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98.0
本书系历史经典著作《资治通鉴》第一部分,为《通鉴》的战国、秦、西汉部分。包含了王莽新朝,讲述了自周烈王26年(前403),至王莽天凤三年(22),共425年之史事。
《资治通鉴》译序 宋神宗《资治通鉴》序 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宋神宗奖谕诏书 宋史司马光传 执行编译教授简介 卷第一 周纪一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烈王七年(前403~前369) 卷第二 周纪二 周显王元年~四十八年(前368~前321) 卷第三 周纪三 周慎靓王元年~周赧王十七年(前320~前298) 卷第四 周纪四 周赧王十八年~四十二年(前297~前273) 卷第五 周纪五 周赧王四十三年~五十九年(前272~前256) 卷第六 秦纪一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秦始皇帝十九年(前255~前228) 卷第七 秦纪二 秦始皇帝二十年~秦二世皇帝元年(前227~前209) 卷第八 秦纪二 秦二世皇帝二年~三年(前208~前207) 卷第九 汉纪一 汉高帝元年~二年(前206~前205)
《资治通鉴》译序 宋神宗《资治通鉴》序 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宋神宗奖谕诏书 宋史司马光传 执行编译教授简介 卷第一 周纪一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烈王七年(前403~前369) 卷第二 周纪二 周显王元年~四十八年(前368~前321) 卷第三 周纪三 周慎靓王元年~周赧王十七年(前320~前298) 卷第四 周纪四 周赧王十八年~四十二年(前297~前273) 卷第五 周纪五 周赧王四十三年~五十九年(前272~前256) 卷第六 秦纪一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秦始皇帝十九年(前255~前228) 卷第七 秦纪二 秦始皇帝二十年~秦二世皇帝元年(前227~前209) 卷第八 秦纪二 秦二世皇帝二年~三年(前208~前207) 卷第九 汉纪一 汉高帝元年~二年(前206~前205) 卷第十 汉纪二 汉高帝三年~四年(前204~前203) 卷第十一 汉纪三 汉高帝五年~七年(前202~前200) 卷第十二 汉纪四 汉高帝八年~十二年(前199~前188) 卷第十三 汉纪五 汉高后元年~汉文帝前二年(前187~前178) 卷第十四 汉纪六 汉文帝前三年~前十年(前177~前170) 卷第十五 汉纪七 汉文帝前十一年~汉景帝前二年(前169~前155) 卷第十六 汉纪八 汉景帝前三年~后三年(前154~前141) 卷第十七 汉纪九 汉武帝建元元年~元光元年(前140~前134) 卷第十八 汉纪十 汉武帝元光二年~元朔四年(前133~前125)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汉武帝元朔五年~元狩四年(前124~前119)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汉武帝元狩五年~元封元年(前118~前110)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汉武帝元封二年~天汉二年(前109~前99)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汉武帝天汉三年~后元二年(前98~前87)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 汉昭帝始元元年~天凤六年(前86~前75)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汉昭帝元平元年~汉宣帝地节二年(前74~前68)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汉宣帝地节三年~元康四年(前67~前62)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 汉宣帝神爵元年~三年(前61~前59)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 汉宣帝神爵四年~黄龙元年(前58~前49)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 汉元帝初元元年~永光二年(前48~前42)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汉元帝永光三年~竟宁元年(前41~前33)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 