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9.8
本书为云南临沧历史文化名人彭桂萼传记。
序
引言
第一章家乡在澜沧江畔
一、临沧简略
二、“书香门第”的家庭
第二章昆明求学的四年
一、混乱的中国社会
二、在云南省立第一中学
三、可贵的初级中学总结
四、上东陆大学预科
第三章崭露头角的时评
一、《杂话六则》
二、《我国婚姻问题改良的几点意见》
三、《整顿缅宁教育之我见》
第四章边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开发边疆,教育先行
二、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三、注重科学管理学校
四、强调边疆教育工作者应该是拓荒的园丁
五、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逸事几则
第五章中国抗战时期的时评
一、分析抗日战争形势
二、《文艺兵应如何参加战斗》
三、《云南抗战文化的动态》
第六章云南地方史和民族文化研究
一、《双江一瞥》
二、《西南边城缅宁》
三、主编《收回双江勐勐教堂运动》
四、为《西南边疆》杂志撰稿
五、《耿马改县的刍议》
第七章参加中缅勘界工作
一、历史上的中缅边界问题
二、一篇极具价值的建议书
三、《边地之边地》
第八章异彩纷呈的边地风情
一、笔下的故乡
二、边疆民众的口语词汇
三、布朗族婚俗文化
四、傣族风情
第九章创办《警钟》文学社,主编《警钟丛书》
一、创办《警钟》文学社,主编《警钟》杂志
二、在《警钟》杂志的撰文
三、主编《警钟丛书》
第十章抗战诗歌创作的成就
一、民族解放的战歌
二、边疆抗战的图画
三、服务抗战的诗歌大众化探索
第十一章与郭沫若、臧克家等人的交往
一、与郭沫若的交往
二、与李生庄的师生情感
三、与雷石榆的交往
四、与罗铁鹰的友谊
五、与马子华的友谊
六、与臧克家的交往
第十二章参加国民党“行宪国大”
一、担任云南省参议员
二、参加“行宪国大”
三、在昆明从事教育工作
第十三章担任缅宁县长的前前后后
一、选择
二、缅宁县长任上
三、缅宁县教育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十四章蒙冤九泉
一、被捕入狱
二、“双缅耿联合游击司令部”假案始末
第十五章平反昭雪
一、三个重大是非问题
二、平反昭雪
三、挽诗挽联
第十六章妻子儿女
一、勤劳贤良的邱怀贞
二、德貌俱佳的王儒凤
三、长大成人的儿女
附录一:彭桂萼生平大事年表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三:彭桂萼文选
为收回双江勐勐教堂敬告国人
收回双江勐勐教堂的理论与实际
作家的笔应该为什么而战
救亡烽火在边荒(双江通讯)
西南极边六县局概况
双江的茶业
云南西南缅宁
顺镇沿边的濮曼人
耿马土司地概况
耿马改县的刍议
附录四:《尽情地唱呵》目录
后记
前言
谢本书
杨宝康教授新著《彭桂萼传》即将出版,托余为之序。我要说的,实际只有一层意思,作为云南历史文化名人彭桂萼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近代云南,出现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彭桂萼是其中之一,这与云南特定的历史条件、文化传承以及独特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是个极边之地,文化非常落后,经济也不发达。然而,历史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云南作为多民族的地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而自元代以来,以儒学为核心的汉文化,在云南这块土地上迅速发展,并与本土的民族文化相碰撞、融汇,使云南的历史文化呈现多元、兴盛的特色,也培育了日益增多的历史文化名人。
例如,按照传统的说法,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实行期间,云南从未产生过一位状元。其实,这是一种误读。事实上历史告诉我们,云南历史上曾产生过三位状元,说明云南历史文化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落后。当然,这三位状元,都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加以说明。
云南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产生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他的名字叫李启东,云南楚雄人。据记载,嘉靖十年(1531年),云南乡试有34人中举,次年中举者赴京会试,有6人考中进士。在随后的殿试中,李启东考中“一甲一名”,这就是状元。李启东的状元,距今已有476年,时间是比较早的。可是,当殿试成绩名录呈御览时,明世宗嘉靖皇帝本应将李启东点为状元,然而他却以“云南边方”为由,将李启东抑置“二甲一名”。于是理所当然的状元,夭折了。
云南历史上的第二位状元,产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他的名字叫骆成骧,原籍云南会泽人。骆成骧于1895年会试、殿试皆中,被光绪皇帝“钦定第一”,成为状元。然而,骆成骧却算在四川籍的头上。因为骆成骧原为会泽人,姓李,其父家境贫困。骆成骧7岁时,碰上四川资州(今资中)人骆腾焕夫妇到会泽经商,李父便将其子过继给骆腾焕夫妇,改名骆成骧,随后带回四川求学。于是,骆成骧考中状元后,就算在四川籍的头上。然而这位状元,原籍却是云南会泽,少年时期亦是在会泽度过的。
云南历史上的第三位状元,产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他的名字叫袁嘉谷,云南石屏人。其时,清政府迫于形势,停止了科举考试,设经济特科考试。1903年在河南开封应经济特科考试的有127人,结果袁嘉谷名列榜首(一等第一名)。袁嘉谷中经济特科第一名,人们称为“经济特元”,虽不称为状元,却相当于状元,或者说“不是状元,胜似状元”。
云南历史上出现过的三位特殊的状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在历史上文化并不落后。这一点也可以从位居全国第二的孔庙“建水文庙”得到印证。
历史进人近代以后,由于历史文化的积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又加上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汇,为云南扮演有声有色、引人注目的角色创造了机遇和条件。仅以20世纪上半叶为例,从政治上说,1915年从云南开始爆发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1945年从云南开始发动的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运动,都影响了全国。从经济上说,于1912年建成的中国第一座水力发电站(石龙坝水电站),于1938年建成的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随后又开辟了驼峰航线,都有重大意义。从教育上说,有两所一文一武的学校,影响深远。一文是西南联合大学,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一武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从军事上说,从辛亥革命到护国运动,滇军打出了名,有所谓“滇军精锐,冠于全国”之说;到抗日战争时期,又有滇军在台儿庄、中条山等战役中的杰出表现。从文化上说,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例如,聂耳的一曲《义勇军进行曲》,动员了千百万人奔赴抗日的前线;艾思奇的一本《大众哲学》,影响了十万青年投奔延安,投奔革命,等等。
