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振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全身振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封面图

全身振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李玉章, 主编

出版社: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8.0

书籍简介:

全身振动训练法作为一种新兴的训练方法,在国外的竞技体育、整形外科、康复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开展。它是通过振动刺激达到改善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关系,使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协调性、柔韧性以及骨密度等得到协调发展的一种练习手段。近年来在国内也逐渐得到重视和初步开展,因此,本著作从全身振动训练的基础理论、临床应用效果、运动训练的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以实证研究为例,分析讨论了两种不同模式的振动效果及其训练学启示,为今后运用和推广该手段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作用。

作者介绍:

李玉章,1975年生,河北人。2001年上海体育学院工作至今。2007年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2008年晋升副教授,201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到日本鹿屋体育大学做访问学者1年。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完成了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体育局的科研项目共4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上海市科委的研究课题2项和国家体育总局的研究课题1项。在《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等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了《科学锻炼抗击“非典”》、《辞海(体育卷)》、《体育游戏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田径》等著作。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的监控理论与方法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振动训练法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振动训练的相关要素

第三节 振动训练仪器的种类

第二章 全身振动训练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振动训练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 振动训练的物理学基础

第三章 全身振动训练在临床上的应用

第一节 神经肌肉系统的改善

第二节 骨骼组织的改善

第三节 代谢系统的影响

第四节 感觉系统的影响

第四章 全身振动训练在运动训练上的应用

第一节 肌肉力量的改善

第二节 平衡能力的改善

第三节 速度素质的改善

第四节 耐力素质的改善

第五节 柔韧素质的改善

第五章 实验研究之不同形式振动的加速度特征

第一节 加速度测试的实验设计

第二节 GLO Bus振动仪的振动加速度特征

第三节 Turbo sonic振动仪的振动加速度特征

第四节 SRT振动仪的振动加速度特征

第五节 振动加速度的研究结论及启示

第六章 实验研究之不同形式振动的肌肉激活特征

第一节 振动测试的实验设计

第二节 振动对大腿肌群的神经肌肉激活特征

第三节 振动对小腿肌群的神经肌肉激活特征

第四节 不同振动条件中下肢肌群间的神经肌肉交互激活特征

第七章 实验研究之不同形式振动中的足底压力特征

第一节 足底压力测量技术概述

第二节 振动中的足底压力特征

第八章 振动训练的训练学启示

第九章 振动训练的周期性实验研究

第一节 周期性振动训练实验设计

第二节 下肢肌力特征比较研究

第十章 振动训练法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节 禁忌证

第二节 负荷安排与工作菜单

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ZEPTOR设备的应用与作用

附录二 实验现场部分实景图

附录三 课题立项以来发表的相关论文

后记

内容摘要:

《全身振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共分为11章。从对振动训练国内外前期研究成果的文献分析,到运用先进的表面肌电测试、足底压力测试以及关节肌力测试等研究方法,对不同振动模式的振动特性、振动中的肌肉激活特征和协调模式、不同振动产生的足底压力特征、周期性训练之后的关节肌力变化特征等实验研究,逐一展开深入、综合的讨论,以期为振动力量训练方法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为更科学地使用该类仪器提供客观参考。
《全身振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适合体能训练指导者、运动员和科研人员阅读使用。
振动训练法是一种新兴的非传统的训练方法,是一种让受试者借助于专门设计的振动平台的振动刺激使人体产生适应性反应的外界干预方法。近些年来该方法在国外的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治疗和训练效果。

编辑推荐:

上海市教委科研科目课题立项资助,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全身振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48101154
《全身振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12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全身振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是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于2010.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808.1 的主题关于 运动训练-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