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法治史话
中华法治史话封面图

中华法治史话

陈鸿彝, 著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87.0

书籍简介:

本书依中华法治自身的历史发展脉络,对它作了一番历时性的纵向追叙,展示历代法理(国家定制立法的指导思想及其理论基础)、法制(国家基本制度、国家大法)、法典(历代政府制定并颁布实施的成文法之集结及其编纂体系)的实际面貌,展示历代各族立法、司法、执法的丰富实践及其法律效应,同时把它放到世界法治史的大环境中去,适当地与其他法系做共时性的对照探究,借以澄清对中华法治的太多的误读,借以加深对数千年中华法治的基本经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构架、基本实践形态的理解,以利于提升中国人自身固有的法律自觉。

书籍目录:

总序夯实依法治国的文化基础

序读史,是智慧的事

绪论探寻中华法治文明的历时性轨迹

上篇

概述周秦两汉与六朝:中华法治从远古走来

第一章远古:中华法治文化因子

第一节原始社群:对公众利益的认知

一、生物群体皆有安全防范机能与康复机能

二、图腾崇拜:初步厘清社群的利益边界

三、原始群体对原始宗教的投入

四、在神灵崇拜中学会判断是非,择别善恶

第二节城居与祭仪:秩序生活的自发培训

一、原始城邑聚居:社会文明与社会管理的启动

二、原始祭仪:先民对秩序的虔诚奉行

(一)感谢大自然的无限恩典

(二)祭品:敬神意识下的血诚奉献

(三)主祭:通向权力,通向等级

(四)祝祷、歌舞与音乐:活力四射的安全宣泄

第三节从原始巫卜文化说开去

一、占卜显示出先民的价值取向

二、习惯法划出了合法与非法的最初分野

三、占有欲才是万恶之源

四、私有制界定了罪与非罪

第四节炎黄共治:多元向心的华夏文明

第五节尧舜禅让:东方式民主的第一版本

一、大舜:伦理人格的榜样

二、部落联盟:由部落自主走向联盟分工

第六节夏禹传子:王权意识的明晰化

一、夏启称王,独居天下人之上

二、九州视野下的“家天下”

三、夏代有了罪名系列及惩治设施

第七节对孕育期的中华法治的文化评析

第二章商周:中华法治的肇端

第一节商代:对国家治理的探索

一、商代的国家机器

二、王权政治的良性起步

(一)商汤的归罪于自身:敢于担当

(二)伊尹作《官刑》:政权的自我救赎

(三)伊尹放太甲:绝世义举

(四)盘庚迁殷:王者气度

(五)武丁求贤和傅说为相:君相共和的范例

三、严酷的刑惩执法

(一)名目繁多的商代肉刑

(二)见于甲骨龟板的刑狱文字

四、关于王位继承权的立法

第二节周公的治国之道:为国以礼

一、周人的国家观:王土王臣与王法的综合体

(一)国家的重心在城市,基础在郊野

(二)“八政”说:对国家职能的健全界定

(三)“五服”说:大一统理念下对全境的辐射式行政管控

(四)视国家为天子独享的私产

二、周人的礼法观:型塑伦理社会的必经路径

(一)治国之礼

(二)社交之礼

(三)赏善罚恶,尊卑有序

第三节礼义规范下的国家基本制度

一、宗法等级制:使血缘关系政治化,社会管理有序化

二、分封制:领土国家的初基,国土开发的部署

三、国野制(也称城邦制):城郭与郊野一体化的政经设计

四、井田制:从井田垦辟制到井田式开发蓝图

五、版籍制:土地与人口的登录管理

第四节法治三大块:国家治理、社会管理与王室安全禁卫

一、惟察惟法:国家治理,法治领先

(一)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立法大会的召开

(二)《吕刑》:为中华法系预制基础构件

二、刑与禁与罚:刑事立法与治安立法双管齐下,各尽其用

(一)以“五刑”为核心的刑事立法

(二)以“五禁”为规范的治安立法

(三)以“五罚”为准则的行政处罚

三、国家安全与王室禁卫

(一)安全是社会存在的首要保障

(二)王室禁卫是国家强力部门的首要任务

(三)周代的国家安全与王室禁卫

第五节周代的立法司法执法机制

一、国家立法司法的权力构成

(一)天子制(关于国王与王族的特别制度)

