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评论
刑事法评论封面图

刑事法评论

陈兴良, 主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由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中心主办,著名刑法学者陈兴良教授主编,此系列已连续出版十年,在刑法学界有着重要影响,已被多所高校列为核心出版物。

作者介绍:

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刑法与刑法哲学,提倡一种超越刑法法条之上的终极性思辨即刑法哲学的探讨,以及刑事一体化的法学研究模式。   学术兼职: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

书籍目录:

主编絮语/陈兴良共同犯罪研究 论共犯之独立性与从属性/陈子平 一、问题之提出 二、德国、日本与台湾地区之共犯立法例 三、共犯独立性说与共犯从属性说 四、实行从属性(从属性之有无) 五、要素从属性(从属性之程度) 六、结语 共同正犯:承继性与重合性——高海明绑架、郭永杭非法拘禁案的法理分析/陈兴良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二、罪名分析 三、共犯关系:承继性 四、共犯关系:重合性 五、结语

主编絮语/陈兴良共同犯罪研究 论共犯之独立性与从属性/陈子平 一、问题之提出 二、德国、日本与台湾地区之共犯立法例 三、共犯独立性说与共犯从属性说 四、实行从属性(从属性之有无) 五、要素从属性(从属性之程度) 六、结语 共同正犯:承继性与重合性——高海明绑架、郭永杭非法拘禁案的法理分析/陈兴良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二、罪名分析 三、共犯关系:承继性 四、共犯关系:重合性 五、结语 论间接正犯概念内涵的演变/蔡圣伟 一、前言 二、间接正犯概念的形成缘由 三、间接正犯概念于现代犯罪论中的应有风貌 四、间接正犯概念的扩张:正犯后的正犯 五、结语 论教唆犯的性质/张明楷 一、前提:共犯人的分类 二、二重性说:难以接受的学说 三、独立性说:缺乏实质根据的观点 四、从属性说:本文的立场 共犯论中的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阎二鹏 一、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初探 二、共犯处罚根据论 三、共犯从属性说与共犯独立性说 四、共犯本质论——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 五、简短的结论 论美国刑法上的共犯——以《模范刑法典》为中心的考察/江溯 一、共犯类型:从普通法到《模范刑法典》 二、为自身行为承担责任的人 三、在法律上为他人行为承担责任的人(上) 四、在法律上为他人行为承担责任的人(下)死刑研究 死刑的被害人学视角, 死刑缓期执行和死刑立即执行的量刑依据——以故意杀人罪为例的实证分析/欧阳玉静 一、研究对象与样本及研究方法的选择 二、实证检验 三、规范死缓适用的路径 四、结语:死缓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刑种 论美国的死刑情节及对中国的启示——以死刑适用标准统一化为视角/于佳佳 一、死刑合宪性与死刑情节 二、死刑情节的具体内容 三、死刑情节与诉讼程序的推进 四、中国死刑适用司法标准的统一化罪刑法定研究 罪刑法定十年/何庆仁 一、罪刑法定:新旧刑法之间 二、寻找罪刑法定:十大争议 三、走出罪刑法定:十大事件 四、回到罪刑法定:代结语 成文法制度下罪刑法定原则的确证与强化——刑事案例指导制度与中国刑事法治建设/杨磊 一、问题的提出 二、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制度定位 三、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制度意义 四、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制度建构刑事程序研究 绩效考核与刑事司法环境之辩——G省x县检察院、司法局归来所思/朱桐辉 一、经过和一些交待 二、公安机关的绩效考核 三、检察机关的绩效考核 四、其他几个值得思考的情况 五、宁可呆在看守所——司法现状及司法的社会环境 六、绩效考核问题剖析 论刑事诉讼中的当庭宣判/韦汉克 一、引言 二、当庭宣判在中国的过去与现在 三、大陆法系的当庭宣判及其理论依据 四、英美法系的当庭宣判及其理论依据 五、对两大法系宣判制度的总结 六、对可能的反证的分析 七、对当庭宣判可能存在的制度便利的分析 八、对我国当庭宣判障碍的思考 九、有关整理案件庭审的审理方式的设想 十、结语犯罪学研究 “中国犯罪学基础理论高峰论坛”实录/王牧等 再论犯罪学研究的路径选择——以中国犯罪学研究为视角/严励 一、中国犯罪学研究路径的局限性 二、中国犯罪学研究的基本路径 三、中国犯罪学的突围途径 四、中国犯罪学实现路径的几个关键点 犯罪的宏观经济原因分析/郭东 一、一般经济因素与犯罪 二、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因素与犯罪的实证分析 三、经济管理制度与犯罪 四、经济形态与犯罪 刑法学人 老而弥新:储槐植教授学术印象/陈兴良 域外传译 积极的一般预防与法益理论——一个美国入眼里的德国刑法学的两个重要成就/(美]马库斯·德克·达博文杨萌 译徐久生校 全球语境下的刑罚反思/[英]韦恩·莫里森文刘仁文张晓艳译 一、一个惩罚或非惩罚的世界:哪个地区,谁来控制,怎样分析? 二、现代性的基础:托马斯·霍布斯的例子以及巨大分歧的开端 三、全球意识下刑罚的重塑,或放弃 四、结论:关于福柯观点的评论和全方位探讨问题的艺术 专题研究 刑法类型的政治分析/刘树德 一、宪政刑法与非宪政刑法 二、法治刑法与非法治刑法 三、自由刑法与威权刑法 非犯罪化与中国刑法/贾学胜 一、非犯罪化简史 二、非犯罪化的概念 三、非犯罪化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根据 四、非犯罪化的价值 五、非犯罪化的范围和方式 六、中国刑法的非犯罪化问题 正当化事由体系地位初探——以对犯罪构成的体系性思考为切入/陈檬 一、本文的方法论:体系性研究方法 二、域外学说之介绍:正当化事由体系地位的研究史 三、法外根据之阐释:研究正当化事由体系地位的方法论探源 四、本土资源之梳理:中国国内学者关于正当化事由体系地位的研究 五、中国刑法之定位:构成要件位阶关系与建立后的正当化事由的体系地位 六、本文研究之归宿:探讨正当化事由体系地位的意义 七、结语 论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在现实刑法语境下客观不法的提出/许强 一、不法侵害初解 二、不法侵害的判断 三、不法侵害与违法性 四、客观不法之提倡及本文小结 英美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评析/张吉喜 一、英国的刑事证明责任分配标准 二、美国的刑事证明责任分配标准 三、英美刑事证明责任分配标准之比较 四、英美刑事证明责任分配标准之评价 国际法上的国家刑事责任问题/刘大群 一、国家刑事责任问题的历史沿革 二、国际法委员会对国家责任问题的编纂 三、学术界有关国家刑事责任争论的几个问题 四、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 五、国际法院的案例 《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

