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年代:2008
定价:68.0
本书介绍张人希的生平、思想以及相关的史料。
序言(何满子)
影集
印谱
交往名流书札手迹
叶圣陶信札54封
俞平伯信札25封
刘海粟信札17封
黄永玉信札4封
诗/文存
弘一法师的篆刻艺术
登高望海心犹壮梁披云的书法和香港《书谱》
诗情画意笔墨传情青岛等四市国画观后
《访闽画展》观后
丹青惆怅失英才
一划之差对“疆埸”与“疆场”两辞之我见
高风亮节一代宗师
岭南画派和赵世光父子
怀念黄松老人
百卉争妍笔墨传情浙江、厦门《花鸟画联展》观后
奇葩斗艳隽永淳厚介绍黄敏遗作展
介绍两方瞿秋白遗印
别梦依稀台湾画家陈庭诗先生忆往
轶闻轶事也应真实
怀海粟大师
关于我的篆刻的一点说明
闲话“东方音乐之花”南乐
漫画是弘一法师引进的
郭兰英轶事
还书的故事
人品清纯画品高介绍弘一法师两件画作
从日本电影谈起
忆李禧
藏珍
丰子恺为太虚大师造像
齐白石轶闻
情到深处知得失
艺苑两悲盒
诗存
游寒山寺
题金榜公园
无题两首
无题
题赤嵌楼图
寄东瀛友人
感怀
乙丑中秋忆旧
丙寅新春
元宵即景
黄松鹤老人周年祭
哭挽张晓寒老友
悼虞愚教授
忆弘一法师
题李耕美术馆
题画
参加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成立而作
有寄
庚午元宵月蚀
香港访吴耀堂兄
题画
观戏有感
游琉璃厂
有赠
题友人木刻长城
寄友两绝
题黄山图三首
观仲谋遗作有感七绝四首
林山先生八秩大庆
过岳坟
悼陈应龙前辈
游西湖
重游寒山寺两绝
访曼殊苏小小墓
虎跑谒弘一法师纪念堂
题易庵词长菊花诗百绝
癸酉岁首
悼佘承尧画家
悼李硕卿大师
案头清供
芙蓉
自遣
癸未中秋
甲中端午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感赋
乙酉元宵
吊屈魂
悼诗人陈文旌
评介选辑
序张人希画集(何满子)
以诚还诚的废话(柯文辉)
一张人希作品选集序
逆境中的收获(林英仪)
一读张人希画集有感
张人希的花鸟世界(柯文辉)
听讽楼头张人希(苏晨)
叶圣陶晚年的精神世界(陈天助)
传记
序(柯文辉)
张人希小传(林竹青)
第一章沧海孤雏
第二章热血少年
第三章师徒情缘
第四章乱世儿女
第五章鹭江风云
第六章风雨故人
第七章顺流逆流
第八章人间有情
第九章自强不息
第十章夕阳无限
第十一章暮年小结
第十二章九十贺礼
附录:年谱简编
后记(林竹青)
前言
本书的编撰颇经过了一番曲折。先是,张人希兄最钟爱的外孙女林竹青女士决定写一本她外公的小传,作为九旬寿诞的献礼。继而觉得,与其写一本缕述生平的小传,加以林竹青和她外公是执业迥异的隔行,很难在传文中传达出传主艺术生涯的曲折及其造诣。于是决定搜求现在尚能收集到的人希兄的著作和印蜕特别是被识者评为他的诸艺之首的刻石艺术(虽然能收集到的不多),以及由印章雕刻而交往频繁的当代名流书札手迹。这就除了纪念他的九旬寿诞之外,更具有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提到他的刻治印章,他年轻时就是由于刻印艺术受知于弘一法师而收录他为命名弟子的;并由于这一渊源,人希兄和刘海粟、丰子恺、叶圣陶、俞平伯等名流有了不寻常的交往,他们频繁的书札往还中,刻石艺术也常是话题之一。同时,这些学术界名流的书札手迹应该是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很值得收在本书中传播于世。这样一下,本书的内容显得有些庞杂,只得改称《张人希的艺事与生平》为题了。
我与张人希兄初识于1951年。时光荏苒,至今相识已快六十年。那时我们是苏州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的学友。“政治研究院”名字很好听,其实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处所。学员中绝大多数是华东地区大专院校的教师,校院长和知名教授成堆。只有不及十分之一的少数华东各地的民主党派领导人参训。张人希兄是以福建农工民主党的头头身份来的。说实话,这些“统战人士”在我们眼中是另类人物,我记不起除了张人希以外还曾和别的一位“统战人士”交谈过。从张人希的谈吐和生活作风中,看不出一点以党派政治为业的“另类”派头。因此,我们一道逛街、喝酒、游苏州园林,相处得相当融洽。虽然在交谈中我体认到他艺术素养不凡,但他是一个敛藏很深,不喜欢自我表露的人,虽然经过了四五个月的相处,我始终不知道他是精娴诸艺的专家,只觉得此人很可爱而已。