(二)三公制(太师、太傅、太保的责权)

(三)六卿制(中央的六大执行机关及其职责)

二、地方行政系统(乡与遂)中司法执法力量的配置

(一)专职司法吏员

(二)基层执法隶役

三、周代的刑惩设施

(一)以圜土聚教罢民

(二)以囹圄处治刑徒

(三)以牢狱囚系人犯

(四)周代的囚具、刑具

第六节周人的狱案审决

一、指导思想:慎狱恤刑

二、狱审规程:三刺与五听

三、判决原则:八议与诛心

(一)罪刑相孚,罪疑从轻

(二)八议原则:优先保护统治阶层的利益

(三)诛心原则:走出同态复仇的普世惯例

(四)“八成”要案,必须重办

第七节周代的办案程序:告别神断

(一)告诉(报案)

(二)受理

(三)审理

(四)判决

(五)上详

(六)执行

(七)追责

第八节周代的社会法治管理

一、版籍登录

二、交通管理

(一)政府规划道路建设

(二)政府管理水陆交通

三、制止扰乱市场秩序

四、制止侵犯官私财物,赋予契约法律效率

五、制止淫乱、酗酒

第九节中华社会文明素质的提升:礼仪演练

一、尊道重艺的原则与选贤任能的乡规

二、文武结合的乡射礼与人才选优原则

第十节对西周法治的文化评议

一、周代法治为中华大一统提供了思想根基

二、礼治的运作机制

三、超越神断:周人办案的理性自觉

四、礼治一德政的内在风险

第三章春秋战国:中华法治体制的草创

第一节改制立法:打造春秋新秩序

一、管仲治齐,成民之事

(一)改革行政体制,成民之事

(二)推行闾伍制,强化居民管理

(三)注重社情调查

二、子产兴郑,治乱安大

(一)“必先安大”的治国方略

(二)周到细致的法治对策

(三)铸刑鼎,施猛政

第二节春秋各国,随事立法

一、赵宣子以法治晋

二、立法兴邦:楚国单行法规陆续出台

第三节战国立法,走向体系化

一、齐法十三章:各种单行法规的汇聚

二、李悝的《法经》:初具逻辑体系的法典

三、商鞅变法:从国制到家法的立体革新

(一)以刑去刑和弱民愚民的司法理念

(二)强化基层法治管理

1.户籍登录

2.什伍制下的联保联防连坐

3.改革地方行政体制

第四节先秦的社会法治管理

一、水陆交通管理:以《鄂君启节》为例

二、公办馆驿与私营旅舍业的管理

三、列国的城关禁卫

四、山林管理与消防管理

五、列国的战争法

(一)开战宣言

(二)对于敌军

(三)关于敌国人民

六、国际盟约与合纵连横

(一)霸主设盟,明确盟国的基本义务

(二)合纵连横,应对变幻的国际局势

第五节《周礼》:走在世界前列的行政法典

一、天官冢宰府

二、地官司徒府

三、春官宗伯府

四、夏官司马府

五、秋官司寇府

六、冬官司空府

七、《周礼》是先秦管理文化的概括

第六节《考工记》:先秦手工工场的行政与技术管理

一、先秦科技成就与技术指标

(一)金属冶铸方面

(二)丝绸漂涑印染技术方面

(三)生产标准化管理方面

(四)力学应用

(五)声学应用

(六)实用数学应用

(七)天文学应用

二、工种分工与作业管理

第七节先秦的刑名体系

一、宪罚(名誉刑。羞辱戒饬:啐、谇、宪、耐、髡)

二、赀刑(财产刑。罚锾、罚金)

三、赎刑(财产刑)

四、迁刑(劳役刑)

五、徒刑(劳役刑)

六、肉刑(身体刑。黥、劓、刵、刖、剕、椓)

七、死刑(生命刑。鸩、绞、斩、枭、裂、磔)

第八节先秦的社会调查与国情统计

一、先秦对社情调研的高度重视

二、先秦列强的国情统计(以齐、楚、秦为例)

