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绘画史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藏传佛教绘画史

于小冬, 编著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年代:2005

定价:

书籍简介:

藏族绘画深受宗教的影响,为藏族文化增添了精美画卷。作者入藏13年,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编著成此书,其中文字14万,图片300张,通读此书可对藏族绘画史的脉络有一清晰的了解。

书籍目录:

序言

导论

藏传佛教绘画史的核心问题

第一节佛教文化传入之前的西藏本土美术概况

第二节藏传佛教绘画史纲要

第三节藏传佛教绘画的风格史特征

第四节藏传佛教绘画史的几个问题

第五节本书的体例和理论来源

第一章佛缘广聚

吐蕃王朝时期的绘画

(公元7世纪~9世纪)

第一节佛教绘画的兴起和大昭寺遗存

第二节吐蕃占据敦煌时代的壁画和帛画

第三节吐蕃绘画的面貌和特点

第四节藏族佛教绘画的功能

第二章西风东渐

后弘期早期西部的克什米尔风格和波罗风格

(公元10世纪一12世纪)

第一节佛教的再度兴起

第二节克什米尔风格的源流

第三节西部的克什米尔风格绘画

第四节西部的波罗风格绘画

第三章法度与变通

后弘期早期卫藏和北方的波罗画风

(公元11世纪一13世纪)

第一节绘画《度量经》

第二节卫藏地区的绘画

第三节唐卡的出现

第四节藏传佛教的远播和北方的绘画

第四章鼎盛时代

卫藏地区的夏鲁和江孜风格

(公元13世纪末一15世纪末)

第一节夏鲁风格绘画

第二节江孜风格的绘画

第三节康区、北方和云南的藏传佛教绘画

第五章西部的辉煌

阿里和拉达克的古格样式

(公元14世纪一17世纪)

第一节古格王朝佛教的复兴与衰落

第二节古格样式的成熟

第三节托林寺的壁画

第四节古格王宫的壁画

第五节普兰贡布日寺和柯迦寺的壁画

第六节古格样式的唐卡作品

第七节拉达克的壁画

第六章流派之争

卫藏地区的勉唐派、青孜派和嘎玛嘎赤派

(公元15世纪中叶一17世纪)

第一节文化转向及其历史必然

第二节尼泊尔样式的最后延续

第三节勉唐画派的诞生

第四节青孜画派的出现

第五节嘎玛嘎赤画派的形成

第六节西部绘画传统的衰落和卫藏风格的介入

第七章王者之风

嘎玛嘎赤画派在东部的发展

(公元17世纪中叶一现代)

第一节嘎赤派的发展与分化

第二节十世嘎玛巴曲英多吉的格智派风格

第三节司徒班钦一却吉迥乃的新嘎赤派风格

第四节近现代嘎赤派的主要画家

第八章典范的权威

新勉唐派出现后的绘画

(公元17世纪中叶~现代)

第一节历史的选择

第二节新勉画派主导画坛

第三节近代的勉派绘画作品

第四节近现代勉派艺术的生命力

第五节写实的追求

注释

地图

藏传佛教绘画史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于先生与我有缘,他曾是我的《爱心中爆发的智慧》的热心读者,我很欣赏于先生以西藏为题材的油画创作。他寄来新著的《藏传佛教绘画史》请我作序,起初我还有些犹豫。我虽然多年从事西藏宗教、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但对绘画的专业知识毕竞所知有限。在于先生的执意要求下,我只好答应试试看。谁知粗粗翻阅、浏览之后,就不肯罢手了。这本书个总的感觉,可以概括为“新”,立意新见解新、体例新。再细读其中部分章节,又多了一层体会,突出的印象,就是具有“独特性”,视角独特、功用独特、研究方法独特。

立意新凸显视角独特。这种新鲜的眼光,来源于专业画家的角度。不同于我们一般所见学者型的著作,对西藏绘画史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背景条分缕析,而不能深入绘画本身;相反,在这本书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艺术家的直觉与艺术思维的混合所散发出来的芬芳,那些对西藏绘画最直接、最具体的解读,仿佛使当时当地的描绘过程得以重现。正是这种超越理性直达灵魂的方式,使我们得到新而独特的实践性感悟,促使读者欲罢不能。

