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往莫斯科
飞往莫斯科封面图

飞往莫斯科

陈中庆, 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0.0

书籍简介:

本书为长篇小说。

书籍目录:

开头

第一章看“苏联茔”的大伯

第二章我跟伊琳娜.捷维娜交了朋友

第三章大伯和奶奶没见面

第四章奶奶叫李娟惠

第五章我和杨红霞

第六章碑魂

第七章淘金梦的破灭

第八章参加国际纵队

第九章大伯和瓦莲金娜

第十章我和杨红霞分离了

第十一章友好的书信往来

第十二章温馨的莫斯科雨夜

第十三章难忘的参观和会见

结尾

后记

后记

我已经六十七岁了,跟年轻人和中年人相比,已没有更多的明天了。

今年开春,坐在离家不远的傅家庄海边,凝望着蓝色的天空和大海,对自己说,我必须抓紧时间写了。这部小说已酝酿了多年,积累素材几乎有半个世纪之久。

这是部描写友谊和爱情的小说。

我希望这部小说不仅会给读者带来真实的艺术感受,而且会使心灵受到震撼,并引起历史的思考。

于是,我带着日记本、过去写的一些有关文章和其他资料,到了山东省乳山的海边银滩海景花园的一座公寓(整座公寓有六层,很多日子,几乎只有我一个人)。我静静地思考后,因为酝酿构思很久了,又写过《碑魂》和获奖小说《温馨的莫斯科雨夜》(获大连市建国五十周年文艺创作小说一等奖)等,所以,下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的那一天,我完成了这部小说,放下笔,沉思良久。

2008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永远难忘,因为这年的5月发生四川汶川大地震,8月又举办了中国人民百年梦想的北京奥运会,又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这一年,有眼泪,有欢笑。

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风风雨雨。

人类当前最快的常用交通工具是超音速客机。我乘着1990年7月飞往莫斯科的客机,在万里高空,追溯历史的时空,讲述着人们之间的友谊和爱情的故事……

1953年,随着父亲的工作调动,我们全家来到大连,不久,我入学捷山小学,有个同学家离“苏联茔”不远,放学后常跟他到离“苏联茔”不远的树林和小山上去玩。夏天特别爱去,那里很静,很凉爽。我们也到茔地去,那里有一排排墓,有的墓碑上还镶有亡者的遗像,不少是年轻的、中年的,其中有苏联红军解放大连牺牲的官兵,还有在大连工作病故的苏联专家,甚至还有几个俄罗斯早夭的孩子。看护茔地的是一个中国老人,他住在茔地内一个旧红砖小平房。

初中有一年下乡支援抗旱劳动,当天晚上,下了场大雷雨,真是久旱后的甘霖呀!第二天就不抗旱了。我去果园,遇到一个看果园的老大爷,他很高,但瘦骨嶙峋,人很和善,让我坐在看果园的棚子里,给我几个没有完全熟的落地果吃。他抽着老旱烟,告诉我,他早年到俄国当华工,还参加了赤卫队;打白匪,后来受伤,回国了。他跟一个俄罗斯姑娘结婚,她病故了,他至今一直是孤老头。

我经历了困难年,参加了“文革”,得了肺病,因莫须有罪名进了“牛棚”,平反了,被评为优秀教师,当了十年小学代课教师,转正后,又调到中学当教师。爱好文学,业余习作,1990年参加《苏联妇女》杂志举办的“纪念列宁诞辰120周年征文大奖赛”,荣获唯一的一等奖,应邀访问莫斯科,会见了列宁的侄女乌里扬诺娃。后来又调到大连教育学院,又被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基教司聘为小学实验教材的编委,常到全国各地,特别是东北黑龙江等地考察和进行教学指导,其间听了很多东北人闯关东的经历和抗日联军的英勇故事。

于是,经过对历史的思考和生活的沉淀,从几十年的生活素材中,提炼出典型的人物和感人的故事情节,按照我们常说的从生活的真实到艺术的真实,写出了这部长篇小说《飞往莫斯科》。它不是纪实文学,尽管有的情节和人物是真人真事。

有人说,现今写小说和影视作品,最好尽量避开“文革”。可是,我们这一代人,怎么能避开“文革”呢?“文革”期间我们很多人都做过蠢事,甚至坏事,也有的人遭了难。但今天如果不得不忆讲这段历史和个人经历时,我们决不是要写成“伤痕文学”,给自己和别人心灵的伤口再撒把盐,而是通过客观真实的描述让人们能进行历史的反思,更好地面向未来。

