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6.0
戏剧塑造舞台形象,是通过剧中人的语言和动作来完成的,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则是语言。书中讲述了戏曲的内容和语言对中国古代的其他文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戏曲尤其是它的语言对中国以至世界的文学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总序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中国戏曲的特质
第一节 戏曲和戏剧
第二节 中国戏曲的研究
第三节 戏曲文学的语言特色
第二章 戏曲语言的形式艺术
第一节 编戏要先知“曲牌”的规格
第二节 选定宫调,营造场面声情气氛
第三节 “剧套”语言——曲词、宾白的互联
第三章 戏曲语言的篇章艺术
第一节 戏曲文学篇章的特质
第二节 戏曲语言的篇章艺术
第三节 元代杂剧的篇章艺术
第四节 杂剧歌曲的套式
第五节 元杂剧和诸宫调的篇章比较
第六节 杂剧篇章手法的活用
第七节 明、清传奇的篇章艺术
第八节 清代的新剧——短剧和京剧的篇章
第四章 戏曲语言的人物塑造
第一节 戏曲人物塑造的独特性
第二节 戏曲人物的塑造方式
第三节 直接法
第四节 间接法
第五节 剧情构筑法
第五章 戏曲语言里的方言、俗语和谚语
第一节 戏曲是口语文学
第二节 戏曲语言里的方言
第三节 戏曲语言里的俗语
第四节 戏曲语言里的谚语
第六章 戏曲语言里常用的修辞格及其运用
第一节 戏曲剧本里常用的修辞格
第二节 剧本修辞艺术的综合运用——修辞手法应用的点、线、面
第七章 旧戏改编的新语言
第一节 剧作家改编旧剧的原因
第二节 改编旧剧的方向
第八章 谐谑的戏曲语言——诨语和滑稽戏
第一节 诨语的意义和功能
第二节 丑角和滑稽戏的谐趣语言
参考文献
中国戏曲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商周时代祭祀时的歌舞,到今日的京剧、昆剧和各种地方戏曲,依然是为不少人所热爱、聆听和观赏的娱乐,甚至曾经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第一娱乐”,和民众特别贴近,紧密关联;并且随着时代、社会而不断演进变迁,从未消亡间断。戏曲的存续特质,一向是以演员在舞台上的演唱艺术为绵延的主力,大家比较注意和谈论的,也多是演员的“技艺”:歌舞巧妙,扮相俏丽迷人,而很少注意到剧本的文辞方面,也有它的艺术成就。
进入20世纪后,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各形各色的外国文化相继漫入,戏曲往昔所拥有的辉煌逐渐褪色,民族“第一娱乐”的主位荣耀,也渐渐成为遥远的过去。于是,着眼于保存中国文化的有心人,渐渐把戏曲作品加以搜集、研究,把它扣在“文学”的链条上,成为文学类别中的一环,并且又把它和隶属于诗歌性质的“散曲”并合;在时代上,主体界定于元朝,因有“唐诗、宋词、元曲”的“常言”,戏曲也渐渐成为各级学校“文学”教育的一支弱枝;然而即使以文学属性而言,戏曲的本质特色,也历来被人们忽略。
剧情的折感人,人物性格鲜明,歌调动听,曲文活泼,中国戏曲语言艺术好美妙!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戏曲的语言艺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11354690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戏曲的语言艺术》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广州 | 出版单位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中国戏曲的语言艺术是暨南大学出版社于201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821.2 的主题关于 戏曲表演-语言艺术-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