见解新凸显研究方法独特。这本书与同类著作相比,有两大贡献:是摆脱了对佛教史的依赖,展开了独立的西藏绘画史研究,并将其纳入中国美术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直至纳入世界美术史来考察,提出了对西藏绘画史正确定位的重要学术命题。二是把西方美术的成熟理论运用于西藏绘画史研究,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提炼出了西藏绘画的形式语言系统,形成了完整的西藏绘画风格史;系统、全面、丰富的图像学比较研究,填补了西藏绘画史图像志的空白,借用“图式一修正”理论解释了西藏绘画乃至符号化线形造型语言遭遇写实问题的缘由等等。这些都得益于作者研究方法的创新,应该归功于作者兼通东西方绘画的学养。更根本的,在于作者拥有一个开放的、世界性的美术视野和立足现实、独立判断的理论勇气。

体例新凸显功用独特。这本书兼顾了读者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一般读者,即使对美术知识了解不多,通过阅读导论就能对西藏绘画史的纲要有所把握,然后按图索骥,对西藏绘画史基本脉络、风格特征、主要流派的认识就不会感到太吃力。这个过程,就像到西藏旅游一样,一旦克服了高原反应,整个旅程就会心情愉悦,大开眼界,收获良多。对于专业读者来讲,这本书详细地论述了藏传佛教绘画的形式语言特征、风格样式类型,对于文物鉴赏、作品断代,乃至对继承和发扬藏传佛教绘画的优秀传统都不无裨益。

掩卷之余,联想作者在西藏长期生活,对雪域圣地、藏族人民、传统文化都有深厚感情,长期以西藏为绘画题材,对西藏佛教艺术有浓厚兴趣,这本书的出版的确是作者与西藏不解之缘的见证,是长期在西藏生活的纪念,也是引领更多热爱西藏文化的有识之士进入西藏绘画世界的一把钥匙。我认为自己应该向广大读者推荐这本新而独特的力作,值得为此书撰序。

后记

西藏的日子已渐渐地远去了,许多虚度的日子已无从记起,但总有些经历过的事见过的人、结交的朋友让我终身受益。与西藏的古老绘画正是这样的善缘,令我想起她便感动,不能割舍。对千百年前残存的美丽墙壁的记忆,总能让我在些年轻气盛的浮躁时刻,在微不足道的个人小才气左右了自己、“我执”不断滋生的时刻,被这些记忆棒喝着,击碎我的骄傲,让我清醒。面对这些古老的画面,我感受着干百年来一辈辈老画师对佛祖对技艺虔诚的态度,感受着在佛光的护佑之下,一个个修行人的平和又充满幸福的心境。西藏古代的工匠们用最大的热情,投身于可能被装藏于塔身和塑像的唐卡绘制之中,那将会永远无缘得见世人。世人的赞美、历史的记载在他们的眼里只是浮世虚名和过眼云烟。结缘于世界,也结缘于供奉诸神荣耀佛祖的绘画,那是他们特殊的修行。这种修行能否脱离轮回了生脱死,我不得而知。

在我自己专注于绘画的实践中,也时常体会到真诚对待技艺所获得的宁静与幸福。这些幸福的时刻或可以接近于那些画师们借绘画修得无上境界的一线光亮吧。我认为,西藏绘画对于今天的美术界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它能够启示被强调个性和自我表现的西方艺术教育培养起来的当代艺术家们。我们已在条可笑的路上越走越远,“我执”的持续膨胀终会让现代主义者们脱离和谐于自然的本心,脱离万物生命的共同的源头,那源头或可称之为佛性大道宇宙法则。

西藏的佛教绘画绝不是般概念当中粗陋的民间绘画绝不是汉文化边缘的普通意义的少数民族土著艺术。这些绘画无须解释,靠着自身的完美便足以证实她应有的地位。她是衰落的印度佛教的中心向北方迂徙,是喜马拉雅以北的高原之上佛教正统传承的中心地带的艺术,她曾是政教台一的古格王朝萨迦王朝格鲁派喇嘛王国的具宫廷气派的艺术,她是融汇了西域南亚和中原艺术的因子,消化综合而后产生的具独特绘画面貌的自成体系的艺术。在佛教艺术领域,西藏的绘画在她的鼎盛时期是可以称誉整个亚洲的。从公元12世纪到16世纪,西藏绘画的贡献与所有亚洲的宗教艺术相比毫不逊色。

