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0.0
斯当达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也是中国读者熟悉的法国作家。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红与黑》展示了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的广阔图景,是一部深受读者欢迎的杰出作品。学史上和人民的生活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上卷
第一章小城
第二章市长
第三章穷人的福星
第四章父与子
第五章讨价还价
第六章烦闷
第七章缘分
第八章小小风波
第九章乡野一夕
第十章立巍巍壮志发区区小财
第十一章长夜悠悠
第十二章出门访友
第十三章网眼长袜
第十四章英国剪刀
第十五章鸡叫
第十六章新的一天
第十七章首席助理
第十八章国王驾幸维璃叶
第十九章思则多忧
第二十章匿名信
第二十一章与当家人的谈话
第二十二章一八三○年的作风
第二十三章长官的苦恼
第二十四章省会
第二十五章神学院
第二十六章世界之大或富人所缺
第二十七章涉世之初
第二十八章迎神赛会
第二十九章初次提升
第三十章野心家
下卷
第一章乡村情趣
第二章初见世面
第三章第一步
第四章拉穆尔府
第五章敏感的心灵与虔诚的贵妇
第六章说话的腔调
第七章风湿痛
第八章抬高身价的荣耀是什么
第九章舞会上
第十章玛葛丽特皇后
第十一章少女的王国
第十二章难道是个丹东
第十三章焉知不是阴谋
第十四章少女的心思
第十五章莫非是个圈套
第十六章半夜一点钟
第十七章古剑
第十八章伤心时刻
第十九章滑稽剧场
第二十章日本花瓶
第二十一章秘密记录
第二十二章争论
第二十三章教士,林产,自由
第二十四章斯特拉斯堡
第二十五章洁妇的操守
第二十六章精神之恋
第二十七章教会里的美差
第二十八章《曼侬莱斯戈》
第二十九章闲愁万种
第三十章滑稽剧场的包厢
第三十一章教她有所畏惧
第三十二章老虎
第三十三章弱小者的苦难
第三十四章工于心计的老人
第三十五章晴天霹雳
第三十六章可悲的细节
第三十七章在塔楼里
第三十八章权势人物
第三十九章深谋远虑
第四十章静退
第四十一章审判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书后附识
前言
瓦莱利指出:“斯当达喜欢的题旨是:拿破仑、爱情、魄力、幸福,从而演绎出浩繁的卷帙。”通常的印象里,巴尔扎克名篇就数不过来,称得上卷帙浩繁,殊不知斯当达留下的文稿也不少,亨利.马蒂诺编的《斯当达全集》(1927-1937)就达79卷之多。文学史家朗松评衡道:“社会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对世人活动的隐秘动机和灵魂隐私,《红与黑》区区五百页所告诉我们的,不下于整部《人间喜剧》四十巨帙。”也有论者认为,《红与黑》是19世纪的一部关键作品。推崇《红》书的人,不乏溢美之辞。就读者面而言,斯当达不及巴尔扎克广,但同跻身于19世纪大作家之列,却是不争的事买。
巴尔扎克熟读拿破仑著作,早年编过一本《拿破仑文选》;相传写《人间喜剧》时,书桌上置一尊拿翁塑像,底座上刻下一句豪语:“彼以剑创其业,吾以笔竟其功!”在拿破仑崇拜方面,斯当达也绝不让于巴尔扎克。还在小学生时期,听到拿破仑在意大利战场连战连捷,不禁惊喜雀跃。斯当达景仰波拿巴将军,而贬抑拿破仑皇帝,尽管风云变幻,他把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始终奉为“恺撒之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并庆幸自己能步伟人之后尘,进入米兰、柏林、维也纳,直到莫斯科,亲身践履“拿破仑诗史”!滑铁卢一败,拿破仑颇受复辟势力的攻讦,斯当达于1817年底振笔疾书,几个月写了一本《拿破仑传稿》;时隔20年,又写下他的《忆拿破仑》。1837年,斯当达已过知天命之年,自撰《亨利.贝尔传略》(斯当达为笔名,亨利.贝尔乃往于英雄行为,但在一个复辟倒退的社会,便成了一个拒斥现存秩序、颠覆神圣事物的叛逆分子。于连“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如他自己所说,“老天爷把我放在穷人堆里,却给了我一颗高贵的心”。在自己家,和粗鲁的父兄说不到一起去;进入社会,在市长家、修道院、侯爵府,看到庸俗、虚伪、猥琐,觉得格格不入;而那时代,已不是“面对强敌,凭我漂亮的行动,就足以解决立身处世的问题”。家庭,社会,时代,三不合宜,就苦了他。他年轻有为,也曾想干一番事业:“比如说我吧,竭智尽忠,为人正派,至少不让于瑞那先生,一旦当上维璃叶的市长会怎样?看我不收拾助理司铎和瓦勒诺,以及他们所有的鬼蜮伎俩!公理将在维璃叶大行其道!”但他既不能像拿破仑那样去征服世界,名扬天下;也当不成维璃叶市长,去惩恶除腐,伸张正义。他只能面对“残酷的现实,强迫自己去探究卑劣钓人心,再以虚伪的言行,行其欺诈的勾当”。他倾向雅各宾主义,却参加保皇党密谋;他蔑视贵族有产阶级,却往贵族有产阶级里钻。他“为自己位卑命艰而敢于抗争”,在敌对的环境中做着没有胜利希望的斗争。向上爬正当飞黄腾达,不意受到告密信的打击,他不惜功亏一篑,也要泄愤报复,慨然走上断头台。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求上诉,不乞一命,固不失为好汉,但终究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是于连个人的悲剧,也是所有杰出人物不用于世的悲剧。