汉成帝建始元年~阳朔二年(前32~前23)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汉成帝阳朔三年~永始三年(前22~前14)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汉成帝永始四年~绥和元年(前13~前8)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汉成帝绥和二年~汉哀帝建平元年(前7~前6)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汉哀帝建平二年~四年(前5~前3)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汉哀帝元寿元年~汉平帝元始二年(前2~2)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汉平帝元始三年~王莽始初元年(3~8) 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王莽始建国元年~天凤元年(9~14) 卷第三十八 汉纪三十 王莽天凤二年~地皇三年(15~22)
本书为《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的第一辑。全书文言原典300余万言,白话译文500余万言。因规模宏大,为方便读者阅读计,在不改变《通鉴》原次序的前提下,按朝代将其分为7辑,每辑大致3册(第四辑南北朝部分4册,第七辑五代十国部分2册),共21册,陆续推出。本辑所记,起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迄于王莽地皇三年(22),讲述战国、秦、西汉三代(含王莽新),凡425年之史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赵、魏、韩三家分晋,周王室均予承认,将其视为与秦、楚一样的诸侯,司马光以为“先王之礼于斯尽”,周王室纲纪已然堕废,再不能以王室名分节制、仲裁诸侯所为,周朝衰落至于灭亡,皆始于这一节点。《资治通鉴》全书自这一年起始,以示“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警示君王大臣皆应以此为鉴。三家分晋之后,诸侯强国再不以周王室为意,兼并加剧,至前256年,周赧王将周室城邑及百姓献于秦国,东周灭亡,诸侯只剩下秦、赵等七雄。秦王嬴政雄才大略,秦一国独强,依次灭韩、赵、燕、魏、楚、齐六国,至前221年,统一天下。嬴政称始皇帝,芟夷诸侯城池、销天下之兵以待内,贯连万里长城以备胡;废诸侯,立郡县,统一货币文字,实行苛政,企望江山传至千秋万代;未料才及身死,陈胜发难,刘、项相随;前207年,秦帝国即告灭亡。霸王项羽异军突起,宰割天下,以暴易暴,忽忽五年,身死国灭。汉高祖刘邦施行宽仁,轻徭薄赋,与民休养,至文帝、景帝,蔚然成治。汉武雄才,立意开边,漠南、漠北争战连年,武功固然赫赫,天下已然疲惫。其后西汉皇室大权盛极而衰,连遇外戚专政,皇权旁落,除宣帝有所振作外,再无西汉前期之辉煌。元帝以降,皇权落入外戚手中,再不能自拔。至王莽地皇三年(22),天下分崩,更始帝刘玄称帝在即,昆阳之战幕即将拉开,王莽主力殆亡就在目前,民心已然失去,再无掌控之力,历史随即翻开新的一页,本辑结束于此,以终西汉。此425年,大的朝代更替有二(秦承东周,汉代嬴秦),灭国无算,多伴有血腥杀戮。天下破碎、战火连绵的年代占其太半,其间豪杰纷出,贤才并起,壮士鲜血,洒遍中原。及至承平,也多兴灾患,百姓之悲苦沉沦,不胜记载。翻看阅览,或扼腕切齿、浩叹唏嘘,或感愤振作、踔厉风发,俯仰逸兴,所在非一。诸般纷繁史事,在司马光等人笔下,一一按年月展开,条分缕析,因果分明。废兴之机要,人情之冷暖,尽在一览;文字典雅,史迹斑斓,两臻佳妙,令人叹为观止。本辑所载:东周部分(前403~前256)(前256年东周灭亡至前221年秦统一全国,此35年,用秦国纪年),凡148年;秦部分(前255~前207),凡48年;汉部分(前206~22),凡229年。
第二辑购买链接: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台湾27位教授经典译本,一部帝王之书、权谋之书、生存之书,第二辑:东汉 魏) 中文世界第一部白话全译本。台湾著名学人黄锦鋐主编,台湾二十七位教授学者合译。译文贴近原著,尽得信达雅之要义。译者在翻译时力图贴近、还原《资治通鉴》,译文紧贴原著,逐字逐译,不以“现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发挥,旨在让读者能读到一个“干干净净的《资治通鉴》,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以拙御巧,看似笨工夫,实为巧办法。 全书文言加上译文凡八百万言,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按朝代分为七辑,陆续推出。 《资治通鉴》之名,众人皆知,但研读者比之于《史记》要少很多,考其缘由,一者当数其编年体例,初读似乎有烦琐之嫌;二来其洋洋三百万言,规模远比五十万言的《史记》巨大,足以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此二者,细考之实乃《资治通鉴》的过人之处:编年体能将复杂之史实条分缕析,读之能追根溯源,其源头、发展、高潮、结局方能一清二楚;《资治通鉴》叙述了1362年的中国历史,如此泱泱大国的千年历史浓缩于三百万言之中,能清晰明了已属大为不易,也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对这段历史有所解。