在苏州那段,我至今还记得一件事是与人希有关的。那是将要结业的一个周日,一伙人同游天平山。记得其中有上海美院的书法家潘伯鹰,齐鲁大学文学院长张维华,人希兄也在内,都是同住一室的学友。薄暮回城时,我口占了一首七绝:
天平木落秋方瘦,古道车回日已昏。
忽忆吴王诛直士,河灯明处入胥门。
我念给同伙听时,张继华就戏斥道:“你吹牛,我们根本是从盘门进的,胥门的遗址至今还没有找到。”人希兄代我解围说:“做诗嘛,总难免有夸饰,否则,上句‘吴王诛直士’(指吴王夫差杀害忠臣伍子胥)就没有着落了。”五六十年前的这桩小事,不知人希兄还记得否?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的一个世代,是世变迅捷而对知识分子又是极为严酷的时代,二十多年中我一直处于被摧折、贬抑和播迁中,当然不能和朋友通音讯。直到1985年,我和朋友耿庸受聘主编《大学生文学手册》(后来以《青年文学手册》作书名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印行),在暑期中约集几个大学的撰稿人一起在厦门审订定稿时,才又重晤睽违了三十多年的张人希兄。一进入他当时信义里的寓所时,我才吃惊地发现他是如此造诣不凡的画家。那感受我曾写入他的画集序言里,读者可以参阅。
此后,我才从人希兄的诉述和朋友的赞扬中,逐渐得识他是兼擅刻印、书画、诗文的造诣不凡的大家。在我看来,他的绘画已经很够味了,但不少朋友都说他的印章雕刻更为卓绝。否则,他年轻时的印怎么能为精于艺事的弘一法师的法眼所欣赏而收为授名弟子呢?又怎么能与叶圣陶、俞平伯等等眼界不凡的名流交往并求他治印呢?我没有多见过他的印蜕,何况我对此道是全外行,无法置喙。我仅知道他的绘画卓然成家,为国内外人士所欣赏,为国内外美术馆所庋藏。至于他的文章和诗篇,读者自可在本书中欣赏,无庸我再赘词介绍了。
必须花点篇幅来介绍一下本书的编撰人林竹青女士,她是张人希兄视作掌上明珠的乖外孙女。但是,诚所谓“隔行如隔山”,她和文字工作是完全不搭界的。除了幼年时在人希兄膝下也许稍有熏染点滴诗文知识外,她少女时就随父母侨居于香港,随后落籍于新加坡。她从业的是企业的经营擘画,获得了英国的MBA学位,躬自经营企业,自任董事长。她对我说:“经营企业必须身先士卒,才能调动起部属的积极性。”她也真是笃实践履地如此干的。多年来她长期奔走于世界各地洽谈业务,莅临过三十多个国家。我估计她每年有一半的时间是在飞机上度过的。除了奔走洽谈业务以外,还得抽时间到厦门去省视钟爱她的外公。这回下决心编辑此书后,还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来,采访她外公的友好,探询她外公的往昔生涯。至于每趟去厦门同外公洽谈和整集材料的艰辛,就更不在话下了。
困难的还不仅她和文字工作是隔行,更因为她没有可供自由使用的完整的时间。因此,不论是复制张人希已刊出的诗文,整录交往的名流信札,以及她自己撰述的外公的小传,每个字都是挤出业务的空隙,多半是在飞机航程中靠手提电脑敲打出来的。支持她干这份对她来说是十分艰苦的工作的,全仗她对外公的这份爱心。在我的感受中,这份爱心就弥足珍贵。
她撰写的这份《张人希小传》写过好几稿,每次去访问了张人希的朋友后晤谈所得都进行增补,这之间前后的行文不免多有改动。从传记文学的要求来说,有些段落的叙述不免有些枝蔓,某些生活过程的衔接也有不很浑成的地方,但大体上还是传达出了传主的身世、经历和追求艺术的曲折过程。这对从未尝试过文字工作的林竹青女士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林竹青女士在企业经营上,正如时下所常说的是一位“女强人”,人们无权要求她在文学创作上也出人头地。正如人们不能要求福特或洛克菲勒也同时是文坛巨星一样。
