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崇文书局
年代:2007
定价:19.0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而“四书五经”在传统儒家经典“十三经”中居于核心地位。“五经”的名称起源很早,《庄子》中就已经有儒家“六经”的说法,后来又确指为《诗》、《书》、《礼》、《乐》、《易》与《春秋》六种书。
《大学》名言名句
《中庸》名言名句
《论语》名言名句
《孟子》名言名句
《周易》名言名句
《尚书》名言名句
《诗经》名言名句
《礼记》名言名句
《左传》名言名句
前言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而“四书五经”又在传统儒家经典“十三经”中居于核心地位。“五经”的名称起源很早,《庄子》中就已经有儒家“六经”的说法,后来又确指为《诗》、《书》、《礼》、《乐》、《易》与《春秋》六种书。西汉时,朝廷设有“五经博士”,他们学习传授儒家的《诗》、《书》、《礼》、《易》和《春秋》。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致儒学大盛。朝廷设立的五经博士官俸禄优厚,博士弟子学成后可以为官,更加刺激士子们勤奋学习儒家经典。此后历朝历代无不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儒家经书传习不绝。
宋代理学家朱熹把《大学》和《中庸》从《礼记》中别裁而出,单独作注,始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朱熹遍注“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合称始于此时。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四书五经”,应该是指南宋朱子时代以下新儒家学术的经典。明清两代,政府规定用“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的唯一教材。从此,读书人为了取得功名、学习文化,不得不用心修习,甚至穷经皓首。“四书五经”因此得以广布流传,成为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并真正成为中国读书人心目中的“圣经”。
“四书五经”在流传过程中,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四书五经”让中国人从小就开始接受哲学教育,它全方位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千百年来,它启迪了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的体悟感受,赋予炎黄子孙待人处世的人生哲理,启发了华夏儿女的智慧灵根,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塑造中华民族的共同体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民族的大一统建立了至伟的功勋。儒家以德治天下的思想深入人心,儒家经典甚至成为历代政治家的政治读本。赵宋王朝的首任宰相赵普甚至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四书五经”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还代表着中华传统文明,起着对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它流传国外,影响着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印尼、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亿万民众,有些国家还把它定为基本教材。时至今日,在东西方文化的激烈冲突与交流融合中,它仍然起着积极作用。
五四运动后,在“打倒孔家店”的狂潮中,“四书五经”被贬为废纸。科学的精神、辩证的思维呼唤我们去反思这些民族中传承久远的精神与文化。为了防止“数典忘祖”,国家也要求在教育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授与修习,尤其应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大传统文化的比重。20世纪末,一位文化巨人说:“21世纪将属于东方文化!”在目前世界掀起“东方文化热”之际,把“四书五经”中的那些传承久远、至今仍有鲜活生命力的名言名句撷取出来加以整理是很有必要的。
这些名言名句大都涉及学习理想、待人处世、道德修养、人际伦理、治国方针及天体运行与人事关系,深含哲理,它们早已积淀在国人心中,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命哲学。可以说,我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深受着它们的影响,虽然我们平时并不觉得如此。比如对待学习的态度,《论语》强调“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这些名言名句大都已经变成了格言警句或成语,大量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用语当中,比如“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自强不息”等。有一些甚至发生种种演变,如“桃之夭夭”一变而为“逃之夭夭”,“明哲保身”的感情色彩已与其源起之时相反等等。因此,我们在欣赏这些名言名句的时候,要选择从正确的角度入手,有的还要透过字面意思去理解。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从字面的意思看是赞叹松柏在秋冬常绿,实则是赞叹品性像松柏一样高洁的人。
我们这次从“四书五经”中选出约三百条名言名句,以对现实有所资助借鉴为准。我们对古籍进行整理,目的不在于“保存国故”,而在于能‘‘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拿古代文化知识来为现实生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我们本想把“四书五经”中的名言名句网罗净尽,但是《孟子》中成语虽多,却多托之于寓言,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即拔苗助长)、“挟泰山以超北海”等,文句甚长,不便引录,且一般字典、辞典中多有,故不选入。《尚书》今古文有真伪之分,因此所选一般为今文部分,不录伪古文。然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宋代理学家的“十六字心法”,故留而未去。《尧典》本为一篇,伪古文一分为二作《尧典》和《舜典》,因而在文中特地标出。选文原文及顺序以中国书店影印宋元人注《四书五经》为准,参以阮元《十三经注疏》本。
“四书五经”源起甚早,其语言文字已发生巨大的演变。如“君子”与“小人”这对概念,在孔孟时代,它们主要是从社会地位来说的,各指贵族与普通百姓;在今天,却主要是从道德品行的有无和高下来说的,与起初的意思相差甚远。所以,本书对选择的原文都尽量作简要的注释,用白话作译文,注解和译文多参考前贤与今人成果。《论语》、《孟子》主要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和《孟子译注》,《周易》主要参考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和《周易大传今注》,《尚书》主要参考王世舜《尚书译注》,《诗经》主要参考程俊英《诗经注析》和《诗经译注》及姜亮夫、夏传才、赵逵夫等编《先秦诗鉴赏辞典.诗经部分》,《礼记》主要参考孙希旦《礼记集解》和杨天宇《礼记译注》,《左传》主要参考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和沈玉成《左传译文》。赏析则联系现实人生,注重发挥其微言大义,以期能帮助读者理解原文,并对社会现实有所观照。
作为通俗读物,书中不想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只希望注译赏析能尽量契合原文原意,希望能有助于各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进德修业,亦希望能够成为中小学生的读物与资料库。
本书自始至终得到了齐鲁书社的编辑赵发国先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并承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的徐美珍同志帮忙把书中《论语》与《孟子》两部分完成。在此,谨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限于学力见识,本书错误在所难免。自选文以至赏析不免有挂一漏万、认识浅薄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四书五经”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圣经”,光照千秋的文化瑰宝。数千年来,它启迪了炎黄子孙对宇宙自然的体悟、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对人伦天理的创造性阐释,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经验。本书选取了“四书五经”(除《春秋》外)各部书的精华名句,内容涉及治国、道德、修养、伦理、处世、教育、哲学、爱情等。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四书五经”是儒家的重要典籍,它们在流传过程中,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千百年来,“四书五经”启迪了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的体悟感受,影响了炎黄子孙待人处世的人生哲学,启发了华夏儿女的智慧灵根,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