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8
本书总结职场工作中的软肋,结合国内外优秀企业案例,解决员工的“借口”问题,是一本极具针对性的职场培训宝典。
第一章你还在找借口吗
亚当和夏娃身上的“借口基因”:找借口是人性的顽疾/2
为什么你会找借口:能力上的“短板”是借口的内因/4
为什么你会厌倦工作:职业精神的缺失是借口的催化剂/8
把公司当跳板,不把公司当船:没有主人翁精神,就没有主观能动性/1l
公司像旅店,该敷衍就敷衍:不敬业的人在内心埋下了借口的种子/15
透视借口的几种伪装/18
第二章剖析借口文化的几个症结
凯玛特公司为什么会倒闭:借口文化是企业危机的导火索/24
“责任盲症”:员工对企业价值缺乏认同导致借口流病/27
传统文化的“沙漠化”导致职业精神“营养不良”/29
根不深,枝难茂: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导致员工责任精神的缺失/33
现代企业“借口文化“的几个症结/37
第三章流程之痛:从管理层面透视借口流弊
为什么主管很忙,员工却没有事做:角色定位错误是寻找借口的主要原因/42
每个人都适合做主管吗:职能不匹配导致借口丛生/46
“责任空白”的出现:制度上的漏洞是借口的温床/49
借口三字经之“推”:不是想着解决问题,而是想着推卸责任/52
借口三字经之“算”:责任精打细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55
借口三字经之“拖”:只有命令,没有执行;只有执行,没有结果/57
第四章不找借口找方法: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一流员工找方法,末流员工找借口/62
每一个岗位都是关键岗位/66
成为企业的“关键员工”,而不是“问题员工”/69
把问题留给自己,把成果留给企业/71
执著的态度更重要/75
第五章一千个问题,一千零一种解决方案
斩断心中的“罗马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在你自己身上/80
问题来了,积极思考:思考叩开问题之门/83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从“猎物”到“猎手”/85
突破自我,才能够突破困境: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88
超越问题的水平线:工作中不是缺创意,而是缺想象/91
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94
抓住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98
第六章树立“科学工作观”:以专业精神对待每一个问题
冷静和科学的态度是解决问题的前提/102
第一时间面对困境:回避和拖延只能让问题变得更糟/104
打铁还需自身硬:业务素质是解决问题的硬功夫/107
汗水和智慧浇开效益之花:好习惯是提升效率的根本/109
提高工作效能的十个科学工作方法/112
有理有序:攻克问题五部曲/115
第七章寻找“登天路”与“下楼梯”,用创新突破禁锢的围墙
没有笨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给自己来场思维革命/122
善用发散思维:方法藏在角度里/125
逻辑思维观瓶水之冰而知天下寒/129
巧用逆向思维:倒过来,就是另一片天/131
学会简单思考,直奔问题症结/134
迂回的智慧:结果就在拐弯处/137
整合资源,小舞台也能唱大戏/139
第八章告别借口,打造职场即战力
用好木桶定律:弥补个人能力上的“短板”/144
告别“鸵鸟族”:勇敢突破职业瓶颈/146
实践“雄鹰精神”:不断质疑和改进自己的工作/149
学习“兵王”许三多:主动做最有价值的事/152
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别人/155
钻研业务技能:做公司的“专家员工”/158
第九章构建高绩效责任团队,打造不找借口执行团队
责权一致:消灭责任价值曲线中的借口区/164
责、权、力三位一体:消除借口产生的隐患/167
构筑企业责任链:迅速反应,言必信,行必果/169
打造高绩效责任团队/172
不找借口之经典游戏/177
前言
在某企业的季度会议上,营销部经理说:“最近销售不理想,我们得负一定的责任。但主要原因是对手推出的新产品比我们的产品先进。”
研发经理“认真”总结道:“最近推出新产品少是由于研发预算少。大家都知道杯水车薪的预算还被财务部门削减了。”
财务经理马上接着解释:“公司成本在上升,我们能节约就节约。”
这时,采购经理跳起来说:“采购成本上升了10%,是由于俄罗斯一个生产铬的矿山爆炸了,导致不锈钢价格急速攀升。”
于是,大家异口同声说:“原来如此!”言外之意便是:大家都没有责任。
最后,人力资源经理终于发言:“这样说来,我只好去考核俄罗斯的矿山了?”
