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特雷莎共度的最后几个下午
与特雷莎共度的最后几个下午封面图

与特雷莎共度的最后几个下午

(西) 马尔塞,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长篇小说。讲述富豪之女特雷莎和冒充工人领袖的窃贼马诺洛相“结合”的过程。

书籍目录:

第七版自序

第八版自序

引子

第一部

第一章晚会初遇

第二章卡梅洛山

第三章曦光无情

第四章龙达少年

第五章梦怀牵动

第二部

第一章别墅惊夜

第二章小姐之心

第三章好梦难圆

第四章天赐良机

第五章病房初交

第六章午后斜阳

第七章奥滕西娅

第八章若即若离

第九章金色海岸

第十章穷的困扰

第三部

第一章大学生们

第二章一往情深

第三章“痞猴”之勇

第四章寒夜凄凄

第五章佳人西去

第六章穷途末路

第七章尾声

译后记

前言

《与特雷莎共度的最后几个下午》是西班牙内战之后新浪潮小说的代表作。作品中,作者运用象征、讽喻及意识流等多种文学手法,叙述了一个冒充工人的年轻地痞和盗车贼如何与一个资产阶级富家出身的女大学生相恋的过程。从而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企图通过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改变其社会地位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也揭示了当时一些思想左倾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无知与迷惘。

本书故事发生于巴塞罗那城。一九五六年六月二十三日夜晚,马诺洛一个外号叫“痞猴”的偷车贼,混进了城里一处正在举行私家酒会的富人别墅,酒会上,他使出浑身解数,结识了一位漂亮女孩,他期盼与这位名门闺秀的交往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当他再次和小姐偶遇,并潜入她的家中与之幽会一夜到天亮时,才发现自己睡在一个女仆的房间里。他顿时恼羞成怒,将她一通痛骂和毒打,但是,他艳羡她的姿色,更没有忘记他在晚会上早就一睹芳容的特雷莎小姐,他坚信自己不是搞错了小姐,而是走错了房间,所以,他要继续和女仆保持关系,以实现自己更大的梦想,他深信,不以命来抗争就不可能摆脱贫困。不久,女仆因意外受伤住院,马诺洛借探望女友之机与陪侍照料她的特雷莎小姐交往,思想左倾的特雷莎误将风度翩翩的偷车贼当成工人,认为同他在一起也就实现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梦想。女仆死后,这两人更是形影不离,终于双双坠入爱河。为了在小姐面前掩饰自己的寒酸,马诺洛向专收赃车的红衣大主教借钱未果,反让他外甥女从小一直喜欢他的赫琳卡看到了特雷莎给他的信,一气之下告发了他。他再次偷车时被抓获,判处监禁两年。

小说塑造了特雷莎和马诺洛这样两个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特雷莎是个漂亮迷人的在校女大学生,一个富翁的爱女,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她总是与自己的资产阶级家庭保持着距离,把向工人阶级靠拢视为叛逆的标志。然而,她背叛本阶级的行为没有建立在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正确的指导思想之上,而是出于厌倦自己的资产阶级小姐生活;所以,她身上虽具有社会正义感和模糊的革命要求,但革命对她来说,还只是一件新鲜而又时髦的事情;她盲目地将巧舌如簧而又咄咄逼人的马诺洛当成工人阶级的代表,当成自己应当与之结合的理想对象,结局自然是走向毁灭。但是,她这个人物形象,却是西班牙战后文学中塑造的具有叛逆精神的妇女形象中最为典型的人物之一。

