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28.0
本书作者出生、就学于美国,是知名的建筑师和都市设计师。本书展示了他对建筑理论和当代都市设计的个人看法。通过一篇篇文章和讲稿,作者意图证明人类环境的公共性,本书内容跨越50年,开始于作者在美国求学于建筑大师荷西·路易·塞尔特(Jose Luis Sert)时。这是一部反映作者从美国到印度精神旅程的故事和理念的书信集,其中也有他自身经历的哲学思考。
序
前言
一 起点
信件1:魔法天赋的预示
信件2:遗产与天赋:建筑师的自我发现
信件3:生活教给我的五节课
信件4:不确定的旅程:建筑师的学习之旅
二 概念到实践
信件5:寻找建筑
信件6:生活的永恒之道
信件7:作为社会工具的建筑
信件8:设计中的设计
信件9:语言与模式
信件10:非学校学习的建筑
信件11:建筑主题:风格的困境
信件12:回归基本
信件13:瞻前顾后
三 现代化之重要性
信件14:现代、后现代与缺乏活力
信件15:想象与空间创造
信件16:欧洲人与狗共寝的原因和其他建筑理论
信件17:美丽的丝绒盒
信件18:勒·柯布西耶:现代项目与挑战
四 寻找城市
信件19:智能城市主义的原则
信件20:挑战与回应
信件21:转型经济中的生境流动模型
信件22:城市形态的愿景与形成方式
信件23:困扰城市化印度的五个神话
信件24:城市扶贫
信件25:进入栖身之所的渠道
信件26:一次访谈
五 追忆往事
信件27:大师奖受奖演说
信件28:什么让瑞吉大笑
信件29:八十岁的多西
六 意义
信件30:有序化方案
信件31:好奇心的重要性
《写给建筑师的信》可谓是一部触动读者心灵的回忆录,它不仅描述了克里斯多弗·贝宁格的印度生活,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他对于建筑理论以及当代城市问题的独到观点。作者根据过去数十年发表过的文章及演说节选了一系列短文,充分证实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共通性。他利用自传的方式向我们叙述了发生自己身上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自己从美国到印度的心灵之旅,以及在人生历练中不断成熟的哲学思考方式。他的游历并不只是指代着他那风尘仆仆的旅行,同时也指代着他沿途所感受到的激情和梦想。
本书反映了建筑在新世纪对人类和社会所产生的变革性影响。贝宁格记录了与何赛·路易斯·塞尔特(JoseLuis Sert)、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阿诺尔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以及巴克明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等大师的相遇,以及这些大师的激情对他生活的影响。贝宁格坚信传统,坚信师徒传承,坚信代代相传的价值观、理想、理论与实践。他关注建筑教育,关注建筑的本性,关注城市化以及新社会创建规划所产生的影响。在他的建筑追寻之旅中,巴克里斯纳·多西等印度建筑大师都曾给予他指导,他们对印度“师傅一徒弟”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们给学生的最大礼物就是让他们明白,他们永远都是学生。我们必须教给他们如何成为锲而不舍的追求者和学习者。我们必须让他们认识到,打开一扇知识之门,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通往更多知识之门的道路。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学生和年轻建筑师回归根本。我们必须让他们成为有责任心的、有能力的、敏感度高的专业人士。
设计就是推动情节往前发展的动力。设计讲述的是新的生活,舒适的生活。设计创造了令大家受到鼓舞的未来影像。设计让大家看到了可能性,并随后创造了现代文明的文化产品。设计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作为人类精神的一个模型,建筑与人情世故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密切相关,它与商业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调和的。建筑并不是简单的剪贴、宣传、图案设计或者品牌化。
像肘常高跟鞋一样,随着古根海姆博物馆、瓦伦西亚艺术科学城、中国的CCTV大楼、维特拉消防站和阿姆斯特丹Nemo博物馆的模仿品的出现,我们的城市正不断变得一片狼、藉。这些都是为了视觉消费而抛向公众的废弃物。
建筑师逐渐变成室外设计师,而室内设计师则承担着更加复杂的任务:创造意境,创造气氛,融合不同的照明、空调和设施。
本书中的“信件”。收集的是1967年以后的媒体采访、公益讲座和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虽然它们涵盖了大量的主题,但都是与几个关注点、观点和思想紧密相关的。它们所代表的观点是勒·柯布西耶的精神力量,它们不是一味地追求模式化,或追求视觉化,而是真正地关注人类的生存问题。
--巴克里斯纳·多西(Balkrishna Dashi),印度建筑大师,师从勒·柯布西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