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
隐喻封面图

隐喻

(英) 库珀 (Cooper,D.E.) , 著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系统研究了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正确评价了其为不同话语形成所作出的贡献,提醒读者重视隐喻问题,证明:以隐喻为代表的非字面语言,不仅在诗歌中存在,也广泛存在于科学话语和日常语言中。隐喻这一主题应该成为语言哲学家的研究工作中心。

书籍目录:

中译本序

致谢

第1章隐喻的凸显

1.1划界问题

1.2“隐喻及其他”

1.3字面的与非字面的

1.4“一个多维度的问题”

第2章意义与隐喻

2.1传统观点

2.2隐喻与言说者意义

2.3无意义的隐喻

第3章隐喻言谈的界域及功能

3.1“死隐喻”

3.2我们为何隐喻地言谈?

3.3再划界

第4章隐喻与真理

4.1替代性真理

4.2图式、摹拟与“视如”

4.3无真值的隐喻

4.4隐喻的首要性

注释

前言

传统的科学哲学研究进路是由逻辑经验主义奠定的。逻辑经验主义作为第一个成熟的科学哲学流派,首先基于经典科学的研究模式,在拒斥形而上学和区分理论陈述与观察陈述的基础上,赋予观察事实纯客观的优势地位。之后,观察渗透理论的观点和非充分决定性论题的提出,极大地弱化了观察事实在证伪或证实理论以及理论选择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历史主义学派的观点更是有说服力地突出了形而上学和科学共同体在科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方面,科学哲学研究的突出特点明显地表现为,在保证科学理性和科学进步的前提下,更多地强调了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在科学方法论中的作用与意义,集中讨论科学目标、科学进步、科学成功、科学手段、科学成果、理论建构、理论与观察、理论与经验、理论实体的本体性等问题。体现为各种形式的科学实在论、非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激烈争论。这些争论既代表了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的主流方向,同时,也面临着在自身原有的框架内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

另一方面,随着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兴起,一批人文社会学家开始运用社会学与人类学的方法,对产生科学知识的理性基础与科学认知活动的客观性前提提出了实质性的质疑。他们通过对自然科学家的实验室活动的跟踪与观察分析,运用社会学与人类学的术语重新解释科学事实、科学知识、科学的客观性等基本概念,并且极端地否定了科学知识的认识论本性。

他们认为,传统科学哲学的发展所依靠的是错误的归纳主义和基础主义的认识论,一旦摧毁这些基础,那么,科学哲学就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其命运必然是:要么被遗弃,要么至少在适当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的框架内得以重新建构。

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的这些基本走向在整体上主要体现为科学解释学与科学修辞学的转向。问题在于,科学解释学在重申了被科学语言学所抛弃的关于真理和有效性的认识论问题的同时,却把科学降低为一种形式的文化实践。因为解释实践的过程,并没有提供关于客观性和真理等认识论概念的参照基础,这样,当科学哲学家追问解释的有效性和解释的范围等问题时,就无法确定一种解释的适当性或真实性。解释学转向所带来的解释的普遍性和解释的语境论特征,使真理成为相对于某种解释循环的概念。

由于解释总是在蕴藏社会因素的信念背景下或语境中发生的,因此,必然会注入与权力和控制相关的政治因素,很容易走向相对主义。科学修辞学转向主要关注科学文本及其形成、表达与传播中的社会学、解释学或交流等方面的问题,试图通过研究科学话语与科学争论来理解科学的认知价值。但是,修辞过程中存在的劝导因素很容易忽视理性逻辑,显著地突出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因而同样无法避免走向相对主义。

从方法论意义上看,以科学的客观性和理性为基础的科学哲学研究路径,以及对科学实在论的辩护,将面临各种不同形式的相对主义科学观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围绕“索卡尔事件”展开的学术争论已经彻底暴露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直接冲突。面对矛盾与冲突,科学哲学的研究究竟应该如何摆脱困境,如何切实把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结合起来,阐述一种科学家的科学哲学,或者说,大科学时代的真科学的科学哲学,而不是以逻辑为基础的科学哲学(逻辑实证主义),也不是单纯以科学史为基础的科学哲学(内在论),更不是人文社会学家所阐述的科学哲学(外在论),或者说,不是科学叙事的科学哲学?首先,需要寻找一个新的研究范式或研究基点,才能够将更广泛的背景融合一气,在理性科学观与非理性科学观之间架起桥梁,达到更本真地理解科学的目的。这既是当代主流科学哲学研究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我们承担的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当代科学哲学发展趋势研究”攻关项目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我们认为,本项目的研究除了组织国内外的学术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形成中国科学哲学的研究特色之外,为了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学术优势,弘扬优良的学术传统,以积极的姿态推进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建设,以严谨的学风规范中国科学哲学的学术耕耘,远离浮浅时髦的学术宣扬,以兼收并蓄、扎实稳固的开拓创新精神促进中国科学哲学的繁荣与发展,我们还有义务引进、翻译代表西方科学哲学最新进展的优秀著作,实质性地推动我国科学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迈上新的台阶。这正是我们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合作共同推出“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译丛”的初衷所在。

在丛书即将付梓之际,作为丛书的组织者,有许多发自肺腑的感谢之言。首先,感谢每一本书的原作者,他们中的不少人曾对译者的翻译工作提供了许多方便;其次,感谢每本书的译者,他们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按时完成了翻译工作;第三,感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潘涛博士和侯慧菊女士,他们作为本套丛书的总策划者,为丛书的出版付出了许多心血;第四,感谢每一本译著的责任编辑,他们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弥补了译者翻译上的缺陷;第五,感谢丛书的编委会成员,他们的学术声誉与长期以来对“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工作的大力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本中心的发展。

郭贵春成素梅2006年6月1日

内容摘要:

  以隐喻为代表的非字面语言,不仅在诗歌中存在,也广泛存在于科学话语和日常语言中。我们需要重视隐喻这一问题,发展一种全面而一般的语言哲学,对隐喻问题作出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和说明,本书系统研究了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正确评价了其为不同话语形式所作出的贡献。  本书系统研究了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正确评价了其为不同话语形式所作出的贡献,提醒读者重视隐喻这一问题,证明了以隐喻为代表的非字面语言,不仅在诗歌中存在,也广泛存在于科学话语和日常语言中。隐喻这一主题应该成为语言哲学家们研究工作的重心,而不是仅仅作为某种附属物。我们需要发展一种全面而一般的语言哲学,对隐喻问题作出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和说明。【作者简介】  戴维.库珀(1942),英国哲学家。曾任英国亚里士多德学会、尼采学会、教育哲学协会主席.现任英国皇家哲学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达勒姆大学哲学教授。著有《哲学与语言的本性》、《语言的知识》、《隐喻》、《意义》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隐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42844064
如需购买下载《隐喻》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隐喻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于2007.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H05 的主题关于 隐喻-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