马诺洛是流浪到巴塞罗那谋生的众多的安达卢西亚人群中的一个。他是一个侯爵家的女仆的次子,据说是他母亲与一位英国绅士生的私生子,因而又有一个绰号叫“小侯爵”。他从小就聪明机智,办事利落,但虚荣心极强,总是幻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一个富家子弟。然而,当他从乡下来到巴塞罗那之后,却只能寄居在哥哥家中,在哥哥的修车铺里当帮手,靠偷摩托车卖赚点零花钱,受尽哥哥的白眼和数落。因此,在他偶然结识了特雷莎之后,他便不惜一切代价要把她搞到手,以达到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目的。在与特雷莎的交往中,他也曾想弃旧图新,找个固定的工作,老老实实地挣钱,规规矩矩地做人,然而,从善的想法却一直未能如愿。最终,为偷车彻底葬送了自己。

在艺术形式上,作者将不甚复杂的故事用较为复杂的方式进行表述,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内心独白以及时空切换,同时插入了较多的对话和议论。但作者在依然讲究形式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趣味,从而使情节得到了相应的重视。本书标志着西班牙文学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因而它比此前的西班牙小说更具可读性。

拉丁美洲著名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对此评论说,马尔塞是西班牙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无愧于文学现实主义,他为街头的生动语言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无情地粉碎了以往小说中的陈词滥调和机械的表达方式。

这一论断无疑是十分中肯的。

本书作者胡安.马尔塞,一九三三年生于巴塞罗那,十三岁起就在一家首饰厂当工人,靠自学成才。一九五五年起为一家杂志写电影和戏剧评论专稿,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一九五九年首次发表短篇小说并获当年短篇小说奖。一九六一和一九六二年相继出版长篇小说《仅被一种玩物所困住》和《月亮的这副面孔》,两部作品的主题都是表现这一代年轻人在一个无法实现自我的社会里所遭受的失败。一九六六年出版的《与特雷莎共度的最后几个下午》是其代表作,该书奠定了他在西班牙文学史上的牢固地位。此后出版的主要长篇小说还有《蒙特塞表妹不太光彩的故事》(1970),《假如他们对你说我倒下了》(1973),《穿着金色短裤的女孩》(1978),《总有一天我将回来》(1982),《吉纳多的巡夜》(1984),《上海的魅力》(1993)以及《小蜥蜴的尾巴》(2000)等。2005年4月,年逾七旬的作家又出版了一部新作《洛丽塔俱乐部的爱情故事之歌》,该书讲述洛丽塔俱乐部的几个卖春小姐在一起议论她们对男性的了解和认识。

王军宁2007年5月18日于北京花乡

后记

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晚,我在北京音乐厅门口见到了应邀前来为《王笑寒作品音乐会》捧场的沈根发教授。久未谋面的沈老师是我的恩师,大学期间相交甚笃,那时我辈血气方刚,他则风华正茂。而今,三十个春秋,岁月如梭!他居然不见沟壑纵横,两鬓青丝,满面红光,精神矍铄。

他递给我一个厚厚的牛皮纸袋,又重复了一遍几天前在电话里说过的话。

原来,十八年前,我翻译了西班牙作家胡安.马塞的长篇小说《特雷莎》,后来请他帮助校一校,交到出版社,再后来听说发排了,再再后来就泥牛人海……不久前,出版社找到了沈老师,告知他版权问题已经解决了,出版前想请译者再校一遍,期限是三个月……音乐会结束后我回到家中,我突然想起了书稿,连忙翻出了那个牛皮纸袋:稿纸已经发黄,历经十八个岁月依然保存完好,十八年前,自己还是三十出头的小伙子,而今,人过天命,读报眼花,上楼气喘,好吃,嗜睡,虚,懒,谈体重羞于启齿,论状态近乎残疾,时光实实在在太无情了……我捧着几百页沉甸甸的书稿,思绪万千;十几年前的往事一幕幕在眼前闪现:陪儿子练琴后忙着翻译的一个个夜晚、为小说人物和情节牵肠挂肚的一次次动情、寻找疑难语句最贴切译法的一番番忙乎,理屈词穷时万般无奈的一副副窘态……一九八七年,我从国外学习归来。国内正逢改革开放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几十年禁锢的土地上,物质、精神、文化,真是百家争鸣,百花争艳,好像男人不学点坏,女人不穿戴,孩子不多点能耐就对不起那个沸腾的时代。歌厅舞场化妆品柜台,学琴学画学舞蹈,哪家不是男女老少齐上阵。我嗓音很好,浑厚的男中音(据说现在叫磁性),只是逢唱就坚决跑调,儿子挤兑说五个音缺一半,基本算残了,没条件进花花世界学坏。于是,我花一千多元外汇券在友谊商店买了件紧俏商品钢琴老子把儿子摁在了那个叫他终生至爱至恨的黑家伙面前。每天下班后五点准时开练,晚十点以前不开电视不接电话,天天陪练声嘶力竭,终于把儿子引上了轨道。儿子上道了我却没道了,大半夜,儿子呼呼大睡,自己独自亢奋。

