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救灾研究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救灾研究

武艳敏,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59.0

书籍简介:

本书在对以往学术史梳理和回顾的基础上,抓住目前研究薄弱但意义又非常大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救灾问题,借鉴公民社会理论和现代化理论,运用多学科交叉分析的方法,在概述河南灾况、灾因、影响以及对救灾行政机构梳理的基础上,对社会救灾的基本程序、措施、救灾资金的来源和分配、救灾物资的运输和救灾信息的传递、救灾的奖惩和监督、制约救灾成效的要素进行了全方位整体性地透视和考察,以期揭示国民政府救灾机制的运作过程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客观展示政府与民间如何应对灾荒、二者之间的关系怎样、社会应对灾荒的能力、该时段的救灾与传统相比有何变化,同时为今天的救灾工作提供传统智慧和历史借鉴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作者介绍:

武艳敏,河南开封人,历史学博士,现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2006年分别获得河南大学、复旦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尤其致力于民国灾荒史、救灾史研究。主编有《当今社会观念透视》,参编《河南与近现代中国研究》、《青少年三理问题研究》等学术著作7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救灾机制研究》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救灾研究》1项、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项目《近代河南灾荒史》1项、河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救灾研究》1项和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2项以及多项厅(校)级项目,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项;在《史学月刊》、《四川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等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部分论文被EI收录和《新华文摘》转载;科研成果曾多次获省厅级奖。获“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资助、“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等称号。

书籍目录:

绪言

一 题义界定与研究意义

二 所在领域研究现状

三 现有研究的不足与研究目标、思路

第一章 河南灾荒概况及救灾机关之组织沿革

第一节 连年的灾荒

一 灾荒一斑

二 灾荒的成因

三 灾害的自然、社会影响

第二节 救灾机构组织沿革

一 中央救灾机构

二 地方救灾机构

第二章 救灾的基本程序与措施

第一节 救灾的基本程序与相关费用

一 救灾的基本程序

二 执行救灾程序之有关人员的费用

第二节 灾荒的应对措施

一 临灾治标

二 灾后补救

第三节 灾荒的减防措施

一 改良社会条件

二 改良自然条件

第三章 民国时期救灾资金的来源和分配

第一节 救灾资金的来源

一 社会慈善机关团体的捐募

二 中央及各级政府的资金拨补

三 小结

第二节 救灾资金的分配

一 救灾资金的分配标准

二 救灾资金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三 小结

第四章 救灾物资的运输与救灾信息的传递

第一节 救灾物资及灾民的运输

一 赈运物品的免费免税申请程序

二 赈运物品的运费标准及实施

三 灾民移(遣)送的费用及程序

四 运输中的问题

第二节 救灾信息的传递

一 国民政府对救灾信息传递的规定

二 对救灾信息传递的考察

三 信息传递中的问题

第五章 救灾的奖惩与监督

第一节 救灾的奖惩

一 救灾奖励的制度规定与实施

二 救灾惩罚的制度规定及实施

第二节 救灾的监督

一 监督的方式

二 监督的实效

第六章 制约河南救灾成效的要素

第一节 救灾环境的影响

一 战争与救灾

二 土匪与救灾

三 政局与救灾

第二节 救灾资金的掣肘

一 经费与防灾减灾设施的兴建

二 资金与临灾救助

第三节 办赈人员的状况

一 中央办赈人员概况

二 地方基层办赈人员概况

三 时人心目中合格办赈人员的形象

结束语

附录

附录Ⅰ 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颁布的与防灾、救灾有关的主要法规

附录Ⅱ 河南省各县灾荒及救济状况统计表

附录Ⅲ 河南省各县水利状况统计表

附录Ⅳ 河南省各县交通通信运输状况统计表

参考文献

学术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民国时期社会救灾研究:以1927-1937年河南为中心的考察》在对以往学术史梳理和回顾的基础上,抓住目前研究薄弱但意义又非常大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救灾问题,借鉴公民社会理论和现代化理论,运用多学科交叉分析的方法,在概述河南灾况、灾因、影响以及对救灾行政机构梳理的基础上,对社会救灾的基本程序、措施、救灾资金的来源和分配、救灾物资的运输和救灾信息的传递、救灾的奖惩和监督、制约救灾成效的要素进行了全方位整体性地透视和考察,以期揭示国民政府救灾机制的运作过程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客观展示政府与民间如何应对灾荒、二者之间的关系怎样、社会应对灾荒的能力、该时段的救灾与传统相比有何变化,同时为今天的救灾工作提供传统智慧和历史借鉴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编辑推荐:

本书在对以往学术史梳理和回顾的基础上,抓住目前研究薄弱但意义又非常大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救灾问题,借鉴公民社会理论和现代化理论,运用多学科交叉分析的方法,在概述河南灾况、灾因、影响以及对救灾行政机构梳理的基础上,对社会救灾的基本程序、措施、救灾资金的来源和分配、救灾物资的运输和救灾信息的传递、救灾的奖惩和监督、制约救灾成效的要素进行了全方位整体性地透视和考察,以期揭示国民政府救灾机制的运作过程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客观展示政府与民间如何应对灾荒、二者之间的关系怎样、社会应对灾荒的能力、该时段的救灾与传统相比有何变化,同时为今天的救灾工作提供传统智慧和历史借鉴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救灾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34191
如需购买下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救灾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救灾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3.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93.66 的主题关于 救灾-研究-河南省-1927~1937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