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战争纪实系列丛书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系列丛书封面图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系列丛书

王志军,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98.0

书籍简介:

为了纪念建军80周年,与解放军国防大学合作出版《中国革命战争纪实》。本书为该丛书的一本,以纪实的笔法记述了1930年至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反“围剿”的艰苦卓绝历史。

书籍目录:

总序/张震

第1章红流汇聚

第2章山雨欲来

第3章诱敌深入

第4章龙冈之战

第5章风烟滚滚

第6章追敌而居

第7章横扫千军

第8章千里回师

第9章纵横捭阖

第10章协力破敌

第11章水上游击战

第12章红3军重返洪湖

第13章风雪大别山

第14章主动出击

第15章苏家埠大捷

第16章红都瑞金

第17章两次攻城战

第18章宁都会议前后

第19章黄陂伏击战

第20章草台岗大捷

第21章东方军入闽

第22章黎川失守

第23章福建事变

第24章痛失广昌

第25章跨过于都河

第26章两翼失败

第27章雁荡悲歌

第28章转战湘鄂川黔

第29章撤出鄂豫皖

第30章血战漫川关

第31章开辟川陕

第32章反六路围攻

第33章驰骋黄土高原

参考书目

后记

历次反“围剿”作战中国工农红军、国民党军战斗序列表

重要战役、战斗要图

前言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80周年的纪念日。从诞生之日起,这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就与国内外的强大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经过长达22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谱写了一曲天翻地覆、乾坤更替的壮丽史诗。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由人民出版社和军队专家学者共同策划、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纪实》系列丛书问世了。当看到这部14卷15本的恢弘巨著时,作为亲身经历这支革命军队艰难历程的一名老战士,我仿佛又回到了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心潮澎湃,思绪难平。

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革命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幅波澜起伏、辉煌绚烂的壮丽画卷。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进行的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伟大开端。这一时期,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深入开展土地革命,以游击战、带游击性的运动战,先后多次粉碎国民党军的“进剿”、“会剿”和“围剿”。在反“围剿”斗争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主力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革命转危为安,并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留在南方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则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进行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由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爱国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战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全民族全面抗战的总路线和持久战的总方针,并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武装,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并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9月至1950年6月进行的解放战争,是中国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的总决战。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正确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以自卫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随后适时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果断发起战略决战,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随后向全国进军,展开战略追击,解放了除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少数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从此,中国彻底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真正实现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富强。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也就不会有今天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中国革命战争长达22年,历时之久、规模之大、条件之艰苦、历程之复杂、胜利之辉煌,为中外战争史所罕见。在指导这场战争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但指引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而且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军事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包含着亿万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斗争经验与创造精神。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同志都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有过重要的理论贡献。但这一思想体系之所以用毛泽东同志的名字来命名,是与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特贡献分不开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率先在井冈山斗争中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9年,毛泽东同志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成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建立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纲领性文件。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提出的游击战“十六字诀”,奠定了我军战略战术的基石;在三次反“围剿”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又提出了“诱敌深入”的积极防御作战方针,并在实践中形成了战略退却、战略反攻理论以及慎重初战,集中兵力,打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作战原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就已经产生。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同志总结土地革命战争的经验,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理论体系的重要标志。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同志又写下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军事名著,阐明了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在这些原则指导下,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但坚持了8年之久的敌后抗战,消灭了大量日伪武装,而且自身力量得到了空前发展。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朱德同志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全面阐述了以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为基本内容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同志又写下了大量军事著作和文电,进一步丰富了积极防御和运动战思想,而且创立了转入战略进攻、进行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的系统理论,使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以劣势装备战胜强敌的历程,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与伟大。其中所蕴涵的战争指导真谛,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思想源泉。

