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密码
死刑密码封面图

死刑密码

熊红文,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6.0

书籍简介:

本书以作者亲自公诉的十个死刑犯的详细描述为依托,包括最年迈的死刑犯、最年轻的死刑犯、最感人的死刑犯、最堕落的死刑犯、最可怜的死刑犯等,反映了作者对我国死刑问题的研精覃思。透过死刑犯的内心世界看死刑,以独特的视角试图打开我国死刑的密码。

书籍目录:

前言

最年迈的死刑犯:赵大同故事伤害案

全身被烧成焦炭状

媳妇对婆婆的虐待

“我只有采取这种方法”

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

“妈妈天天要我骂奶奶”

过于谨慎的起诉

“严惩凶手”

婆媳对庭

被告人的血泪控诉

一份重要的证据

迟到的会议纪要

双重残疾人的人生困境

慎重的二审

最后三点请求

让死刑犯带着感激上路

死刑执行何日走向文明

泪眼模糊的庭长

对照.博尔泰案

最年轻的死刑犯:王伟故意杀人案

大学招待所里的男尸

“因为我太爱他了”

8包“毒鼠强”

一个无望的电话

双方同学的反映

不负债的媒体

突改口供

要她偿命

三封家信

当庭提出上诉

留下一封遗书

辅导员在哪里

她还是个孩子

最感人的死刑犯:刘小兵抢劫案

独特的抢劫犯

戒毒却不能重生

最牵挂的人

“我想我妈妈”

一个重刑主义者

死刑的最低限度标准

带着一张照片上刑场

刑场上的叩拜

死刑最多的罪名

“产打”之痛

最堕落的死刑犯:罗敏杀人抢劫案

“11.11”

“打劫!趴下!”

6个“70后”

“反正活得也没意思”

“我想看看天底下有没有报应”

感觉第二天就会被抓

电视直播庭审

堪称伟大的审判

“我自愿捐献器官”

“给我孤儿寡母一条活路”

“你们有时闻来送送我”

人性泯灭?

专家访谈

民愤杀人

最可怜的死刑犯:张义抢劫杀人案

“我要掐死你”

15元现金和一件灯芯绒上衣

“生活逼迫走上这条路”

“是不是我害了爸爸?”

又是一件灯芯绒上衣

谁在为死刑犯辩护

“当时一念之差”

“为了养活家人”

“把毛线、大衣拿回去”

帕特里克.亨利绑架杀人案

丧父之痛

社会在哪里?

最同情的死刑犯:李万金敞意杀人案

饱受欺凌的外地鱼贩

举刀前思忖再三

以运煤气为生

不再一笔带过

“亲耳听到他的判决”

“我选择了错误的做法”

当庭建议死缓

“这是我的权力”

庭长的电话

担心发生了

“不想惊动家里”

死刑的社会效果

最可恨的死刑犯:张龙抢幼杀人案

大学教师被杀

“脑浆都敲出来了”

洗劫一空

电视采访

准备在十月份结婚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寄往天堂的一封信

两位母亲的泪水

丧尽天良?

两被告人同获死刑

两块护身符

“一命抵一命”的审判困局

最不服的死刑犯:唐俊故意杀人案

9年前突发的血案

9年后收集的证据

9年不解之仇

“我不甘心”

“我一直弃恶从善”

“要求快点杀掉”

“黎明就要来临”

艰难的判决

“犯罪情节恶劣”

“让孩罟学法律”

死刑犯的子女

死刑复核

最无情的死刑犯:于力赦意杀人案

骇人听闻的灭门案

最后的纠缠

血腥屠杀杀

“只求尽快处决我”

日记本

“好好照顾儿子”

院长亲任审判长

法官遂给他一支烟

“为了让她难过”

拒绝苏醒的灵魂

关于认罪与悔罪的辩论

死不悔改?

双方均拒绝调解

最后的谈话

杀一不能儆百

病变的组织或器官?

