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0.0
本书所涉内容涵及宗教、历史、哲学及艺术创作等诸多方面。以实地录音为蓝本,整理成书时完全尊重演讲者的观点、表达习惯和文字用法,力求原汁原味地还原现场状态,传达演讲的内容精髓。希望能通过本集的出版,将学术探索与研究成果以较为通俗的课堂讲录形式呈现出来,以此促进不同领域研究者的学术交流与文化互动。
一 大足石刻与大足学
世界遗产视野下的大足石刻
大足学的构建与实践
从敦煌学的发展看大足学的建构
二 石窟寺考古与艺术
中国佛教艺术源流概述 李裕群
西藏西部的佛教美术 霍 巍
巴蜀唐代佛教造像与长安样式 罗世平
石雕工匠书写的艺术史 秦 臻
复古与地区创新——六世纪时绵阳汉阙被再次使用 魏离雅
四川汉代西王母图像的地域特征 苏 奎
三 田野实践与方法
佛教石窟寺考古的理论和方法——以安岳圆觉洞为例 雷玉华
石窟寺田野考古方法探索——以夹江千佛崖为例 于 春
后 记
“大足石刻与大足学”基于学术史梳理与学科构建等基础理论问题。对大足石刻文化背景、历史与现状进行全方位解读(《世界遗产视野下的大足石刻》)。从学科构建实践者角度出发,从大足学的时空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性质等多方面给予其进行阐释与说明(《“大足学”的构建与实践》)。以敦煌学发展为参照,对大足学的构建可能性进行探讨(《从敦煌学的发展看大足学的建构》)。
“石窟寺艺术与美术考古”立足学术前沿和学术界所关注热点问题的探讨及学术成果介绍。展现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生、发展与嬗变的过程(《中国佛教艺术源流概述》)。通过考古发现来揭示西藏西部佛教遗存在佛教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西藏西部佛教美术》) 。 以“长安样式”的形成与传播认识唐代佛教艺术风格的成因与特征,探讨巴蜀唐宋时期佛教艺术源流(《巴蜀地区唐代佛教造像与长安样式》)。从石雕工匠的研究视角出发,探讨中国艺术的地域传统与艺术商品化问题 (《石雕工匠书写的艺术史》) 。从中国传统艺术的复古与拟古角度,认识地域艺术传统与文化交流问题(《六世纪时绵阳汉阙被再次使用》)。对汉代陶灯和三段式神仙镜之西王母图像地域特征的考察(《四川汉代西王母图像的地域特征》)。
“田野实践与方法”对佛教石窟寺考古在理论、方法和在四川地区的具体实践进行总结与介绍(《佛教石窟寺考古的理论和方法》《佛教考古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理论、方法与实践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大足学讲堂 | ||
9787562485834 如需购买下载《理论、方法与实践》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重庆 | 出版单位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理论、方法与实践是重庆大学出版社于2014.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79.04-53 的主题关于 美术考古-中国-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