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人张季鸾先生传
报人张季鸾先生传封面图

报人张季鸾先生传

徐铸成,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代:2009

定价:13.0

书籍简介:

本书是海内外唯一一部曾和张季鸾共过事的当事人撰写的传记,有许多第一手资料,书中有大量内容阐发了张季鸾以及作者本人的新闻理念和办报思想。

书籍目录:

前言

引言

风雪途中

衡老谈往

萍水相逢

留日五年

《民立》之花

两度系狱

生死之交

耳目一新

优哉游哉

拂袖去川

沪版创刊

西安事变

白圭之玷

七君子案

到处开花

毕生尽瘁

附录天津怀旧

徐铸成生平简表

前言

徐铸成先生是著名的记者、新闻评论家和新闻学家。他先在国闻通信社和《大公报》工作,从记者、编辑到担任地方版总编辑;其间和后来又主持《文汇报》笔政,实践了自己的办报理念。他青年时期经历内忧外患中的流徙和辛劳;中年被划为“右派”,历经屈辱和磨难;晚年回首前尘,笔耕不辍,有大量著作行世。

在《大公报》和《文汇报》期间,徐铸成写下了三百余万言的新闻、通讯、游记、评论等,其中部分文章收入了他的学生贺越明编选的《徐铸成新闻评论选》(1984)、((徐铸成通讯游记选》(1986)和《徐铸成政论选》。与他人合撰了《朝鲜纪行》(1952),还编写了《与教师谈第一个五年计划》(1955)。60年代初为香港《大公报》撰写旧闻掌故,后编为《金陵旧梦》(1963)在香港出版。

1978年后,徐铸成陆续撰写了二百余万言的回忆史料、小品掌故、人物传记和新闻学术论著,已出版的有:回忆掌故三种:《报海旧闻》(1981)、《旧闻杂忆》(1982)、《旧闻杂忆续篇》(1983);新闻学术二种:《新闻丛谈》(1984)、《新闻艺术》(1985);人物传记三种:《杜月笙正传》(1982)、《哈同外传))(1983)、《报人张季鸾先生传》(1986);杂感、随笔、游记等合集四种:《海角寄语》(1980)、《旧闻杂忆补篇》(1984)、《风雨故人》(1985)、《锦绣河山》(1987)。

作者去世后,其生前完成而因故未能问世的《徐铸成回忆录》(1998)出版,部分旧著重编为《报人六十年》(1999)、《徐铸成传记三种》(1999)和《旧闻杂忆》(2000)印行。除上述著作外,徐铸成遗留的文字,还有日记、讲稿、政治运动中的思想检查和活动交代以及一些未发表的文稿。

在这次编辑徐铸成作品系列的过程中,除将有关新闻学术的著述单独结集,并把收入已出版文集中经他生前认定明显相关的文章重新归类编选之外,其他的则未做变动。这样处理,或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貌,使读者易于了解和研究作者的思想脉络、作品成果和发表意图。这既是编者的初衷,也与三联书店的一贯风格相吻合。

吴鼎昌、胡政之和张季鸾于1926年重组续办的《大公报》,在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深远,徐铸成即在之后不久加入该报工作,共事并受教于总编辑张季鸾先生达十三年,深受影响,对他有着很深的感情。为张季鸾立传,是他长期心存的愿望,终于在晚年通过本书对这位杰出报人的一生业绩做了全面的记述和中肯的评析。

《报人张季鸾先生传》写于1985年至1986年,边写边在《中国建设》月刊连载,杀青后由三联书店于1986年出版。1999年,学林出版社出版《徐铸成传记三种》,将本书编入其中。

徐铸成写作《报人张季鸾先生传》时,由于年事已高,加上其他条件所限,大部分内容只能凭借记忆完成。之后,他本人和责任编辑戴文葆先生曾有意对全书进行史料文献核查和修订,但未能如愿而引为憾事。

本书出版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牛济先生和华中理工大学吴廷俊先生先后发表了考订文章,就其中有关内容辨误、补正,使之更加接近或符合历史的真实。此次整理出版,在学林版基础上,进一步订正了引文的讹误和编排的错失。对涉及到史实的差错,均依据有关史料和《张季鸾年谱》(牛济编)、《胡政之年表》(王瑾、胡玫编)等做了标注;至于尚有争议或存疑之处,则未做更动。

谨向有关史料、文章的作者和提供有关情况的张季鸾先生后人、胡政之先生后人深表谢意。

编者

2009年4月26日

内容摘要: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一个风云激荡、各种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各路才俊各逞其才的时代。伴随着皇权的禁锢、军阀的专横、敌寇的入侵,一批批报人从逆境中成长起来。他们始终保持着独立精神,坚守着争取民主自由、变革社会的报业传统,在历史的回音壁上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的黄钟大吕般的绝响。报人张季鸾先生就是其一。我们有必要拂去历史的尘埃,再次走进他,为读者讲述一个人,一份报和一个时代荣辱与共的风雨历程。  本书为老报人徐铸成先生晚年撰写的传记三种之一(另二种为《杜月笙正传》和《哈同外传》)。三联书店曾于1986年初版,此次即据以核实史料文献,改正错讹,修订重版。  张季鸾和吴鼎昌、胡政之合称新记《大公报》“三巨头”。自1926年接受湮没无闻的天津《大公报》后,他们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八字宗旨加以苦心改造和着力经营,使《大公报》逐渐成为其后二十多年间举足轻重的舆论重镇,而张季鸾也凭借其出神入化的一支笔,成为文名远播的报界骄子。  过去人们对《大公报》及张季鸾其人,往往以“小骂大帮忙”一语定谳。这本传记在恢复张氏及《大公报》的本来历史面目方面,做了大量澄清和辩伪工作。张氏以一介无拳无勇的书生,怀抱文人议政的理想,虽两度系狱,而志气未尝少歇,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节操。他的社论更是使《大公报》大放异彩的金字招牌,于新闻中见评论,在评论中有新闻,笔锋常带感情,功效辟易千军。对此,书中都有浓墨重彩的铺陈。同时,书中还穿插了不少文坛掌故、报界秘辛,足广见闻。张氏之外,对包括吴鼎昌、胡政之在内的诸多大公报人,本传也间有旁及评述。综合来看,本书也不妨作《大公报》简史或《大公报》人列传看。  周恩来曾经说过,做总编辑要像张季鸾那样,有优哉游哉的气概,如腾龙飞虎,游刃有余。此语正如“文坛巨擎,报界宗师”之悼词一样,是在可以生为考语,死作墓铭。【作者简介】  徐铸成(1907-1991),江苏宜兴人,中国著名记者、新闻评论家和新闻学家。  1927年进入国闻通信社从事新闻工作,后在《大公报》任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桂林和上海版总编辑,系上海和香港《文汇报》主要创办人,先后任总主笔、总编辑和社长,是中国现代报业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参与者,也是半个多世纪政海波澜中许多重要人物及活动的见证人。一生著述颇丰,撰写了大量新闻评论、通讯、游记和杂文,晚年除了撰有不少回忆新闻生涯中亲历亲闻的文字外,还从事传记文学创作,并致力于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兼任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校教授,主持创办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对一些新闻理论问题和实践活动做了回顾和总结。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报人张季鸾先生传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徐铸成作品系列
9787108032683
如需购买下载《报人张季鸾先生传》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版次修订本印次1
定价(元)13.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报人张季鸾先生传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09.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42 的主题关于 张季鸾(1888~1941)-传记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