第九节先秦的间谍与反间谍活动

一、子贡为间:存鲁、乱齐、强晋、霸越

二、魏公子用间:搜集情报,临阵不乱

三、秦王用间,成就帝业

四、先秦的侠客、刺客、特务

第十节对列国法治的文化评议

第四章百家论治:先秦的法理论争

第一节孔孟:安宁社会与临民模式

一、儒家的刑禁学说,为中华法系提供了理论原件

二、忠君是相对的,君要对国家治理负全责

三、孔孟为施政设定的临民模式与亲民风格

四、孔孟对社会管理的具体要求

(一)关于警戒护卫

(二)关于人户管理

(三)关于交通管理

(四)关于非分取财的禁约

(五)关注社会的动态动向

第二节老庄: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一、天大地大人大王亦大

二、老庄对古朴社会的向往

三、老庄的爱民治国论

四、天网恢恢,人网太密

五、重视生命,净化心灵,提高人的精神素质

第三节墨子:平等社会与战时治安

一、天赋平等:向往平等社会

二、尚贤尚同:民选天子民选官

三、强本节用:为万民谋福利倦生存

四、反对侵夺,也反对不义的防守

五、墨子对“战时治安管理”的规划

第四节荀子:对新的大一统秩序的呼唤

一、荀子的学术生涯

二、为民立君:对国家机制的思考

三、隆礼重法:中华法系的学理基础

四、节威返文:对社会管理路径的最佳选择

五、化性起伪:培育具有法治意识的国民

第五节韩非子:等级社会与为治惟法论

一、三纲五常与厉行法治

二、立法方针:法与时移,禁与能变

三、法治管理的基本准则:无功不赏,小过必究

四、法治管理的着力点:社会层面控制

第六节对儒道墨法之法治观的文化评议

第五章秦代:建定法度,培育国民的守法理念

第一节治国首务:建定法度

第二节秦代的行政与司法机构

一、秦中央政府的建制

二、秦代地方郡县政府的构成

三、秦代基层乡里建制及其治安职责

第三节《秦律》: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的权力依据

一、秦律的发现

二、秦律内容苛繁

第四节以法律武器推进法纪与道德教育

第五节秦代地方执法人员的职务活动

(一)读法

(二)“诣”和“告”

(三)诊

(四)检验

(五)查封

(六)鞫

(七)讯

(八)捕亡

(九)查验

(十)备警

第六节秦代的户籍登录

第七节上计:量化的行政管理

第八节秦代的产业管理法令

一、资源管理法令

二、生产管理法令

三、商贸管理法令

四、钱币证券管理法令

五、重大工程管理法令

第九节亭:社会基层管理的治安机构

一、秦代亭的相关法规

二、两位著名亭长的史迹

第十节苛严的刑罚

一、《秦律》认定的犯法现象之众

二、《秦律》刑罚之苛

第十一节对秦代法治的文化评议

第六章汉代:法典编纂的儒术化

第一节汉家政治的顶层设计

一、汉初形势严峻

(一)经济凋敝

(二)异姓王生事

(三)外强压境

二、汉初行政的顶层设计

(一)汉承秦制,中央集权

(二)强化行政网络中的法治力量

(三)巩固政权的若干举措

第二节社会改造比立国建政更为繁难

一、贾谊论证了社会改造的迫切任务

二、币制改革是社会改造的抓手

第三节汉初的立法:从“法三章”到“决事比”

