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40.0
亚文化(subculture,也译为”次文化”)是通过风格化和另类的符号对主导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建立认同的文化方式。亚文化,特别是青年亚文化,经常引起社会的关注,成为文化热点。从国内亚文化图书市场的总体情况来看,既通俗易懂又不乏学术性的亚文化理论著作还很少见,可供国内学界借鉴的亚文化理论资源还比较匮乏。现有的图书或者缺乏对亚文化的清晰界定,往往把“亚文化”、“反文化”、“大众文化”这三个有很大区别的术语等同起来,或者以描述性的新闻报道为主。在这种情形下,选编和出版《亚文化读本》,既能紧扣青少年亚文化这一热点问题,也能够为国内学界研究亚文化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源,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和学术需求。
前 言
一 亚文化的一般理论
亚文化的一般理论
局外人:越轨社会学研究
大众文化中的亚文化和反文化
亚文化冲突和工人阶级社区
阶级意识与世代意识
青年文化的政治
二 青年亚文化与风格
嬉皮士:一次美国的“运动”
摩登族的风格
无赖青年:一种政治复兴
足球流氓和光头仔
“哥们’:一种反学校文化
聆听朋克
前 言
一 亚文化的一般理论
亚文化的一般理论
局外人:越轨社会学研究
大众文化中的亚文化和反文化
亚文化冲突和工人阶级社区
阶级意识与世代意识
青年文化的政治
二 青年亚文化与风格
嬉皮士:一次美国的“运动”
摩登族的风格
无赖青年:一种政治复兴
足球流氓和光头仔
“哥们’:一种反学校文化
聆听朋克
涂鸦的风格:创造一个不同的世界
三 女性、种族与亚文化
《杰姬》:一种未成年少女的意识形态
女性特质文化:对于浪漫的再反思
生存的策略:黑人音乐和白人亚文化
流散、乌托邦和资本主义批判
“后亚文化’经济中的“种族”与阶级
四 后亚文化理论与中国亚文化
青年亚文化与媒介
亚文化资本的社会逻辑
麻烦的符号
亚文化理论的趣味革新:为一种新的模式创造空间
全球性地下文化札记:亚文化和全球化
互联网亚文化与对抗的政治学
迪厅“超文化”:中国迪厅对异域之性的消费
大众传媒与青少年次文化:油脂群探索
逃离的行动:一种非角色型的青年亚文化
后记
形形色色、惊世骇俗的亚文化形成了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奇观,为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带来了难以抵挡的冲击和活力,也构成了解读的困境。
本读本编译了亚文化研究史上几乎所有的重要论著,囊括了亚文化研究史的三个主要阶段(芝加哥学派、伯明翰学派和后伯明翰时期)的经典篇目。既重视宏观理论,也关注个案研究;既关注西方理论,也顾及中国现象。能够为我们理解和阐释当代亚文化(特别是青年亚文化)提供——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形形色色、惊世骇俗的亚文化形成了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奇观,为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带来了难以抵挡的冲击和活力,也构成了解读的困境。
本读本编译了亚文化研究史上几乎所有的重要论著,囊括了亚文化研究史的三个主要阶段(芝加哥学派、伯明翰学派和后伯明翰时期)的经典篇目。既重视宏观理论,也关注个案研究;既关注西方理论,也顾及中国现象。能够为我们理解和阐释当代亚文化(特别是青年亚文化)提供——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