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48.0
本书是一部视野广阔的史学史著作,作者以全球眼光观察19-20世纪的历史学进程,将西方世界、中东、印度、东亚(包括中国日本等)等不同的史学传统综合在一起,既是史学史的梳理,也是跨文化的比较。主要作者伊格尔斯教授是当代的权威学者,有多部影响重大的史学史、思想史著作,本书是第一部综合性、全球视野的历史学学术史,英文版将在2008年年初出版,但目前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第二作者王晴佳教授,中国留美学者,现任罗文大学历史系主任,将协助作者进行翻译工作。译者杨豫是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从事西方史学史研究多年,有丰富翻译经验。
前言和致谢
导论
第一章 世界各地的传统:18世纪一览
一 我们从哪里开始?
跨文化比较
不同文化中的史学思想特征
二 西方
西方史学的特征
启蒙主义世界观的诞生
博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史学研究
启蒙主义史学
德意志的启蒙运动
文人圈的出现
从普世史到欧洲中心论的进步观
小结
前言和致谢
导论
第一章 世界各地的传统:18世纪一览
一 我们从哪里开始?
跨文化比较
不同文化中的史学思想特征
二 西方
西方史学的特征
启蒙主义世界观的诞生
博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史学研究
启蒙主义史学
德意志的启蒙运动
文人圈的出现
从普世史到欧洲中心论的进步观
小结
三 中东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穆斯林史学的起源
穆斯林史学的主要体裁
史学的官僚化和世俗化
穆斯林世界和穆斯林史学的衰落?
……
第二章 民族主义和民族主义史学在19世纪西方、中东和印度的兴盛
第三章 19世纪的学院派史学与历史研究的职业化:西方和东亚历史研究的转型
第四章 两次世界大战阴影下的历史写作:历史主义与近代史学的危机
第五章 民族主义史学的普及:20世纪中东和亚洲的历史研究
第六章 战后史学的新挑战:从社会史到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
第七章 20世纪末亚洲和中东的历史学
第八章 冷战后的史学,1990—2007:批判性的回顾
名词解释
推荐阅读书目
索引
两个半世纪以来,全球的历史写作和学术研究是否经历了一个西方化的过程?
基于自身的传统,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历史学家如何对西方的影响进行采纳或予以抵制?
本书试图解答上述两个问题。这是第一本采用比较眼光和全球视角的史学史著作,不仅研究了西方的史学流变,也考察了亚洲和中东悠久的史学传统,以及从拉丁美洲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等非西方世界更地方化的史学发展。
以考察18世纪末尚未受到西方影响的各种类型的历史思想和写作传统为起点,本书继而对通过贸易和帝国扩张而开始输出的西方历史观念产生的作用,以及19世纪和20世纪职业化历史学与“科学的”历史学在全球的兴起进行了剖析。作者提出,其间所发生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吸收”过程,而是与各地悠久的知识和文化传统相融合的过程,而且往往是出于服务于特定意识形态的考虑,例如民族主义。最后,本书转而讨论了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向西方史学的“客观性”和“进步”范式提出的双重挑战,并批判性地考察了这场挑战对历史学家的信念——以忠实地展现过去为使命——将造成多大的破坏。
两个半世纪以来,全球的历史写作和学术研究是否经历了一个西方化的过程?
基于自身的传统,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历史学家如何对西方的影响进行采纳或予以抵制?
本书试图解答上述两个问题。这是第一本采用比较眼光和全球视角的史学史著作,不仅研究了西方的史学流变,也考察了亚洲和中东悠久的史学传统,以及从拉丁美洲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等非西方世界更地方化的史学发展。
以考察18世纪末尚未受到西方影响的各种类型的历史思想和写作传统为起点,本书继而对通过贸易和帝国扩张而开始输出的西方历史观念产生的作用,以及19世纪和20世纪职业化历史学与“科学的”历史学在全球的兴起进行了剖析。作者提出,其间所发生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吸收”过程,而是与各地悠久的知识和文化传统相融合的过程,而且往往是出于服务于特定意识形态的考虑,例如民族主义。最后,本书转而讨论了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向西方史学的“客观性”和“进步”范式提出的双重挑战,并批判性地考察了这场挑战对历史学家的信念——以忠实地展现过去为使命——将造成多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