最后悔的死刑犯:陈金故意杀人案

“我杀了人”

“等一下叫你哭不出来”

“我不想杀你”

“气之下”

“我脑子一片空白”

讨价还价

“赔偿后有保命机会”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天下哪有后悔药吃”

又见一个“陈金”

激情杀人应区别对待

跋:解开死刑的密码

一、死刑密码之一:死刑的藏慑力是个无法证明的神话

二、死刑密码之二:“杀人偿命”是死刑存在的根源

三、死刑密码之三:生命权利本位是废除死刑的根本理由

四、解开死刑密码之一:倡导人性的宽容是实现废除死刑的根本途径

五、解开死刑密码之二:刑事被窖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实现废除死刑的助推器/252

六、解开死刑密码之三:废除死缓制度是实现废除死刑的当务之急

七、解珏死刑密码之四:设置终身监禁是废除死刑的最大保障

后记

前言

“上断头台,不是任何其他的玩意儿,而是将一个人拽住,将他活生生地切成两段。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难以忍受。”

死刑问题是刑法领域最为沉重,也是最为敏感的问题。在死刑产生后的几千年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的历史中,它的价值从没有受到过否定的评价,死刑被视为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理性,死刑存在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和批判。特别是自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提出废除死刑的主张以来,对于死刑的否定评价就一直不绝于耳。两百多年来,人们围绕死刑是否合乎人道、是否文明公正、是否具有威慑力、是否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是否助长人们的残忍心理、是否符合刑罚目的、是否能防止错判等方面,对死刑的利弊进行了全面评价,越来越多的人得出应当废除死刑的结论。

据最新统计,世界上有2/3以上的国家在法律上或实践中废除了死刑。大赦国际最近几十年的统计情况显示,世界上平均每年有三个国家在法律上或实践中废除了死刑。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废除死刑公约》,要求各成员国除战时外,应当无保留地、尽快地废除死刑。应当说,从刑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及世界各国的司法实践看,逐步减少直到全面废除死刑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应当说,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是废除还是保留死刑,不可能完全脱离这个国家的现实国情来作空洞的讨论。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治安状况、民众传统伦理观念、民众文化素质等各方面国情看,我国现阶段还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虽然从长远来看,我国也终有一天会实现废除死刑,但没有人能够预知这一天何日到来。我想,每一个法律人,都有责任为推进这一历史进程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熊红文检察官正是这样一个法律人。他从事死刑公诉工作十余年,没有使自己沦为一架司法机器,而是始终牢记一名法律人的责任,怀着对人道、宽容、文明、理性的法律理想的追求,对死刑这一生命攸关的法律问题保持着研究与思考的热情,并从与死刑犯的直接接触中,观察死刑犯的内心世界。在这种观察与体验中,他试图寻找解开死刑密码的钥匙,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心得。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部书稿时,我首先对这种以办案札记的方式思考死刑的形式感到眼前一亮,因为在浩瀚的研究死刑的著作丛林中,这种由检察官撰写的如此深刻描写死刑犯并将对死刑的思考融汇其中的专著是难得一见的。接下来,当我怀着一种热切的心情看完这部书稿后,我又被书中记录的这些死刑犯的故事深感触动和震撼,有几次我都不得不中断下来,掩卷沉思一番。虽然,这只是十个普通的死刑犯,但在作者的笔下,这又是十个极不寻常的死刑犯,因为,当他们走上断头台时,我们感觉到的不是畅快的欢呼,而只有沉重的叹息。

为了这份震撼和感动,我要向熊红文检察官道一声谢谢。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法律人和关心死刑问题的非法律人,能体会到这种震撼和感动。我们都知道,我国之所以不能在短期内废除死刑,是因为要改变我国民众根深蒂固的“杀人偿命”的报复观念,远比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要艰难得多。但是,我相信读过这本书的人,他的死刑观一定会或多或少有些触动,甚至由此彻底改变。而对于那些从事死刑理论研究的法学研究人员来说,本书或许就如同一股清新的空气,为他们的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

