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封面图

卫朝晖,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2.0

书籍简介:

本书分作上、下两编。上编上溯到庄子思想中的“神”进行阐发。文章认为庄子之“神”的提出以外不撄内为前提,以纯白素朴为质地,由此呈现出生命的本真与活力。这就从根本上超越了宗教意义上的神灵之“神”,而最先把存在的意义建立于人的精神体验的基础上。下编主要结合中国诗学建构史,考察各时期诗学有关“神”的重要论述,并寻找与庄子“神”论的内在关联。

书籍目录:

上编 沿波讨源——《庄子》论“神”第一章 《庄子》“神”范畴研究成果综述第二章 《庄子》人本思想中“神”的创生 第一节 《庄子》思想的研究起点:内外之分无撄人心 第二节 《庄子》思想的文化转向:无卜知神纯白守神 第三节 《庄子》思想的重大开拓:虚心待物道集神来第三章 《庄子》思想中“神”的超越 第一节 以神为本:忘己合天神动天随 第二节 自得其得:独见独闻至美至乐 第三节 化生神人:赋人神性四达并流第四章 《庄子》思想中的“神游虚和” 第一节 神游虚境 第二节 神游和境 第三节 生命至境下编 因枝振叶——文论之“神”

上编 沿波讨源——《庄子》论“神”第一章 《庄子》“神”范畴研究成果综述第二章 《庄子》人本思想中“神”的创生 第一节 《庄子》思想的研究起点:内外之分无撄人心 第二节 《庄子》思想的文化转向:无卜知神纯白守神 第三节 《庄子》思想的重大开拓:虚心待物道集神来第三章 《庄子》思想中“神”的超越 第一节 以神为本:忘己合天神动天随 第二节 自得其得:独见独闻至美至乐 第三节 化生神人:赋人神性四达并流第四章 《庄子》思想中的“神游虚和” 第一节 神游虚境 第二节 神游和境 第三节 生命至境下编 因枝振叶——文论之“神”第一章 审美本原:神依天理与神理说 第一节 神依天理之解析 第二节 刘勰的神理论第二章 创作方法:神遇、神受与神会、神悟 第一节 形成期:东晋之前 第二节 确立期:晋宋至初唐 第三节 丰富期:中唐之后第三章 创作状态中的主体之“神” 第一节 创作状态之一:清静纯白 第二节 创作状态之二:行神如空 第三节 创作状态之三:神与趣融第四章 古典诗学中的神化境界 第一节 神化境界的形成期 第二节 神化境界的成熟期 第三节 “境界”理论的会通期 第四节 “境界”理论的成熟期 第五节 “境界”理论的确立期 结语精神启示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分作上、下两编。上编上溯到庄子思想中的“神”进行阐发。文章认为庄子之“神”的提出以外不撄内为前提,以纯白素朴为质地,由此呈现出生命的本真与活力。这就从根本上超越了宗教意义上的神灵之“神”,而最先把存在的意义建立于人的精神体验的基础上。对于人的修养,庄子强调“忘”与“外”的实践工夫以返“道”合“天”,藉天地道德以提升人自身的精神品格,使人在与天道合一的境界中神游自得、并流四达,从而丰富了至美至乐的本己体验,拓展了个体生命的精神空间。因此,庄子法天贵道乃基于天人合一,旨在召唤人自身应有的博大与恬怡。在此基础上,庄子又凭借他浪漫而神奇的想象,进一步塑造了以飞天达地、真诚纯一、自然功成为特征的“神人”形象以作为理想人格之境界的化身。庄子始终立足于人的天然纯粹之精神,神动天随,游虚处和,通向不断生成的生命至境。可见庄子之“神”从创生到超越集中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领悟和独特把握,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诗性、哲性的精神之光。 下编主要结合中国诗学建构史,考察各时期诗学有关“神”的重要论述,并寻找与庄子“神”论的内在关联。这里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阐述:首先在审美本原的层面上,本书认为庄子《养生主》提出的“神依天理”说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神理”说通过天地之美、万物之理这个中介联系在一起,都流露出对天地道德的体验情怀。其次在创作方法的层面上,庄子提出的“神遇”、“神受”与后世文论中的“神会”、“神悟”意义相通,以忘己合天、物化自得为主要特征并区别于一般的理性认知,既是从现象界升入本体界的唯一方式,也是观照艺术形象的基本方式和古典艺术最为本色的创作方法。其经过魏晋时期嵇康、陆机、孙绰等人的发展,陆续在晋宋及初唐时期的画论(如顾恺之的悟对通神、宗炳的应会感神)、诗论(刘勰以神窥象、神用象通的神思论)与书论(虞世南的神遇心悟、李世民的思与神会)诸领域开始获得理论上的根本地位,至唐末司空图的以神遇天、妙造自然与宋末严羽的妙悟入神乃为本色而趋于丰富和成熟。再次从艺术体验状态与过程的角度,本书结合庄子思想与历代文论重点择取“清静纯白”、“行神如空”、“神与趣融”进行了详细阐析,力图呈现艺术活动中精神世界的丰富可感、多层多维的基本审美特征。最后专论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之极致的神化境界论。其主要特征一是浑化冥人,物我一体;二是生气远出,自然灵妙;三是神游虚和,超逸无迹。从“虚和”之义来审视,中国古典文论与画论同源,重其“虚”;而乐论与书论同源,重其“和”。由于庄子之影响,艺术理论中的神化境界自汉魏以来就已逐渐形成,到晚唐司空图已完全成熟,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达到了艺术理论的最高峰。而“境界”(或“意境”)论在唐代只是一个起步,北宋才开始真正出现,明清时期达到成熟。“化境”、“逸品”实为神境(品)的无限延伸而成为艺术理论的审美追尚;特别如严羽的“气象”说、王士祯的“神韵”说与王国维的“无我之境”说都不再局限于情景交融,而只能从寄意高远、空灵生动、自得逸趣、浑然合天的神化境界来理解,而这一点,正与庄子哲学中的“神”息息相通。

编辑推荐:

《神——从庄学到诗学》共分作上、下两编:上编上溯到庄子思想中的“神”进行阐发;下编主要结合中国诗学建构史,考察各时期诗学有关“神”的重要论述,并寻找与庄子“神”论的内在关联。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0486275
如需购买下载《神》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 × 1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神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B223.55 的主题关于 古典诗歌-文学研究-中国 ,庄子(前369~前286)-哲学思想-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