内容摘要:

本书为《刑事法评论》第21卷,将“共同犯罪研究”作为一个主打栏目,对海峡两岸及美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理论进行了深度探讨。陈子平的《论共犯之独立性与从属性》一文,结合大陆法系以及台湾地区立法例,对共犯的独立性与从属性之关系作了十分详尽的研究。在“死刑研究”栏目中,德国学者海因茨·舍许的《死刑的被害人学视角》一文,提出了抑制被害人要求以死刑形式进行毁灭性报复的破坏性愿望,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在“罪刑法定研究”栏目中,何庆仁的《罪刑法定十年》一文,描述了罪刑法定原则近十年间在我国司法中的命运。在“刑事程序研究”栏目中,朱桐辉的《绩效考核与刑事司法环境之辩》和韦汉克的《论刑事诉讼中的当庭宣判》两篇文章的风格完全不同,但结论都同样引人思考。在“犯罪学研究”栏目中,重点推出《“中国犯罪学基础理论高峰论坛”实录》,这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反映犯罪学最高学术水平的一次会议。在“域外传译”栏目中,美国学者达博的《积极的一般预防与法益理论》一文乃是不同法系之间的思想碰撞,对我国刑法学研究颇有启迪。在“专题研究”栏目中,刘树德的《刑法类型的政治分析》一文采用政治学分析方法对刑法类型作了探讨,具有相当意义。刘大群的《国际法上的国家刑事责任问题》一文是本卷的压轴之作,作者在参与前南国际法庭审判之余,辛勤著述并有独到见解,实为难能可贵。

编辑推荐:

本书为《刑事法评论》第21卷,将“共同犯罪研究”作为一个主打栏目,对海峡两岸及美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理论进行了深度探讨。竭力倡导与建构以一种现实社会关心与终极人文关怀为底蕴的,以促进学科建设与学术成长为目标的、一体化的刑事法学研究模式。  竭力倡导与建构以一种现实社会关心与终极人文关怀为底蕴的,以促进学科建设与学术成长为目标的、一体化的刑事法学研究模式。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刑事法评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1132449
如需购买下载《刑事法评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000

书籍信息归属:

刑事法评论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8.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14.01-53 的主题关于 刑法-法的理论-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