于是,我想到了沈老师。大学毕业后,在他的关注下,我陆陆续续翻译了一些短篇小说、散文、诗词和传记,是不是可以大胆地试译一部长篇小说呢?我的想法得到了恩师的积极支持。就这样,西班牙作家胡安.马塞和他的《特雷莎》走进了我的生活与我朝夕相伴一年之久。

我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每天译一千至两千字,这样全每天几个小时,工作生活两不误,又能填补空虚,深化专业,何乐而不为呢!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翻译亦是再创作,而加了一个“再”字的创作更难,因为创作需要激情,需要作者的生活积累,需要作者的情思、神思和沉思。而再创作则靠理智的激情(你必须在原作划定的框框内动感情,让你爱谁就爱谁,让你恨谁就恨谁,决不能乱来),靠知识的积累(两种文化的交汇和融通要准确和自然,全凭译者对两种文化和两种文字有多深厚的驾驭能力),靠你对小说故事主线和主次人物宏观的把握及微观的处理。我读过相当数量的翻译小说,自己又是学外文的,对译文水平的高低多少有些感觉。不客气地说,近年来,滥于书市的不少所谓世界名著,翻译水平之低令人瞠目;文字拗口,用词粗拙,人物景物描写晦涩难懂,外文都猜出大概意思了,可中文就是整不明白,简直急死人!我一直认为,即使是wc文学,也要让读者有助于大肠蠕动,不然,千万别铤而走险。为此,我付出了代价,我首先去熟悉书中的主要人物,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尽量把握下笔的深浅,避免用词过分唐突。之后,再字斟句酌,寻找最贴切的译法。就这样,特雷莎、马诺洛、玛露哈、路易斯等一线人物纷纷登场,有血有肉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而红衣大主教和外甥女赫琳卡,贝尔纳多、罗莎、劳拉、塞拉特夫妇、莫雷一家和西斯特斯姐妹为代表的二三线人物,甚至舞场上的小矬子电学家和马略卡护士这些陪衬性角色都变得鲜活起来。作者对主要人物的感情描写倾注了心血,心理变化有根有据,表情丰富却又个性鲜明,男欢女爱的描述自然天成,不见刻意的雕琢。次要人物的功能主要是对主线人物经济基础的背景性描述,不但不显牵强附会,反而使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节发展更加合理生动。原作中讲的是20世纪50年代几个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是动荡的年代中带有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你会发现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让我们有似曾相识之感,你会感到有些观点和理念不无道理,因为它们所涉及的是人类情感的永恒主题爱情。无论在动荡的还是奔腾的年代,不管是悲情的还是激情的爱,都有着时代深深的烙印,读者均可以从字里行间找到自己憎爱好恶的道德支点。此外,由于故事发生地巴塞罗那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海滨城市,因此对人物的描写又与自然景物和大海密切相关,使整部小说美不胜收,可读性大大加强。