如不能用心将其一一读来,则只有将时间浪费在市面上大为泛滥的所谓的中国通史之上了,所欲其何,就要看读者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了。 该版本最大的特点有三:一为译文考究,此点在出版前言中有详细说明;二为文白对照,“白话语译”乃弘扬传统文化之急需,但断不可以之取代典籍之原文。文言在对宇宙人生之直观和对历史命运之体认上具有简约精准之美,此为白话文所无法企及。因而“白话语译”只能是一座桥梁,意在让现在的读者能通过这一桥梁而直接接近原典,所谓“得鱼忘筌”者是也。因而我们在编排形式上,尽量做到文白对照,既能得白话文之通俗易懂,又不失文言文之典雅深沉。在版式上,一页之内上排原文下排白话文,一一对照,使原文和白话文皆能保持阅读的连贯性。三为全书的分辑安排,编者考虑到大多数读者可能存在的对《资治通鉴》的畏惧心理,将八百万字的规模按朝代分成七辑,每辑大致百余万字,相对而言阅读起来要轻松许多,且以朝代为分辑原则,既保留了原文的完整性,又可以视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购买。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资治通鉴
第二辑购买链接: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台湾27位教授经典译本,一部帝王之书、权谋之书、生存之书,第二辑:东汉 魏) 中文世界第一部白话全译本。台湾著名学人黄锦鋐主编,台湾二十七位教授学者合译。译文贴近原著,尽得信达雅之要义。译者在翻译时力图贴近、还原《资治通鉴》,译文紧贴原著,逐字逐译,不以“现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发挥,旨在让读者能读到一个“干干净净的《资治通鉴》,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以拙御巧,看似笨工夫,实为巧办法。 全书文言加上译文凡八百万言,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按朝代分为七辑,陆续推出。 《资治通鉴》之名,众人皆知,但研读者比之于《史记》要少很多,考其缘由,一者当数其编年体例,初读似乎有烦琐之嫌;二来其洋洋三百万言,规模远比五十万言的《史记》巨大,足以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此二者,细考之实乃《资治通鉴》的过人之处:编年体能将复杂之史实条分缕析,读之能追根溯源,其源头、发展、高潮、结局方能一清二楚;《资治通鉴》叙述了1362年的中国历史,如此泱泱大国的千年历史浓缩于三百万言之中,能清晰明了已属大为不易,也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对这段历史有所解。如不能用心将其一一读来,则只有将时间浪费在市面上大为泛滥的所谓的中国通史之上了,所欲其何,就要看读者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了。 该版本最大的特点有三:一为译文考究,此点在出版前言中有详细说明;二为文白对照,“白话语译”乃弘扬传统文化之急需,但断不可以之取代典籍之原文。文言在对宇宙人生之直观和对历史命运之体认上具有简约精准之美,此为白话文所无法企及。因而“白话语译”只能是一座桥梁,意在让现在的读者能通过这一桥梁而直接接近原典,所谓“得鱼忘筌”者是也。因而我们在编排形式上,尽量做到文白对照,既能得白话文之通俗易懂,又不失文言文之典雅深沉。在版式上,一页之内上排原文下排白话文,一一对照,使原文和白话文皆能保持阅读的连贯性。三为全书的分辑安排,编者考虑到大多数读者可能存在的对《资治通鉴》的畏惧心理,将八百万字的规模按朝代分成七辑,每辑大致百余万字,相对而言阅读起来要轻松许多,且以朝代为分辑原则,既保留了原文的完整性,又可以视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购买。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资治通鉴相关产品推荐:文白对照资治通鉴全系列详解资治通鉴3资治通鉴4
显示全部信息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2289697 如需购买下载《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新世界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9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000 | 印数 | 5000 |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是新世界出版社于2008.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04.3 的主题关于 中国-古代史-编年体 ,资治通鉴-译文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