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韩非子》 右手《道德经》
左手《韩非子》 右手《道德经》封面图

左手《韩非子》 右手《道德经》

博雅, 编著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2.0

书籍简介:

《韩非子》与《道德经》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理和人生智慧,虽然时隔数千年,它们依然能点化我们的思想,震撼我们的灵魂,丰富我们的内心。本书把二者加以整理、归纳、学习和研究,相得益彰,使读者在比较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

韩非所生活的战国时期,百家思想争鸣。韩非在吸收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之后,对道家、儒家、墨家、名家的一些思想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法,是依法治国;术,是君主驭臣之术;势,是权力与地位。在天下统一成为时代趋势的情况下,韩非的“法、术、势”思想切合了当时的实际。

崇法根源,一切从实际出发

今不法古,与时俱进顺潮流

国富民强,奉法治国是根本

以术御人,事半功倍最无形

抱法处势,鱼肉熊掌可兼得

义利之争,因功论赏“利”为先

众口铄金,三思而行察实情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

韩非认为,君主应该独裁自处,运用“自神术”将自己神秘化:不要在臣下面前暴露自己的行动和思想轨迹,不在臣下面前显露出自己的好恶,从而让臣下无法琢磨君主的真实想法。君主要虚静无为,但又要明察秋毫,这样才能实现君主无为于上,而臣悚惧于下。除了要用“术”来树立权威,君主还应该有宽广的胸怀,不坚持己见,善于听取忠言。一国之君不应贪图享乐,而应以天下为重。

独道之容,神圣权威不可犯

身系天下,成由俭来败由奢

虚静无为,明察秋毫洞隐情

深藏城府,韬光养晦待时机

心容天下,和谐统一乐融融

明辨是非,偏听偏信酿祸害

善听忠言,一意孤行尤可哀

诚信树威,一诺千金得天下

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后

韩非强调“万物莫如主势之隆”,也就是说君主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可远离权力中心。因为君主只有牢牢控制住权力,才能有所作为。但抓牢权力,并不等于事事亲为,而应该善于“任势”,即给臣下适当的权力,让臣下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为了避免臣下功高盖主,威胁王权,君主应该任用忠臣,拆散朋党,平衡权力。

抓牢权势,树立绝对权威

主不离位,与权力朝夕相处

善于任势,事必躬亲没必要

明分责成,各尽其职一身轻

平衡权力,一山只容一只虎

任用忠臣,长汉久安美名扬

大权旁落,结党营私害处多

严防擅权,尾大不掉留后患

第四章 驭臣之策.正名责实弄权术

韩非在《扬权》中认为,对于治理人民来说,这个纲领就是臣下。臣下应该对君主忠心耿耿,执行君主的命令,遵循君主所立的法度。而君主是决策者,应该善于借助臣下的智慧,知人善任,选用贤能,使臣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抓住纲本,明主治吏不治民

知人善任,做一名合格的伯乐

扬长避短,用人贵在用其长

举贤用能,将“后门”关闭到底

听言观行,考察官员要客观公正

借智借力,君主要做决策者

方廉直光,人格魅力放光芒

重赏严罚,两手一起抓都要硬

协调利害,君臣要和谐相宜

去私行公,君主本身要无私

第五章 赏罚分明。确保律法执行力

韩非认为,君主治理天下,应该以赏罚为手段。信赏必罚,答应了要赏赐的就一定要赏赐,承诺过要惩罚的,就一定要惩罚,重赏有功之人,重罚有罪之人,这样才能确保法令的有效执行。当然,重赏和重罚都不是绝对的,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赏罚。

趋利避害,必罚、明罚是关键

激励为王,重赏之下有勇夫

信赏必罚,奖惩要及时兑现

赏罚得当,天平的砝码偏不得

因情施策,赏罚要结合实际

第六章 明断决策。霄厉风行大智慧

韩非子最早提出君主集权主张,决策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他表述了自己关于决策的言论,希望帮助君主做出正确的选择。

