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这是一本专业的学术论文著作。作者以钱锺书先生的治学、著述及翻译成就为依据,从翻译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切入,以钱先生译学中的精辟论断“化境论”为核心论断展开论述,剖析了文学文本生成中作者、译者及文本的多重复杂关系及相关因素。批评了译学研究中存在的译者从属于作者的“主仆”关系说,指出译者在翻译创造过程中完成的最高境界“化境”应是:译者不仅能够传达原作的真髓,而且能使原作就此获得再生。从此意义上讲,原作者与译者的关系是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的。就此,钱先生的"化境论"在作者的阐释下内涵更加丰富,视角更具现代意义。这部著作立论扎实,分析详尽,可资专业理论研究人员参阅、借鉴。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通人”钱锺书的生平、主要著作与翻译成就简介
第二节钱锤书翻译思想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本书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第二章“化境”论溯源
第一节“化境”论的哲学美学渊源
第二节“化境”论提出的译论背景
2.2.1“化境”论与“译即通”、“失本成译”
2.2.2“化境”论与“信、达、雅”
2.2.3“化境”论与文学翻译“神韵”、“气韵”、“神似”论
第三节“化境”论与“打通”思想
2.3.1钱锺书“打通”思想的背景与基本内涵
2.3.2“化境”论与“打通”:在异同间寻求不隔
第三章文学翻译的起点:文学文本的生成
第一节多义性、隐喻性的诗意语言观:文学文本意义的开放性
第二节作者与文学文本:作者意图的不确定性
第三节文学文本生成的互文性特征:原作和作者权威的消解
第四节文学文本与世界:想象造境与文本的自足性
第五节钱锺书文学文本生成观对“化境”论翻译观的启示
第四章文学翻译的过程:诗意跨越时空之旅
第一节文学翻译过程概述
第二节钱锺书的文本理解观:居中阐释
4.2.1“阐释的循环”在西方:主客对立中多样化阐释的可能
4.2.2中国的阐释传统:居中性
4.2.3钱锺书“阐释的循环”:探求文本之“志”与阐释的多样化
4.2.4文学文本的阐释:义主于一而亦可游移
第三节文学翻译的过程:主体问性关系中的审美创造
4.3.1“理想”阐释者/译者的历史性视域
4.3.2“人心之通天”:他我交融的主体间性对话与审美创造
4.3.3主体间性翻译过程论中的翻译策略:厥中
第五章译文的生命
第一节“讹”“化”相生与译文的生命
5.1.1“化境”论:“讹”“化”相生
5.1.2文学翻译过程中的“讹”:译文生命的诞生
5.1.2.1“讹”之于文学文本的理解:一切理解都是“误解”
5.1.2.2“讹”之于译文的生成:另一种形式的写作
5.1.3译文与原文:二元对立关系的消解
第二节译文作为“媒”与“诱”:通往与原文“不隔”的途中
第三节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的游历
第六章结论:“化境”论的当代意义与理论反思
第一节中西思维方式与西方哲学的诗化转向
第二节“化境”论与西方译论的对话
6.2.1“象思维”视域中的中国译论特征
6.2.2“化境”论与西方译论:诗与思的对话
6.2.2.1“化境”论之动态的、整体的、和谐的圆融性特征
6.2.2.2西方译论形态之分割的、对抗的线性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
这是一本专业的学术论文著作。作者以钱锺书先生的治学、著述及翻译成就为依据,从翻译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切入,以钱先生译学中的精辟论断“化境论”为核心论断展开论述,剖析了文学文本生成中作者、译者及文本的多重复杂关系及相关因素。批评了译学研究中存在的译者从属于作者的“主仆”关系说,指出译者在翻译创造过程中完成的最高境界“化境”应是:译者不仅能够传达原作的真髓,而且能使原作就此获得再生。从此意义上讲,原作者与译者的关系是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的。就此,钱先生的“化境论”在作者的阐释下内涵更加丰富,视角更具现代意义。这部著作立论扎实,分析详尽,可资专业理论研究人员参阅、借鉴。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隔”与“不隔”的循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译学新论丛书 | ||
9787532746804 《“隔”与“不隔”的循环》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20 | 印数 |
“隔”与“不隔”的循环是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08.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H059 的主题关于 钱钟书(1910~1998)-翻译理论-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