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恰是一些企业及其员工的真实写照:面对问题,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找出各种借口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性,为了避免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发生,借口油然而生。这种“习惯性动作”看似高明,实际上却是掩耳盗铃。如同鸵鸟,一有风吹草动,即刻将头扎入深深的沙丘,还是逃脱不了被猎人从沙中揪出的命运。当然我们不应该过分苛责一个动物的本能反应,但作为高度职业化的员工,如果不能控制住这种本性,在问题面前相互推诿,那么,这便不是他能力出现了偏差,而是在认识上摆错了自己的位置。
找借口的员工不会得到领导的青睐。IBM集团的前总裁托玛士.沃森曾深有感触地说:“我最不喜欢听到属下在接受任务时说‘NO’,而只爱听他们说‘YES’。每当有工作要交给属下处理时,我都希望属下愉快地接受,然后说一句‘OK!我一定会尽快办好’,或者说‘OK!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去做’。”
而在西点军校,“没有任何借口”更是成为所有学员奉行的重要行为准则。面对长官的询问,只有“是的,长官”、“不是的,长官”、“没有任何理由,长官”三种回答,借口是被严令杜绝的。这种拒绝借口的教育也成就了无数的管理人才,无论是政界还是商界。
杜绝借口只能减少借口,要真正消灭借口则需要找到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要把精力放在孜孜不倦地寻找方法上。
其实方法就像借口一样,只要找,总会有的。当然,这需要员工超越和突破自身能力对职业的束缚,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成为一个专家型的员工;需要员工养成科学做事的态度,保持科学的工作习惯,以高效解决问题;需要创新,用思考开启智慧之门,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终南捷径……只有积极地寻找到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真正告别借口,打造高效的职场即战力。
当然,借口之风的盛行不只是员工自身的原因,企业的责任也不容推卸:慵懒拖沓的工作氛围、借口丛生的企业文化,不健全的企业制度,漏洞百出的管理流程……这些都是借口滋生的沃土。企业要从根本上消灭借口,就必须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健全企业制度、完善管理流程等,从最基本的责任岗位入手,打造高绩效的责任团队,令借口无处藏身。
本书从探讨借口产生的原因入手,深入剖析了借口背后的个人因素与企业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从最基本的科学态度到打开思维多角度解决问题,到企业打造高绩效责任团队,分析深入浅出,案例新颖幽默,讲述了员工身边熟悉的人和物,使员工切身感受到职场生态。
阅读本书能让你顺利找到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攻克借口顽疾。
借口是成功路上的高山险阻,方法则是成功路上的高速通道。没有什么比找到一个智慧的方法解决棘手的问题更美妙了,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体会到这种成功的喜悦和激动。
后记
本书得以出版,很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要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感谢石油工业出版社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感谢北京华夏书网图书发行有限公司的宿春礼先生、邢群麟先生、欧俊先生、梁素娟女士、张乃奎先生,他们对本书的选题策划、内容编撰和配套培训课程的开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本书的顺利出版离不开他们的大力支持!
感谢一直以来帮助和鼓励我的领导、同人和朋友:刘松琳、陈永亮、周嵘、沈世雄、李光明、孙博、薛杰耀、刘卫宗等。他们使我在工作和学习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此由衷地向他们说声谢谢!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太太,由于长期在外工作,聚少离多,但是他们对我的工作非常理解,是家人的关心和支持,我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成绩。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以下朋友的关怀和帮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周珊、张艳红、赵一、赵红瑾、齐红霞、赵广娜、张保文、杜莉萍、杨婧、张艳芬、许长荣、王鹏、杨英、李良婷、杨艳丽、姚晓维、金望久、刘红强、黄克琼、张乃奎、毛定娟、齐艳杰、李伟军、魏清素、何瑞欣、叶光森、王艳坤、徐娜、付欣欣、王艳、黄亚男、曹博、陈小婵、黄文平、李伟、史慧莉、余学军、陈润、李文静、李佳、罗语、蔡亚兰、杜慧、朱夏楠、朱辉、屈金峰、王光波、彭丽丽、陈赐贵、肖冬梅、常娟、杨秉慧等。
时间仓促,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借口之风的盛行不只是员工自身的原因,企业的责任也不容推卸:慵懒拖沓的工作氛围、借口丛生的企业文化,不健全的企业制度,漏洞百出的管理流程……这些都是借口滋生的沃土。企业要从根本上消灭借口,就必须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健全企业制度、完善管理流程等,从最基本的责任岗位入手,打造高绩效的责任团队,令借口无处藏身!放弃借口,赢在方法! 本书从探讨借口产生的原因入手,深入剖析了借口背后的个人因素与企业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从最基本的科学态度到打开思维多角度解决问题,到企业打造高绩效责任团队,分析深入浅出,案例新颖幽默,讲述了员工身边熟悉的人和物,使员工切身感受到职场生态。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不找借口找方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2168407 《不找借口找方法》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8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10000 |
不找借口找方法是石油工业出版社于2009.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272.92 的主题关于 企业-职工-修养 ,企业-职工-职业道德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