近代云南,在中国历史上的亮点增多了,闪烁着辉煌的光芒。近代云南的历史文化名人,不是几个、几十个,而是上百人,甚至更多。这其中就包括彭桂萼在内。总而言之,彭桂萼的产生,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云南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生长、生活于“西南边方”云南又“极边”的临沧的彭桂萼,是临沧的历史文化名人,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云南乃至全国的历史文化名人。
他幼年时期,资质聪慧,勤奋努力,夯实了国学基础。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处于西南边疆地区的他,为民族的灾难深受震撼。在他的老师,云南历史文化名人楚图南、李生庄等的教育、启蒙下,在求学的同时,开始了关注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创作生涯,既发表杂感性的时评,也发表战斗的诗篇。
大学预科毕业后,回到故乡,从事教育。彭桂萼教育之余,又努力创作,在省内报刊上发表诗歌、文学论文、散文、小说等,并与国内文学艺术界名流广泛联系,其中有郭沫若、臧克家、老舍、闻一多等。同时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云南地方民族文化的著述以及边地问题的著述等。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著名学者和文学家、诗人荟萃于昆明,彭桂萼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们亲密交往,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大潮中高歌猛进。这一时期,他以抗日救亡为主旋律的主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发表了众多的文章,影响深远,被誉为“澜沧江畔的歌者”,得到了省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这一时期,是彭桂萼创作的鼎盛时期,奠定了他作为云南历史文化名人的基础。
彭桂萼毕生从事教育、学术研究和诗歌等文学创作,知识渊博,多才多艺,而且富有爱国心,使他成为边疆教育实践家、学者、诗人三位一体的爱国民主主义者,从而在云南历史文化名人中占有一席之地。
彭桂萼冤案,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即使在他蒙冤、深陷囹圄之际,他仍然相信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会调查清楚的”!是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彭桂萼终于获得了平反昭雪。彭桂萼的一生清白,得到了历史的肯定;历史文化名人的地位,也得到了确认。
四
我非常钦佩年轻学者杨宝康教授的勤奋和勇气。他在大学毕业后的十多年内,除了担任繁重的教学和领导工作以外,还花了很大的力气,从事科学研究和创作活动,先后出版和发表三部著作和五十多篇论文。而且他的若干作品和论文,是在前人尚未问津的领域,披荆斩棘地前进的。
在边疆地区从事历史研究,在资料异常缺乏的情况下,他下了很大工夫,“突出特色,就地取材”,广泛搜集资料,认真刻苦研究,终于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令人高兴的。
我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杨宝康教授将取得更大的学术成就。临沧的又一个彭桂萼杨宝康,将脱颖而出,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是为序。
2008年初于昆明
彭桂萼,1908年6月29日生,字小圃,笔名有震声、丁屹、长戈、号兵、彭鹏等,云南省缅宁县新村人。彭桂萼集边疆教育实践家、学者、爱国诗人三重身份于一身。作为边疆教育实践家,其献身边疆教育近20年,满园桃李,教育思想及实践富有启迪和现实意义,是临沧教育界的一座丰碑;作为学者,其云南地方历史和民族文化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云南重要的地方文献之一;作为爱国诗人,其诗歌以民族解放为主题,具有澎湃的热情和独具魅力的地方特色,在中国抗战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彭桂萼是云南现代文化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他的智慧,在云南现代文化的星空中闪烁着光芒。 本书记叙的就是作为边疆教育实践家、学者、爱国诗人彭桂萼不平凡的一生。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著名学者和文学家、诗人荟萃于昆明,彭桂萼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们亲密交往,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大潮中高歌猛进。这一时期,他以抗日救亡为主旋律的主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发表了众多的文章,影响深远,被誉为“澜沧江畔的歌者”,得到了省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这一时期,是彭桂萼创作的鼎盛时期,奠定了他作为云南历史文化名人的基础。 彭桂萼毕生从事教育、学术研究和诗歌等文学创作,知识渊博,多才多艺,而且富有爱国心,使他成为边疆教育实践家、学者、诗人三位一体的爱国民主主义者,从而在云南历史文化名人中占有一席之地。 彭桂萼冤案,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即使在他蒙冤、深陷囹圄之际,他仍然相信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会调查清楚的”!是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彭桂萼终于获得了平反昭雪。彭桂萼的一生清白,得到了历史的肯定;历史文化名人的地位,也得到了确认。【作者简介】 杨宝康,1966年10月生,云南云县人,九三学社社员。1989年7月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现任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教授:主要社会与学术兼职有:九三学社临沧支社委员会副主委,政协临沧市第一届委员会常委,临沧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委,云南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云南地方历史与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