中国革命战争,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英雄辈出的伟大军队。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朱德同志等10人被授予元帅军衔,粟裕同志等10人被授予大将军衔;被授予上将军衔的57名,被授予中将军衔的175名,被授予少将军衔的800名。这一千多名将帅,无不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沙场猛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便具有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不仅在战略战术上高敌一筹,而且能以高昂的士气压倒一切敌人,从而创造出无数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战争奇迹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坚强正确的领导,是人民军队广大官兵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崇高信念,是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优秀品格。人民军队这种不怕牺牲、视死如归、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是激励新一代军人建功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每当回想起当年这段血与火的斗争历史,我便常常怀念那些牺牲了的战友和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无数先烈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他们既包括人民军队的重要领导者,如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左权、彭雪枫、罗炳辉、杨靖宇等同志,也包括千百万的史书上不见姓名的烈士。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次战役、战斗中,先后有一百多万指战员牺牲于战场,仅师以上干部就有两千多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牺牲时都很年轻,风华正茂,为了共产主义理想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那一代中国人“我以我血荐轩辕”、以身许国的真实写照。没有这些先烈血染疆场,就不会有民族的独立和富强,更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人民将永远记住他们!中国革命战争史,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和思想宝库,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为了全方位描绘中国革命战争史,从1995年开始,人民出版社便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的专家、学者开始策划并着手写作《中国革命战争纪实》系列丛书,历时寒暑12载,终于完成了这项宏大工程。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最好纪念。《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这套丛书,共包括14卷15本,分为土地革命战争纪实(4卷5本)、抗日战争纪实(4卷)、解放战争纪实(6卷)。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专业功底的军事历史和军事理论科研与教学人员。他们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把当年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全方位地展现给读者。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这套丛书,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以利于更好地把握今天、面向未来,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张震二○○七年四月

后记

在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艰苦而曲折的十年,而中国工农红军的反“围剿”战争又是其中最为精彩和壮丽的篇章。本人从事我军战史的教学与研究已有十余载,讲课中经常引用红军反“围剿”中的经典战例,可以说对这段历史并不陌生,但此次以纪实的笔法描绘当年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一次新的挑战。

在构思提纲和动笔写作的过程中,我逐渐确定了三个方面的标准:一是要做到史实准确。纪实作品的要旨是用生动活泼的文学语言来还原历史的真实,但不能凭空捏造或歪曲历史。红军反“围剿”战争,时间跨度长,又涉及南方各主要革命根据地,党史、军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相互交叉,历史人物众多,对史实的把握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问题。为此,我反复阅读了权威性的党史、军史著作和历史档案,做到对重大事件和人物的历史定位了然于胸,这不亚于一次对我军战史的重新学习。二是在突出可读性的同时,兼顾思想性。细节的描写在纪实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记述重要战役、战斗时,细节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但我想,读者并不会仅仅满足于历史场景的再现,他们也希望从中弓i发思考,获得历史的启迪。因此,我在叙述一些重大事件、精彩战例之后,往往以简练的语言引出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总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颂扬人民军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期读者在思想上能有所收获。三是全方位运用史料,以增强历史的厚重感。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和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其中包括原始档案、文电、我军将帅的革命回忆录,以及党史、军史界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了尽可能全方位地展现当年这段斗争历史,我还特意参考了若干原国民党军将领的回忆史料,这些国民党军将领曾亲身参加对红军的“围剿”,他们以对手的身份描述了红军高超的战略战术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正、反两方面资料的交替运用,可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性和厚重感。不过,这几个方面的标准是否达到,还要请广大读者检验。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解放军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侯树栋中将,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范震江少将、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张伊宁少将,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具体的指导。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王新生研究员以严谨的态度仔细审读了书稿,并提出了详尽的修改意见。人民出版社编辑侯春同志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令我深受感动。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由于本书的写作多半是利用晚上和节假日进行的,我的妻子邹敏始终给予理解和支持,承担了所有家务。我的岳父、岳母则主动帮助我们照顾孩子,使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写作。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有关的战史资料、著作、文电和回忆录,正文中所引用部分均已注明出处。此外,历史图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图集》(第一卷),附录部分的战斗序列表,战役、战斗要图引自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写、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土地革命战争》有关资料。这里特此说明,以表感谢。

王志军二○○七年二月于北京红山口

内容摘要:

  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革命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幅波澜起伏、辉煌绚烂的壮丽画卷。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伟大开端。这一时期,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深入开展土地革命,以游击战、带游击性的运动战,先后多次粉碎国民党军的“进剿”、“会剿”和“围剿”。在三次反“围剿”斗争中,采取“诱敌深入”的积极防御作战方针,并在实践中形成了战略退却、战略反攻理论以及慎重初战,集中兵力,打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作战原则。  在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艰苦而曲折的十年,而中国工农红军的反“围剿”战争又是其中最为精彩和壮丽的篇章。  本书史实准确,用生动活泼的文学语言来还原历史的真实,红军反“围剿”战争,涉及南方各主要革命根据地。细节描写重要战役、战斗,并以简练的语言引出历史的经验与教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使读者中引发思考,获得历史的启迪。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革命战争纪实系列丛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10063065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革命战争纪实系列丛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9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系列丛书是人民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63.406 ,E297 的主题关于 五次反“围剿”-史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史料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