生

衰落与复兴

格雷厄姆的成就

9圣雄甘地:影响他人

英国统治下的印度

甘地,一个道德高尚的孩子

众多的生活选择

在南非成熟

学习印度的地形

非暴力不合作主义的原则

甘地个人的一面

民族和国际的领袖

最后的年月:人、传说

第三部结论

10跨学科的创造性

组织结构的再思考

模范创造者的描绘

主要问题:重复个人阶段

不和谐因素的评估

两个新生主题

遗留问题

结语:现代和未来

问题

背景

跨学科来定义现代

现代以后

前言

本书既代表了一个顶点,也是一个起点。说它是顶点,因为它凝聚了我的一生兴趣所在,呈现了我所致力研究的创造力现象及某些历史特别问题的兴趣所在;说它是一个起点,因为它为人们研究人类的创造性努力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这是一条基于社会科学及人文传统的新途径。这是一本我在做学生时就非常想得到的书,它同时又是一本我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曲折历程后才能写成的书。

作为一个成长于20世纪50年代的宾夕法尼亚州斯格拉顿市的年轻人,我勤奋好学,热爱读书,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那些来自不同国度、不同人物的自传和历史书籍。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西欧部分,因为我们全家都来自那个地方;其次是美国部分,因为它是我们新家所在的地方。在进大学时.我几乎没听说过心理学,很自然就选择了历史作为主修课。但是。当我接触到埃里克森的心理历史学和心理自传学作品后,才真正找到了智慧的家园。于是,我将研究领域转向社会关系(大体上说就是社会或行为科学)。并且发现自己越来越被人类发展心理学所吸引。

在大学生活后期,当我对人类经历的情感方面的兴趣与对人类认知层面的好奇和渴求之间发生冲突时,由于阅读到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著作,使我(至少暂时)倾向于认知论一方。在英国攻读研究生的那一年里。我认真拜读了皮亚杰的书。在那段悠闲的时光里,我还更进一步了解到现代的一些思潮和艺术形式:如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立体派画家的画作、T.S.爱略特的作品以及其他一些于20世纪最初几十年间在主要欧洲国家大量涌现的科学、艺术和政治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就在我决定攻读发展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时,真为这个曾经深深陷入两次毁灭性世界大战和一次挥之不去的冷战的社会所发生的变化所吸引,同时也为他们在如此环境下能创造出如此多伟大的、璀璨的作品所震撼。

在逐渐掌握实验发展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的同时,我对历史作品与自传作品的兴趣也就只好暂且搁置一边了。我为自己能得到这样一次有系统的训练而欣喜。然而,在我刚刚步入研究生的学习时,便切身感受到。我的那些导师和同事们对艺术创作方面的议题缺乏兴趣。与他们相比,我在个人成长与学习经历中,则沐浴过音乐方面的熏陶,甚至在仅一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还花费了大部分夜晚钻研现代艺术。遗憾的是,在教授们的讲座和他们所指定的阅读篇目中,却找不到任何能与这些有关联的地方。当我得知有一个新的研究项目“零点计划”时,就很自然未作任何考虑地投身其中了。

在“零点计划”名下,我花了25年时间来研究人类潜能在普通儿童和天才儿童身上的不同发展情况以及在脑损伤情况下,人的能力和天赋的损害情况。“零点计划”项目的主要兴趣就是要研究人类创造象征符号体系的能力和本质,尤其是当这些形式的象征符号是艺术创造的关键的时候。更具体地说,我的同事和我已经研究发现了有些年轻人为何能成为音乐家、诗人或,画家,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又为何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还比较了这些人的艺术创造力是怎样在自身及其他文化中发展或萎缩的。

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艺术和创造力这两个词在我们的社会中被联系得非常紧密。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在近几十年间所从事的研究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在研究“创造力”。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一方面,人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具有创造力,另一方面,艺术可以是一幕老套陈腐或乏味无聊的场景,同样也可以是一幕美丽、幸福乃至疯狂的场景。无论怎样,这种关联改变了我的命运,使我经常被邀请参加有关创造力问题的学术会议,经常接受那些对创造力话题感兴趣的记者的访问。并且经常被莫名其妙地吸收进一些有关创造力研究的秘密组织,成为其中的一员。

我倒并不十分在意这些将我身份搞错的情形,相反觉得这是对我长期以来关注某些超常者所取得的成就的一种肯定。

有两件碰巧是几乎同时发生的事情,帮助我从一个仅仅在创造力研究方面出出点子的角色,转变为深深介入人类创造力的研究。第一件事情与我自己的工作进展有关。我所展开的有关儿童以及脑受损成人的研究.使我确信人类的认知是多方面的,并且最好把人类智能想象成相互关联而又独立存在的各种功能的总和这些功能被我称之为“人类智能”。有关这种观点的论述,见于我1983年所写的《大脑的框架》一书,它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和争论。在阐述多智能观时,我确信它对创造力的研究将具有深远一意一义。具体而言。就如同认定一个人到底是不够聪明的还是愚蠢的是一件没有多大意义的事情一样,企图搜寻那些“总体来说很有创意”的人以及为测试“创造力”所进行的问卷设计,在我看来这些努力都是徒劳的。如果说智能是多元的。那么。不容置疑的,智能便是创造力。