可惜的是在美术界的视野中,西藏总是不被看到,从没有给予西藏艺术应有的地位与评价,正像雪峰阻隔了西藏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西藏成为神秘的雪域我们仰望的视角无论如何也到不了山的那边。西藏的绘画早应该走下高山,亲和于热爱她的人们,让人们有机会拥抱她,西藏的绘画是属于全世界的。

我有何德能总结西藏绘画的历程?我能担此重任吗?是热爱让我欲罢不能,首先,这本书首先是写给自己的,是对自己在西藏13年的经历的个交代。

需要说明的是本选题是国家教委青年基全的科研项目,天津师范大学为此作过很多努力。我必须感谢西藏,西藏的经历给了我生受用不尽的青春时代的回忆。感谢韩书力老师丹巴老师余友新老师对我认识西藏绘画的最初蒙教,感谢朋友靳卫红,是她热情推荐本书并担当本书的责任编辑,在此还要特别感谢江苏美术出版社,没有江苏美术出版社的伯乐之举,本稿也很难顺利成书。感谢张虎生张亚莎边巴旺堆、王晶对我的支持,感谢宗同昌老师杨立泉、温普林姚宇中提供的图片补充。更感谢好友和靖仔细地通读了两稿,并在我们几年来的深入讨论中指出了重要而尖锐的建设性修改意见,多次点醒我的愚钝。

佛保佑我的恩师挚友,保佑爱西藏的人们。愿西藏绘画成为我们接近雪域圣境的美好途径。

内容摘要:

  西藏的佛教绘画绝不是般概念当中粗陋的民间绘画绝不是汉文化边缘的普通意义的少数民族土著艺术。这些绘画无须解释,靠着自身的完美便足以证实她应有的地位。她是衰落的印度佛教的中心向北方迂徙,是喜马拉雅以北的高原之上佛教正统传承的中心地带的艺术,她曾是政教台一的古格王朝萨迦王朝格鲁派喇嘛王国的具宫廷气派的艺术,她是融汇了西域南亚和中原艺术的因子,消化综合而后产生的具独特绘画面貌的自成体系的艺术。在佛教艺术领域,西藏的绘画在她的鼎盛时期是可以称誉整个亚洲的。从公元12世纪到16世纪,西藏绘画的贡献与所有亚洲的宗教艺术相比毫不逊色。  这本书与同类著作相比,有两大贡献:是摆脱了对佛教史的依赖,展开了独立的西藏绘画史研究,并将其纳入中国美术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直至纳入世界美术史来考察,提出了对西藏绘画史正确定位的重要学术命题。二是把西方美术的成熟理论运用于西藏绘画史研究,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提炼出了西藏绘画的形式语言系统,形成了完整的西藏绘画风格史;系统、全面、丰富的图像学比较研究,填补了西藏绘画史图像志的空白,借用“图式一修正”理论解释了西藏绘画乃至符号化线形造型语言遭遇写实问题的缘由等等。这些都得益于作者研究方法的创新,应该归功于作者兼通东西方绘画的学养。更根本的,在于作者拥有一个开放的、世界性的美术视野和立足现实、独立判断的理论勇气。作者简介:  于小冬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1963年生于瀋陽市。1984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國畫系。自願申請進藏工作。1984年-1997年任教于西藏大學藝術系。在西藏有13年的生活經歷。1986年《佛像》獲“中華杯中國畫大賽”優秀作品獎。1994年《維米爾構圖》入選“第八届全國美展”。1997年《自畫像》、《被丢棄的泥塑》入選“中國當代素描藝術展”。《金瓶掣簽》獲“西藏自治區政府珠峰獎”。1999年《一家人》入選“第九届全國美展”。獲“建國五十周年天津市美展”一等獎。2002年《寧瑪僧人一家》獲“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六十周年全國美展”(天津)金奖。主持并獨立完成國家教委課題《藏族繪畫風格史研究》。2003年《渡》入选“跨越新世纪-第三届全国油画展”(分省展)(优秀作品展)。2004年《转经道之红》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牌奖”。获“建国五十五周年天津市美展”金奖。2005年《渡》应邀“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多幅作品发表于《美术》、《画刊》、《艺术家》(中国台湾)、《北方美术》等专业刊物。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藏传佛教绘画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7534420164
如需购买下载《藏传佛教绘画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江苏美术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藏传佛教绘画史是江苏美术出版社于2006.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19 的主题关于 喇嘛教-宗教艺术-绘画史-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