最后,我还要向熊红文检察官表达一份由衷的敬意。工作上如他这样勤奋敬业的检察官还有很多,但他这种在纷纷扰扰的功利世界里,以出世的心情做好入世的事业,始终怀抱纯真理想的信念,孜孜以求,默默奉献的精神却是让人不禁肃然起敬的。我想,如果每一个法律人,每一位司法官都如他一样为追求理想的法律王国而努力奋斗,则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然日就月将,更加文明昌盛。

2009年8月

后记

死刑的存废之争已有两百多年,从理论上言之,不论是“刑法内”的抑或是“刑法外”的学科研究成果可以说是盈千累万、不计其数。所以,平野龙一和考夫曼对此有一句精辟的结论:“死刑到今天,已经是论述尽了的问题。”我国还没有废除死刑,死刑在我国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特别是对于我国普通百姓来说,还急需这方面的知识启蒙。

应当说,目前我国法律界其实已经就废除死刑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但是,绝大多数民意是反对的。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就当然不能罔顾民意而立即废除死刑。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只能无所作为,默默等待。尊重民意并不等于盲从民意,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启民智、引导民意,尽可能地使精英的共识成为全民的共识。只要我们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民意是可以改变的。长期以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以“群众拥护和支持”来证明某项规定的合法性。然而,如果我们不只是简单而笼统地宣传死刑的正面作用,而是同时大量公开表明死刑负面的资料和不利于支持死刑的研究结论,相信群众对死刑的认识就不会是叫好声一片了。

在我国,可以说死刑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每个有责任感的法律人,都应当为探索我国废除死刑之路而做出努力。我想,点滴力量汇聚成河,就能云程发轫,形成开启我国废除死刑航程的洪流。本书也许只是这点滴中的点滴,但只要能给读者带来一点触动,一丝震撼,进而对他们的死刑观有一点点改变,这点涓埃之功也足以令我欣慰之至。

本书的出版首先要特别感谢法律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责任编辑孙慧老师为此不辞辛劳,付出了大量努力。

由于我的学识尚浅,书中必然有很多缺漏与不足,还望各位法律界人士多加批评指正!

最后,且让我引用《圣经》箴言中的一句话,献给所有关心我国死刑问题的真诚读者:

Keepstraightthepath0fyourfeet.

andallyourwayswillbesure.

(要修平你脚下的路,坚定你一切的道。)

熊红文

二○○九年七月于南昌

内容摘要:

  本书以作者亲自公诉的是个死刑犯的详细描述为依托,包括最年迈的死刑犯、最年轻的死刑犯、最感人的死刑犯、最堕落的死刑犯、最可怜的死刑犯等等,反映了作者对我国死刑问题的研究思想。透过死刑犯的内心世界看死刑,以独特的视角试图打开我国死刑的密码。  本书作者从事死刑公诉十余年,和数十名死刑犯有过近距离接触。作者以亲自公诉的十个死刑犯的详细描述为依托,夹叙夹议,反映了作者对我国死刑问题的研精覃思。  本书以十个死刑犯的最后遗言为视点,透过死刑犯的内心世界看死刑,以独特的视角试图打开我国死刑的密码,引导我国民众死刑观念的潜移默化,从而加快推进我国废除死刑的历史进程。【作者简介】  熊红文,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武汉大学法学硕士,现任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检察委员会委员、国家检察官学院井冈山分院教官、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全国优秀公诉人.全省检察业务专家,曾出版个人专著《公诉实战技巧》,在《法制日报》、《人民检察》等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死刑密码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3696107
如需购买下载《死刑密码》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法律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死刑密码是法律出版社于2009.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5 ,D924.124 的主题关于 纪实文学-中国-当代 ,死刑-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