我珍视并感激林竹青女士对钟爱她的外公张人希兄的这份爱心,也感谢她辛苦搜集了张人希兄的作品和当代名流的珍贵的手迹,使之免于淹没,这使本书拥有了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价值。我想我的这一看法当能获得读者的首肯。
后记
小时候住在厦门惠通巷,我喜欢在夜阑人静时悄悄地爬上四楼阳台,仰卧在我们这幢楼房和隔壁那幢楼房之间沿着屋顶建起来的那条斜斜窄窄的砖头栏杆看天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出这样一种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因为那黑压压的夜幂总叫我窒息。
当隔壁人家最后一盏灯熄灭后,我便和天空融为一体。我眸子里面装着无垠宇宙,黑色的天穹包围着我、压迫着我,使我不期然而然地灵魂出窍,置身于太空,仿佛一伸手就要碰到悬挂着的星星一般。我对浩瀚的宇宙既向往又恐惧,想飞到遥远的天际之外,看看天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但又感到无比恐惧,因为我是那么渺小,迷失在天地间如一粒尘埃。
这样的思想常常令我不安,以至于我每天都要努力干点什么自以为正经的事情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所接触到的众多人之中,我最欣赏我的外公和爷爷,尽管他们属于两类完全不搭界的人,但是,他们身上拥有同样顽强的生命力,以及洁身自爱和自强不息的美德。
人的一生犹如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渺小得可有可无。然而,就每个人自己说一生却都是一本书,有各自不同的故事内容。有的成传世之作,有的则如过眼云烟。俗话说“虎死留皮,人死留名”,古人喜欢立德、立功、立言以期名垂青史,而在金钱挂帅的今天,还有多少人会认真思考什么德、功、言?大多数人不是想着怎么发财,就在研究怎么享乐。功利主义统领一切,少年、青年、甚至壮年、中年迷失自我者比比皆是,埋怨者多而自省者鲜,是故我想用外公努力发奋的故事来鼓励能看得见这本书的贫困少年及迷失自我的所有年龄段的人。我喜欢外公关于命运有一半在自己手中的说法,也身体力行去实践它,去争取和把握自己的命运。
7月下旬在黄永厚老先生家,黄老先生劝我千万不要指望这本书畅销。柯文辉老先生也一再告诫我说现在没有传世的书,所有的作品都将随时间而淹没。但我并不泄气,因为我写书的动机很简单,我只想将它作为祝贺外公九十大寿的礼物。与此同时,如果有穷苦人家的孩子因为读了这本书而得到启发,发愤图强把握自己的命运,他日终于事业有成,哪怕只有一个,便功德无量。这,才是我作为孙辈此生送给外公最有意义的礼物!
让我们加油吧!地球再大,不能没有尘埃;宇宙再宽广,不能没有你我的努力。我们生而为人,必定带着使命来到人间。谁愿意白走人间一遭?谁都想把握自己的命运,拥有成功的人生!
最后,谨将我自己喜欢的《易经》里的两句爻辞敬献给每一位翻到这一页的朋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007年9月3日上海
本书收录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美国中华艺术学会永久会员张人希的影集、印谱、交往名流书札手迹、诗、画集等作品,并对其精彩的一生作了简要的介绍,具体包括《叶圣陶信札54封》《弘一法师的篆刻艺术》《岭南画派和赵世光父子》《重游寒山寺两绝》《张人希小传》等。 张人希,号伽叶,堂号听风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美国中华艺术学会永久会员。擅长中国画,对花鸟山水、篆刻、书法均有极高造诣。张人希的画,他就是以花鸟来写胸中之逸气的,就是代花鸟而言之的。他是搜尽花鸟打草稿,用当代人的笔墨和思想情感来作画的。其作品入选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及刘少奇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