顺势而变,紧跟潮流不落伍

高瞻远瞩,决策要深谋远虑

明辨真假,透过表象看本质

君无戏言,决策不能朝令夕改

第二部分 《道德经》的智慧

第一章 大哲之思,玄奥道家堪称治世宝典

身历巨变,深悟世事变幻无常

大道之简,返璞归真才能逍遥自在

义奥玄深,彻悟致虚守静的发展规律

五千之言,凝聚治国修身的人生精华

第二章 圣人之治。大公无私才能天长地久

圣人之治,教民得法终成霸主

高瞻远瞩:处心积虑终成大业

天长地久,大公无私才能赢得尊重

以道佐主,利用舆论达成己愿

有道不处,不动干戈制服楚

知止不殆,广纳贤才争取民心

长而不宰,大智若愚治国有方

善行无辙,和风细雨佐君治天下

其不为大,公而忘私成就其伟大

第三章 其德乃警,广行德政才能造福百姓

柔之胜刚,以弱胜强战强敌-

天网恢恢,依法严惩豪强

民不畏死,统治黑暗导致揭竿起义

无以生为,广积粮造福百姓

报怨以德,忠厚忍让得名声

其德乃普,善于化解属下仇怨

第四章 不争无尤,赢得潇洒人生

无之为用,有用须先变通

圣人为腹,舍弃虚名才能浑然忘我

无状之状,细微之处有妙计

善为士者,深藏不露远名利

没身不殆,清静无为致静守笃

不争无尤,以柔克刚柔弱胜刚强

功遂身退,才能赢身前身后名

宜戒轻躁,做事千万不可轻率

曲而能全,谦逊低调享受生活

第五章 大巧若拙,行不言之教的大智慧

善贷且成,大象无形学射明事理

以为教父,得饶人处且饶人

不言之教,废除酷刑天下自清平

含德之厚,凡事懂得适可而止

大成若缺,千里漕运不沉船

上德不德,前车之鉴赐死夫人

道恒无为,答帝问展才能显机智

第六章 自然无为,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自然而为,超然物外修得大道

复归于朴,洁身自好一生俭朴

去奢去泰,人生应顺其自然

道亦乐得,失信天下遭民弃

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不成而成,自然而然取得成功

贵在根本,疏离美恶自逍遥

抱朴守拙,保持淡泊虚静的心境

自我约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内容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道家与法家等。其中尤其以《韩非子》和《道德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非和老子通过他们的文字,展现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启迪人们深思。
韩非著《韩非子》一书,集法家之大成,他提出“法、术、势,皆帝王之具也”。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公子,他曾与李斯同拜大思想家荀子为师。韩非口吃,不擅辞令,但思想敏锐,文才出众,长于著书。战国末期,群雄并争,韩国日渐削弱,他忧心忡忡,数次上书韩王,历呈韩国之弊,提出改变之良方,皆不被韩王所纳。他愤而闭门著书,写出了《孤愤》、《说难》等十余万言。韩非以犀利的目光,冷静理智的态度,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人生进行了洞烛幽微的审视和入木三分的剖析,他的文字至今读来仍震人心魄、发人深省。他的政治思想为中国封建统一事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推崇“法”的至高无上,不论地位尊卑贵贱都应该受法的约束。这种看法在中国古代社会浓厚的严格区别血缘亲疏、地位尊卑的氛围中.是相当具有突破意义的。
韩非有选择地赞成道家的思想,专门写了两篇文章《解老》、《喻老》来研究老子的学说。老子是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道德经》一书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的自然无为、柔弱不争、崇俭节欲等思想,使人们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心理状态,选择行动方案,豁达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许多问题。老子的人生智慧,为人们建构完美的人生提供了肥沃厚实的精神土壤。
《韩非子》与《道德经》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理和人生智慧,虽然时隔数千年,它们依然能点化我们的思想,震撼我们的灵魂,丰富我们的内心。我们现在把相得益彰的二者放在一起整理归纳、学习研究,以期望使读者在比较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编辑推荐:

从表面上看,道家与法家代表了中国古代思想的两个极端。然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却将老子、韩非合并列传,并说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说明韩非的基本思想源于老子的思想。本书特将《道德经》与《韩非子》一起解述,将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和人生智慧充分展现给读者。他们的思想与智慧,虽时隔数千年,仍熠熠生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左手《韩非子》 右手《道德经》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2107724
如需购买下载《左手《韩非子》 右手《道德经》》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西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左手《韩非子》 右手《道德经》是西苑出版社于201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23.1-49 ,B226.5-49 的主题关于 老子-通俗读物 ,道家 ,法家 ,韩非子-通俗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