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80.0
本书研究了1949~2009中国建筑工业史。
导言 现代中国建筑的社会分析史为民族国家而设计 革命与怀旧:长安街,梁陈方案与北京轴线之再定义 从布杂的知识结构看“新”而“中”的建筑实践 国家,空间,革命:北京,1949—1959作为意识形态的建筑风格 1955年,“大屋顶”形式语言的组织批评 20世纪5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理论的 输入和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地缘政治版图的变迁 台湾战后建筑中的主体意识:一个话语历史的浅析 1949年后移居香港的华人建筑师 社会主义的现代主义:政治空间与形式语言 从单位到小区:治理的空间化
导言 现代中国建筑的社会分析史为民族国家而设计 革命与怀旧:长安街,梁陈方案与北京轴线之再定义 从布杂的知识结构看“新”而“中”的建筑实践 国家,空间,革命:北京,1949—1959作为意识形态的建筑风格 1955年,“大屋顶”形式语言的组织批评 20世纪5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理论的 输入和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地缘政治版图的变迁 台湾战后建筑中的主体意识:一个话语历史的浅析 1949年后移居香港的华人建筑师 社会主义的现代主义:政治空间与形式语言 从单位到小区:治理的空间化 葛如亮的习习山庄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现代乡土建筑 个人建筑师,大众社会,草根品牌:兼论中国 现代主义建筑简史知识与制度化1:整体回顾 中国建筑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基本特点 一个职业的形成:中国建筑师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知识与制度化2:专题解剖 回归建筑本源:反思中国的建筑教育. “组合”与建筑知识的制度化构筑 文化观遭遇社会观:梁刘史学分歧与20世纪中期 中国两种建筑观的冲突当代建筑1:作者、实验性与适用精神 “建构”的许诺与虚设:论当代中国建筑学发展中的一个观念 权宜建筑:青年建筑师与中国策略 实验性建筑的转型:后实验性建筑时代的中国当代建筑当代建筑2:全球互动 外国建筑设计在中国:历史简述(1978—2008年) 在长安大街的两旁:规划、建筑区域和地理特征 关于全球工地:交流的格局与不同的批评伦理参考文献(中文)参考文献(英文)
《中国建筑60年(1949-2009):历史理论研究》收集了国内外(中、美、澳、德等国)二十二位学者关于上述问题的最新研究。本书聚焦l949年以来的现代中国建筑的设计思想和相关社会、历史问题。它把建筑历史和社会理论结合起来,采用兼顾历史和理论议题的八个栏目,涵盖“国家象征”、“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社会主义的现代主义”、“知识制度”、“作者问题”和“全球互动”等研究专题。它由群体学者参加,是覆盖面宽广,专题化,重视分析,注重建筑的形式、思想和社会理论问题的一本独特的研究文集。
20世纪50年代的建筑,如何表现了一个新兴的民族和国家? 当时的建筑如何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直接表达? 60年来,大陆内外的地缘政治关系.如何表现在建筑设计思想的变化之中? 20世纪70年代的“单位”建筑,反映了何种社会空间结构?它又如17-3-转变成一种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现代主义”? 中国的现代建筑知识是如何成型的?历史研究、建筑教育和实践状态又是如何体系化、中国化和制度化的? 当代中国建筑有何种突破?我们如何在历史和世界的经纬之间定位它?作为“作者”的建筑师如何在此出现?中外建筑师又是如何互动,这种互动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又在哪里?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建筑60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112112159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建筑60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8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中国建筑60年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426.9 的主题关于 建筑工业-工业史-研究-中国-1949~2009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