第二件触及我的事情是,我成为了“隐身群体”的一员。这个“隐身群体”由与我年纪相仿的人员组成,他们都接受过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训练。他们在一起找到了共同的兴趣所在及一起为之追求与之奋斗的机会。我们不仅仅因为对皮亚杰认知发展心理学方法的认同而彼此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因为我们发现了皮亚杰的一些论点可能站不住脚;我们对于人类使用符号的能力的特性和方式表现出兴趣;我们对于多样化文化可以演绎出不同发展路径表示出关切;我们也对于人类的各种禀赋,如智力、创意、专长、禀赋、核心竞争力与独特性等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好奇心。在这一探索中。一直有我最亲密的同事米哈利.斯克臣特米哈里和戴维.费尔德曼的陪伴.其他与我共事的还有迈克尔.科尔、威廉.达蒙、维拉.约翰.斯坦纳、戴维.奥尔森、戴维.帕金斯、卡弗里埃尔.萨洛蒙以及哈佛大学“零点计划”的其他成员。

尤其受到斯克臣特米哈里理论的启发,我发展了一种将创造力现象概念化的新方法。正如我在导论部分所解释的,这一方法以个体开始,随后集中于特定的领域,即个体工作期间的符号体系;或是有知识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即他们是一个领域的成员,由他们来评判该领域所取得的新成果的质量。在完成术语的概念化工作后,我将焦点首先放在了我们时代最具创造力的典范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身上。对弗洛伊德的个案研究激发了我极大的兴趣。马上我便又开展了对巴布罗.毕加索另一位取得了令人敬畏成就的伟人的比较研究。

我拿毕加索来与弗洛伊德作比较,是有意拿两个体现出不同类型聪明才智的人来作对比:弗洛伊德所具有的是语言和逻辑上的智能,毕加索所具有的是空间和肢体上的智能。两个人都在以他们最鲜明的方式挥洒着各自的才智。我常常为创造力在不同智能领域的表现而惊异,在惊叹之余也产生了要对少数这些在不同领域表现出特殊智能的个体进行对比研究的念头。起先是想从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选取一些最具魅力的典范(例如莫扎特、奥古斯丁、孔子),但是我很快发现,从方法论角度及我个人有限的阅历出发.选取同时代的七个个体似乎更可取一些。于是就有了本书所列的七个最具创造力的人物名单。

撰写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份爱的劳作。它将我带回到儿时起便吸引我的人物和主题中,让我可以与自己所珍视的艺术作品朝夕相处.并且让我去探究那些一直令我着魔的各种理论,同时也让我得以利用我和同事们所共同开发出的工具来尝试找寻人类创造力的真谛。

与此同时,写作本书也让我遇到许多未曾预见到的困难与挑战。每个这类创造力先驱的故事都值得我们用几辈子的时间来研究。而当今时代是一个如此错综复杂的时代,它使我们为研究所发展出的任何工具与方法尽管是全新的,但却是不完善的。这本书本可以很轻松地扩展成是现在三倍的篇幅来,比如涵盖数十个方面和领域,许多人物、事件和思想纷纷登场.但是这些只能等到下一个更好的时机了。因此,这本书仅仅代表着一个起点、一个开始。我相信,我们现在拥有了更好的方法和手段,更多的研究者可以利用它们来研究更多-的具有创造力的人物。而且我确信,在将来的工作中。我和其他人可以更准确、更轻松地利用本书打下的基础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最后,我希望本书的写作易于读者阅读,没有深奥的专业术语,只是为读者提供最精华的阅读资讯。我尽可能地使本书保持简短、精练,即使其主题十分错综复杂。为了使这一复杂的主题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我还在书中添加了一些篇幅来进行阶段性总结,回顾一下我所谈及的问题以及将要继续的方向;同时还特意安排了三段极其重要的插叙。就这样,冒着因事先透露我自己的精彩计划而失去整本书魅力的风险,我在此书的开篇几章便勾勒了本书的蓝图和主要结论。

霍华德.加德纳于马塞诸塞州剑桥

内容摘要:

  本书既代表了一个顶点,也是一个起点。说它是顶点,因为它凝聚了作者的一生兴趣所在,呈现了作者所致力研究的创造力现象及某些历史特别问题的兴趣所在;说它是一个起点,因为它为人们研究人类的创造性努力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这是一条基于社会科学及人文传统的新途径。这是一本我在做学生时就非常想得到的书,它同时又是一本我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曲折历程后才能写成的书。书中对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爱略特、格雷厄姆、甘地7位世界最伟大的天才一一进行了分析,为我们重新认识创造力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和思路。  本书对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爱略特、格雷厄姆、甘地7位世界最伟大的天才一一进行了分析,为我们重新认识创造力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和思路。7位天才在不同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创造力的本质,并帮助人们找到一些如何更好地训练和提高创造力的方法。书中提出的很多新观点和假设,对塑造现代文化十分有益。作者简介:  范霍华德.加德纳,1943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斯格拉顿,是哈佛教育研究所认知与教育学教授、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教授,同时也是“哈佛零方案”执行委员会主席及高级主管。1971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博士学位,曾在哈佛医学院及波士顿大学失语症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加德纳教授曾获得众多学术荣誉。2004年获得以英语为第二外语之英语教师总统奖章、哈佛大学医学伦理乔治.盖依讲座奖,以及中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加德纳教授已完成了20多本著作,最知名的是《智力再造:21世纪的多元化智力》,被译为13种文字;另一本书《变化的心灵》则被译为9种文字。本书是他最新的专著,凝聚了作者一生的兴趣,通过对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等7位世界天才的生平介绍和智力分析,为人们重新认识创造力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创造力7次方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2340435
《创造力7次方》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发展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350 印数 6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创造力7次方是中国发展出版社于2007.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305-49 ,C96-49 的主题关于 创造力-能力培养-通俗读物 ,人才创造学-通俗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