我曾听人说过,长篇小说是写人的命运。一个人的命运也许能反映出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时代的某些方面历史痕迹。但决不是说,我要去承担什么社会的责任。我不同意让文学变得功利化,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作者,我只是用笔尽量写出与我共同生活年代的平民生活,表达我一种人文关爱,抒发我对他们和自我的一种同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他们善良的赞美。

2006年在中国成功地举办了“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年”。而2009年将迎来中俄两国建交六十周年,并且在中国举办“俄语年”,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

中俄两国是邻国,我们这一代人,亲身经历了两国之间的风风雨雨及友好岁月。两国人民曾经有过共同的理想和社会制度,今天,虽然两国人民各自选择了自己的社会生活,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却比过去更加美好并得到了加强。这证明两国人民政治上的更加成熟。“吃一堑长一智”,两国人民从几十年相处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懂得了,相邻友好,才能共同进步和发展。

我们这一代人,对俄罗斯有一种特殊的友好情结。俄罗斯人也一样,大连每年夏季有两万左右俄罗斯人来度假。

我从1953年至今,一直生活在大连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这座城市,与俄罗斯曾有过多么特殊的关系。早在百年前,沙俄曾占领过这座城市,日俄战争后,又沦为日本的殖民城市。1945年,苏联为了帮助中国人民从日本法西斯的铁蹄下获取解放,派出了红军打败了日本关东军,也解放了大连。之后,在中国政府的同意和要求下,一直到1955年才把苏联红军撤回国。

只有生活在大连的作者,才能在写反映中、俄两国人民友谊的小说时有这样的切入点。也只有我1990年获奖应邀访问莫斯科,并会见列宁的侄女乌里扬诺娃才能有这样的奇巧构思,让“我”在飞往莫斯科的超音速客机上追溯历史,时空交错地去叙述老一辈和新一代的中俄两国男女主人公的友谊与爱情生活。

今年的4月,看完中央电视台八频道重播我编剧的电视剧《趟过女人河的男人》(三十集)后,开始写这部小说。

在山东乳山的银滩海景花园一座公寓里,每天从早晨到晚上,除了自己做饭吃,晚饭后到外面跟人散步讲话之外,都在不停地写。由于五十余年的素材积累和生活沉淀,人物和故事又烂熟于心,所以,前后只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了书稿。

正好,写完最后一章,是8月8日,放下笔,晚饭后,到另一座楼的邻居家观看电视上播放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这是激动人心的场面,举国欢庆。

陈中庆

2008年8月22日于大连

内容摘要:

  《飞往莫斯科》不是陈中庆出版的第一部小说。但《飞往莫斯科》绝对是陈中庆难忘的一部作品,因为小说里写入了他很多真实的人生经历。这是部讴歌中俄两国人民友谊和忠贞爱情的小说。这部小说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充满传奇色彩,又真实得如同纪实文学。“我”在应邀飞往莫斯科的云天高空,追溯历史时空,忆述了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我”大伯和流亡的俄国伯爵夫人养女瓦莲金娜在抗日战争中泣天动地的生死相恋,五十年代“我”和前苏联少女伊琳娜.捷维娜纯真的友情等,讴歌了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忠贞爱情。这部小说构思奇妙,文笔朴实而充满感情,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充满传奇色彩。“我”在获奖应邀飞往莫斯科的云天高空,追溯历史时空,忆述了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作者简介】  陈中庆(又名陈忠庆)1942年4月14日生于重庆,籍贯是浙江省宁波市。当过中、小学教师,1990年调入大连教育学院担任语文教研员,现退休。编写过一些语文教学书,也出版过专著,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聘为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编委。业余时间写了散文、小说,发表后在国内外获几次奖。1990年获前苏联“纪念列宁诞辰120周年征文”唯一的一等奖,应邀访问莫斯科,会见列宁的侄女乌里扬诺娃。在国内获过小说创作奖。1999年获“大连纪念建国五十周年文艺创作”的小说一等奖。200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晚秋的小站》被作者改编成三十集电视剧《趟过女人河的男人》,由中央电视台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和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录制,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等多次向全国播放。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飞往莫斯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6345880
如需购买下载《飞往莫斯科》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作家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飞往莫斯科是作家出版社于2009.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