《红与黑》的副标题,为“一八三○年纪事”。斯当达后来说,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个现成故事”敷演而成的。所谓“现成故事”,当指发生在布拉格的一桩情杀案:安多华.贝尔德系马掌匠之子,家境清寒,但自幼聪明,靠本堂神父进了修道院,因体弱不耐苦修,初进米舒先生家当家庭教师,不久因与主妇有染而被逐,复回修道院,再进郭尔冬先生家任教,这次因钟情千金小姐而遭辞退。在走投无路之际,以为是昔日情妇从中作梗,便于1827年7月23日礼拜天弥撒祭时行刺米舒夫人,旋判死刑,于翌年2月23日上断头台,年仅25。这桩案子为斯当达提供了小说情节。如把安多华、米舒、郭尔冬易为于连、瑞那、拉穆尔,则俨然是《红与黑》本事,地道的“现成故响”,但更充满了“妙趣无穷的想象”。6年后斯当达重读旧作,在书页空白处批了一句:“只有在小说里才能臻于真实。”
《红与黑》如斯当达标榜的是部“纪事”作品,但并不妨碍象征的运用。小说开初就叫《于连》,到上部写毕,才定名为《红与黑》。以两种色彩词作书名,当有寓意存焉。历来书评家纹尽脑汁,颇多发明,认为“红”与“黑”,喻军装与道袍,剑与十字架,热血与孝服,军人的荣耀与僧侣的暗黑,火红的理想与黯然的幻灭,英勇时世与复辟年代,等等,甚至比附于赌盘上的红黑两色,喻人的命运变幻莫测。真可谓挖空心思。相对而言,斯当达本人的说法倒较平实。他死后,其友人福尔格在悼念文章里谈到,照斯当达意思,“‘红’意味着书中主人公于连出世得早,会去当兵,但他生活的年代,只得披上‘黑’道袍了”。书名如此,书中其他象征,如山洞这意象,也一再出现。维璃叶后山腹壁有个小洞,于连觉得“于我特别亲切”,他开始人生征途之前,乐于厕身其间,即使死后也愿安息那里。此处山洞,疑为温暖、安宁、母性洞穴之隐喻。又,论者还注意到,于连每当有大动作,前去征服女子,必先竖起梯子云云。
从“纪事”角度讲,《红与黑》是本政治性很强的小说;但从所占篇幅,从艺术成就而论,实为爱情小说无疑。而且写男女主人公的情爱,主要从心理分析着手,深刻细致,不愧大家手笔。时当19世纪前半叶,刻画恋爱心理方面,斯当达还有开创之功,对后世,对国外,都有久远的影响。因《红与黑》的出版,1830年成为法国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份。
罗新璋
本书是法国小说家弗雷德里克司汤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也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小说原名《于连》,后改为《红与黑》。“红”代表军装,红色的军装,红色的英雄时代,光明的拿破仑时代;“黑”象征教士的黑袍,黑色的复辟时代,黑暗的贵族势力。作品对法国社会的种种罪恶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主人公于连是木匠的儿子,自幼聪颖好学,从小就对拿破仑崇拜得五体投地,自身也极具反抗精神。19岁那年,于连到市长德,瑞纳家做了一名家庭教师,但急于借助权势高攀的他因为与市长夫人的暧昧关系,被迫离开小城,去了贝藏松神学院学习。后又因为院内的党派斗争不得不离开省城来到巴黎德.拉.木尔侯爵家当私人秘书。于连出众的才华又得到了侯爵的赏识,同时还博得了侯爵女儿玛特儿的好感。就存于连将与玛特儿结婚的时候,市长夫人的一封揭发信使他的一切美梦都化成了泡影。一气之下,于连到小城,向市长夫人连开两枪终于,于连被送上了断头台。三天后,市长夫人也抱着孩子离开了人世。【作者简介】 斯当达(1783-1842年),法国作家。原名亨利.贝尔。生于格勒诺布尔一个有产者家庭。1799年到巴黎,在军事部供职。曾随拿破仑军队到意大利和莫斯科。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他前往意大利米兰侨居,从事写作。1817年发表《意大利绘画史》,而后,开始使用斯当达笔名。1827年发表第一部小说《阿芒斯》,描绘了复辟时期的贵族生活,无情地嘲讽了腐朽的封建阶级。时隔两年后问世的中篇小说《瓦尼娜.瓦尼尼》,通过一则革命与爱情尖锐矛昏的故事,反映了意大利烧炭党人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1830年,代表作长篇小说《红与黑》问世,1837年完成《拿破仑传》。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红与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2067127 如需购买下载《红与黑》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印数 | 5000 |
红与黑是光明日报出版社于2009.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65.44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法国-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