当然,面对大量的人物描写,译者时不时犯迷糊,每人两只眼睛一张嘴,从喜写到悲,从哭写到笑,从生写到死,好人坏人的情感全从眼睛和嘴里往外招呼,你能不黔驴技穷?人物描写离不开心理描写,作者大段大段的心理描述带着极强的意识流色彩,人物的闪转腾挪,时空的任意切换,像玩八卦,随心所欲,可苦了译者,我常常找不着北,分不清你我他。之后就是书中人物引经据典,扯上政治经济文化各类人物,你要设法知道一二。再之后,就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零碎。现在你要问“耐克”和“阿迪达斯”是什么东西,“路易威登”和“劳斯莱斯”是何许人,不出家门孩子都能笑死你!而80年代还真得好好动点脑筋。所以,虽然小说翻译过程中磨炼出的面对逆境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我至今忘不了那抓耳挠腮挑灯夜战的一个个不眠之夜!忘不了每夜偃旗息鼓后的无可奈何!果然,十八年后,我重读未出版的旧稿,亲切之余感到汗颜,我突然庆幸书没有出版。译文还有很多问题,理解有偏差,用词欠准确。我不能再留遗憾,必须对得起读者,我充分利用了我的三个月期限,根据新的版本(改动不少)重新再校了一遍,不少段落进行了重译,引言引语也做了补充,现在自认为可以体面地献给读者了。这是我翻译的第一部也许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了。五十大几的年龄,难再有挑灯夜战的精力了;商海风高浪急,稍不留神就有灭顶之灾;时代也变得太快,各种诱惑实在太多。但是只要读者喜欢这本书,苦累也就无足挂齿了。

感谢恩师沈根发教授抱病再次为本书把关,感谢我的同窗好友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秦海波老兄及原中国驻西班牙巴塞罗那领事王庆萍女士为我整理部分卷首语及注解。

王军宁2007年5月于北京丰台花乡

内容摘要:

  本书是西班牙内战之后新浪潮小说的代表作。作品中,作者运用象征、讽喻及意识流等多种文学手法,叙述了一个冒充工人的年轻地痞和盗车贼如何与一个资产阶级富家出身的女大学生相恋的过程。从而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企图通过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改变其社会地位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也揭示了当时一些思想左倾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无知与迷惘。  外号叫“痞猴”的偷车贼马诺洛混进一处正在举行酒会的富人别墅,结识了一个漂亮女孩,遂将她认作名门闺秀而与之幽会,可当他得知她只是个女仆时,顿时老羞成怒,将她痛骂和毒打,但又艳羡她的姿色,因而仍与她保持情侣关系,并进而了解到这家小姐名叫特雷莎,是个在校大学生。不久,女仆因病住院,小姐陪侍照料,马诺洛借探望女友之机与特雷莎交往。思想左倾的特雷莎误将风度翩翩的偷车贼当成工人,认为同他在一起也就实现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梦想。女仆死后,这两人更是形影不离。为了在小姐面前摆阔,马诺洛再次偷车时被抓获,判处监禁两年。【作者简介】  胡安.马尔塞,1933年生于巴塞罗那,幼年家贫,靠自学成才。1955年起为一家杂志写电影和戏剧评论专稿,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196l和1962年相继出版长篇小说《仅被一种玩物所困住))和《月亮的这副面孔》,两部作品的主题都是表现这一代年轻人在一个无法实现自我的社会里所遭受的失败。1966年出版的(《与特雷莎共度的最后几个下午))是其代表作。此后出版的主要长篇小说还有《蒙特塞表妹不太光彩的故事》(1970),《穿着金色短裤的女孩》(1978),《总有一天我将回来》(1982),《上海的魅力))(1993),《小蜥蜴的尾巴》(2000)以及《洛丽塔俱乐部的爱情故事之歌》(2005)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与特雷莎共度的最后几个下午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20062553
如需购买下载《与特雷莎共度的最后几个下午》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与特雷莎共度的最后几个下午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7.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51.4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西班牙-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