一、从“法三章”到《九章律》

二、“决事比”的出台

第四节经义决狱:一个普世法则

一、仲舒倡儒术,义利应双收

二、君子重刑狱

三、《春秋》决狱是儒术的实用化

四、《春秋》决狱的实例

第五节长安城的街市分离建制与封闭式静态管理

一、周秦京师建筑体制

(一)皇居建筑系统

(二)礼制建筑系统

(三)官府建筑系统

(四)城防设施系统

(五)坊里民居系统

二、汉长安城的建筑体制

三、长安城的秩序管理

第六节汉代法治的展开

一、汉代的户籍登录

(一)各式记籍

(二)人口资料

(三)户籍登录过程

二、汉廷的礼仪事务管理

第七节汉代社会管理的经验积累

一、张敞以盗治盗

二、尹赏以虎穴坑盗

三、赵广汉离间朋党

四、尹翁归善用记籍

五、龚遂守渤海,劝民卖刀买犊

六、文翁以文治蜀

七、黄霸勤力治颍川

八、召信臣的均水约束

九、韩延寿的外儒内法

十、王球任司隶校尉,雷厉风行

第八节汉代民生、法纪败坏之祸

一、深重的天灾

二、惨痛的兵祸

三、腐朽黑恶势力的猖獗

四、轻侠横行,民不聊生

第九节对汉代法治的文化评议

第七章六朝:法制、法典、法理的新创获

第一节六朝法治的总体目标是国家的再统一

第二节六朝的法治行政机构

一、宫廷与京师的法治机构

(一)三国时的禁卫体制

(二)北朝宫廷的禁卫体制

(三)尚书省与御使台的法责

二、郡县的行政执法机构

(一)郡县长官的治安责任

(二)北朝郡县的治安佐官

三、六朝乡里基层的社会管理

(一)汉代乡里管理的延续

(二)元魏的“三长制”

四、庄园坞堡的治安自理

(一)庄园坞堡自理治安

(二)庄园对国家治理的冲击

第三节六朝法典编纂技术的提升

一、陈群整合刑名体系

二、《泰始律》的编纂规范化

三、张斐论罪名认定及其法律适用

四、《北齐律》与“十恶大罪”

第四节六朝社会法治管理的展开

一、执法活动的新开展(曹操与诸葛亮)

二、六朝社会法治管理的新举措

(一)缮固城池,谨守城门

(二)巡徼城中,禁断夜行

(三)击鼓报警,实施戒严

三、强化思想界的行政管理,重视对宗教的利用与控制

四、强化伦理纲常,把婚姻家庭管理纳入法制条规

第五节六朝户籍管理

一、六朝户籍制的新发展

(一)对户籍功能的再确认

(二)不同功能的户籍与谱牒

二、“收其图籍”的战略意义

三、六朝户籍内容及其巧伪

四、东晋南朝的黄白籍问题

五、六朝对户籍文本的超常保惜

第六节北朝人办案:国民有同一的是非准则

一、有疑应追踪

二、窃案须见赃

三、失金因大意

四、牛识其群,其智可用

五、家有少妻,其案可疑

六、暗备“盗名簿”

七、巧计诱逸犯

八、诡信取真犯

第七节对六朝法治的文化评议

……

下篇

内容摘要:

这是中华法治史的一部开山力作。它基于对中国法理法制法典及其实施的历时性扫瞄,探寻数千年国家大一统治理模式和综合为治之管理路径的社会基因,揭示了中华民族持续走在世界前列的法治密码,吸引人们去关注、去思考国家与民族振兴的历史方向感和可行性路径的选择。本书依中华法治自身的历史发展脉络,对它作了一番历时性的纵向追叙,展示历代法理(国家定制立法的指导思想及其理论基础)、法制(国家基本制度、国家大法)、法典(历代政府制定并颁布实施的成文法之集结及其编纂体系)的实际面貌,展示历代各族立法、司法、执法的丰富实践及其法律效应,同时把它放到世界法治史的大环境中去,适当地与其他法系做共时性的对照探究,借以澄清对中华法治的太多的误读,借以加深对数千年中华法治的基本经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构架、基本实践形态的理解,以利于提升中国人自身固有的法律自觉。【作者简介】陈鸿彝,江苏泰州人。硕士、教授、二级警监。早年就读于江苏省立泰州中学和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68年就业于重庆152厂。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研究生班,毕业后就职于公安部高等学府,曾担任文学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图书馆馆长、学报主编等职。创议开设了《中国治安史》课程,编写了相应教材。已出版著作有《中华交通史话》(中华书局)、《中国古代治安简史》(群众出版社)、《古籍典故》(太白文艺出版社)、《古籍收藏与鉴赏》(陕西人民出版社)等,主编了《中国治安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等,发表论文百多篇。现正致力于中华法治史的研究。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华法治史话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1451814
如需购买下载《中华法治史话》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群众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87.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华法治史话是群众出版社于2013.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29 的主题关于 法制史-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