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二十讲
哲人二十讲封面图

哲人二十讲

马永翔, 编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书籍简介:

什么是哲人或哲学家?古人认为他们是思者或爱智慧者,今人则认为哲人不仅应当“爱”智慧,而且也追求“有”智慧。哲人可能狂傲如尼采,可能潦倒如第欧根尼,可能颠沛流离如卢梭,可能大彻大悟脱胎换骨如奥古斯丁,等等,但他们共有的特征是:“爱”、“思”、“说”。而哲人的形象和内涵乃寓于他们的言谈举止、人生经历、思想观念之中,只有通过了解他们的言谈举止、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等,我们才能较好地把握哲人的不同形象和内涵。鉴于此,本书选择了多种体例的题材,有哲人传记、论述、对话、访谈、书信、演讲等,试图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来对哲人作有限的描绘。

书籍目录:

编者序

马永翔

第一讲苏格拉底的法庭申辩

[古希腊]柏拉图

第二讲善、幸福与沉思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第三讲我学到了什么

[古罗马]奥勒留

第四讲泰勒斯传

[古希腊]拉尔修

第五讲我的忏悔

[古罗马]奥古斯丁

第六讲我思故我在

[法]笛卡儿

第七讲怀疑的精神

[英]休谟

第八讲忏悔与良心

[法]卢梭

第九讲星空与道德

[德]康德

第十讲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

[德]费希特

第十一讲青年的希望

[德]黑格尔

第十二讲走出精神危机

[英]密尔

第十三讲看哪,这人

[德]尼采

第十四讲人生的信念与最初的努力

[英]罗素

第十五讲探讨哲学者的独立性与哲学的生活方式

[德]雅斯贝斯

第十六讲我的大学求学生活

[德]伽达默尔

第十七讲马丁.海德格尔80岁了

[美]阿伦特

第十八讲哲学-自由.理想

[英]伯林

第十九讲自画像

[法]福柯

第二十讲纪念施特劳斯

『美]布鲁姐

前言

这套丛书是我们拟议中的“观念读本”之一种。拥有语言形式的思想观念是人猿揖别的一个标志,各民族、各文明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都对丰富人类的精神宝库作出了贡献,有必要互相参照。而当世界进入“现代”之际,甚至在商品、资本的全球大规模流通之前,观念的流动其实早已开始,乃至后来引发了世界性的激荡。在这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轫过程中,西方观念相比于其他文明的观念起了更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的母邦中国在近一百多年中也发生了包括深刻的观念变革在内的一系列变革,故而我们对观念的关注是以中西为主。而无论中西古今,我们都将努力从具有经典意义的著作中遴选篇章。

对人的“思想”及其产品或可分离出三个要素或过程:一是个人思想的主观过程:思考、判断、分析、反省等;二是已经具有某种客观化形式以至载体的概念与理论;三是成为许多人头脑中的观念。我们这里所理解的“观念”是这样一些关键词,它已经不仅是思想家处理的“概念”,而是变成社会上流行的东西,被许多人支持或反对的东西。对“概念”的处理是需要一些特殊能力或训练的,而“观念”则是人人拥有,虽然不一定能清楚系统地表达,甚至有时不一定被自身明确地意识,比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管有没有或有多大的独创性。

这种“观念”的源头虽然还是在“概念”或者说“思想”,但它已经不是一两个人的思想,而是千百万人的思想。这一系列读本要处理的“观念”就是这样一些共享而非独享的思想。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写道:“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行者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狂人执政,自以为得天启示,实则其狂想之来,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个学人。我很确信,既得利益之势力,未免被人过分夸大,实在远不如思想之逐渐侵蚀力之大。”耐人寻味的是,一个主要研究经济或者说物质的东西之运动的学者,却对思想观念的力量给出了如此高的评价。当然,这可能是由于他生活在一个巨变时期。凯恩斯这里所说的主要是观念对个人,对哪怕是无意识地接受了某种观念的个人的影响,尤其是对政治家的影响;他还强调观念接受中的“时间”因素:观念从提出到接受可能是相当漫长的、隔代传递的一个过程。但无论如何,他看来还是倾向于思想观念支配着世界的观点。

而韦伯的观点可能稍稍折中,他在《宗教与世界》中认为:“直接支配人类行为的是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利益,而不是理念。但是由理念所创造出来的世界图像,常如铁道上的转辙器,决定了轨道上的方向,在这轨道上,利益的动力推动着人类的行为。”也就是说,直接的还是“利益”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但是,人们如何理解这“利益”,或者说,这轨道往什么方向去,却决定于人们的观念,尤其是人们的价值观,决定于他们认为什么是他们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他们觉得“最好”的东西,是他们认为最值得追求的东西。当然,这里对“利益”的理解就必须采取极其宽泛的观点,它不只是物质的、经济的利益,甚至也包括精神的“利益”。比方说,西方中世纪人们的主流价值观就不是追求俗世的好处,而是彼岸的“永生”。但这样一来,“利益”与“观念”就会容易混淆而不好区分。

影响我们的行为、活动和历史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社会制度,三是思想文化。而每类又可再分出两种。属于自然的两种:一是人类共居的地球,二是各民族、群体所居的特定地理环境。属于制度的主要有两种:一是经济制度,包括生产、生活、交换、分配等方式;二是政治制度,包括权力运作、法律、军事等机构和活动。属于思想的两种:一是比较稳定外化、为一个群体共有的文化、风俗、心灵习性,二是比较个人化、经常处在争论和辩驳之中的思想、观念、主义和理论。那么,这三类,或者更往细说,这六种哪一个对人类的生活和历史具有更重大的影响?或按习用的话来说,是地球或者地理环境,还是经济或者政治,抑或人们的心态或者思想更具有“决定性”?“地球决定论”一般不会进入我们的视野,除非整个地球家园面临灾难乃至可能的毁灭,但我们在今天一些生态哲学中已经依稀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思想。一些面向人类比较广阔和长远的文明和民族观察和思考的人们,也曾提出过“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而在一个以经济为活动主轴的时代,比较盛行的是“经济决定论”的思想。“政治”乃至“军事决定论”则往往在传统书写的历史中占据主导。在一个激烈变化的时期,则不时还有“文化”或“国民性决定论”以至“思想观念的决定论”出现。但今天,我们也许应当首先审慎地思考“决定”这一概念本身,因为“决定”的含义本身就难以“决定”。也许一切都有赖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及对历史范围、时段、条件的规定。

人们只有吃饭才能生存,才能从事其他活动,这诚然是颠扑不破的道理,但由此引出经济是决定性的结论却必须放到某些条件下才有效。从更为基本和长远的观点看,地球千百万年来决定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可能性,地理环境则构成对一个民族的活动,包括经济活动的很难逾越的制约。人们如何生存、如何找饭吃要受这些基本条件的限制。而从更高的观点或者虽然较短但却可能更为关键的时段看,吃饭并不是一切。政治常常是更直接、更有力,并有它自己的逻辑杠杆。……

内容摘要:

  什么是哲人?哲人何为?哲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征在哪里?本书选取哲人传记、论述、对话、访谈、书信、演讲等20篇,从多角度展现哲人形象的丰富多彩。他们或狂傲如尼采,潦倒如第欧根尼,颠沛流离如卢梭,大彻大悟脱胎换骨如奥古斯丁;或潇洒如苏格拉底,理想如柏拉图,严谨如黑格尔,渊博如康德理解哲人,参悟天地,观照自身。  本书是我们“观念读本”之一种。拥有语言形式的思想观念是人猿揖别的一个标志,各民族、各文明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都对丰富人类的精神宝库作出了贡献,有必要互相参照。而当世界进入“现代”之际,甚至在商品、资本的全球大规模流通之前,观念的流动其实早已开始,乃至后来引发了世界性的激荡。在这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轫过程中,西方观念相比于其他文明的观念起了更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的母邦中国在近一百多年中也发生了包括深刻的观念变革在内的一系列变革,故而我们对观念的关注是以中西为主。本书遴选西方哲学家经典篇章,力图提出、阐述和传达某种哲学思想观念。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哲人二十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大家西学
9787201056531
《哲人二十讲》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天津出版单位天津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哲人二十讲是天津人民出版社于2007.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15 的主题关于 哲学家-思想评论-西方国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