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2.0
本书收录了我国自古至今的一些文学名家关于吃或饮食的描述,力求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进行全面的梳理,并作较为深入、系统的分析,一方面进行文学作品的引介,另一方面则透过这些片面且有限的叙述来思考、讨论人在物质与精神层次的生活,以及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凸显编者对传统文化的坚持。
辑一饮食漫话
本味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老饕赋
火候须知
蔬食第一.菜
保持中国的饮食法
吃相
劝菜
谈吃
家乡情与家乡味
吃饭
市声拾趣
五味
我在延吉吃的第一顿饭
论和尚吃肉
精神会餐
美食“套”武功
辑二宴筵杂谈
宾之初筵
贵族食谱
淳于髡论饮酒
刘伶病酒
醉中歌
[中吕]喜春来.春宴
厨者王小余传
月娘行酒令
刘姥姥吃茄鲞
八大王
忆江南.扬州红楼宴
宴之趣
杏花村里酒如泉
口福不浅
酒
诗人与酒
八千岁
辑三肴馔细品
瓠叶
七发
炙猪法
槐叶冷淘
寄胡饼与杨万州
忆京都.填鸭冠寰中
饮食男女在福州
略谈杭州北京的饮食
狮子头
藕与莼菜
说扬州
吃瓜子
饺子闲话
家乡食品
食味杂记
草炉饼
我爱喝稀粥
贴秋膘.吃螃蟹.爆烤涮
豆腐颂
论吃鱼
多谢石家
辑四烹泉茶话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双井茶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喝茶
喝茶
吃茶文学论
戒茶
茶话
惠泉吃茶记
茶在英国
我家的茶事
茶与交友
敝乡茶事甲天下
佳茗似佳人
说茶
中国人与茶
茶性
前言
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量空前巨大、思维空前活跃的时代,随着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讲究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时尚,于是,各种有关饮食、健康、养生的说法层出不穷,并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人们的饮食知识、习惯和生活方式。那么,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吗?是否要全盘接受?
1.学者谈茶
2008年4月4日晚,央视《艺术人生》的清明节特别节目《清明》在全国播出。某知名学者在节目中说“茶叶从外国传入,中国从汉代才开始喝茶,而外国人一般在茶里放糖,传到中国后国人不喜欢放糖”云云,而主持人则在一旁点头附和。此说反响强烈,遭到了专家、网民炮轰,被斥为“胡乱说”。
评析:
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誉为“茶的祖国”。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树,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1900-1995)将茶叶作为中国继四大发明后对人类的第五大贡献。
2.红红的高梁酒
电影《红高粱》1987年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成了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的明显标志。它把视觉和造型艺术玩得酣畅淋漓,为了衬托剧情和环境,你看,一泡好尿成就了一坛好酒红红的“十八里红”高粱酒。
评析:
艺术只有建立在自然真实的基础之上,才能达到艺术的真实。按照制造工艺,酒分为三类:酿造酒、蒸馏酒和配置酒。高粱酒属于蒸馏白酒,一般以小麦、高粱、玉米等原料经发酵、蒸馏、陈酿制成,无色透明。
3.历史的错位
2005年韩国的“端午江陵祭”被联合国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人哗然。非常令人郁闷的是,某民俗专家却说什么“彼端午非此端午”。
评析: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端午节源于中国,它是汉民族纪念屈原的民俗,也是汉民族的一个节日。湖北江陵曾经是楚国的都城,也是端午节最盛的地方之一。中国的端午节过了两千多年,而韩国(江陵)的端午节才过了一千年。它的出现反映了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是东亚“汉字文化圈”一种特有的有趣的文化现象。
4.某星级酒店双语菜单
HusbandandWifesLungSlice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夫妻肺片)
ChickenWitlaoutSexualIJife没有过性生活的鸡?(童子鸡)
Twice-cookedPork烹了两次的肉?(回锅肉)
BeanCurdMadebyaPock-markedwoman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麻婆豆腐)
FourGladMeatballs四个高兴的肉圆?(四喜丸子)
SlobberingChicken流口水的鸡?(口水鸡)
评析:
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译!我国翻译界有个流行的说法,谓之“信、达、雅”(严复《译例言》:译事三难,信、达、雅),有人称之为原则,有人称之为理论,也有人称之为标准。信者,忠实;达者,达意;雅者,传神也。换言之,就是要忠实于原著,表达出原意,传出其神韵。编者认为,中餐菜名千变万化,其中不少包含着中国的饮食文化。小菜单里包含着大智慧!外文菜单一要说清原材料;二要说清烹饪方式;三要告知口味。对于一些中文菜名用外文表达不了的,本着推广汉语及中国文化的原则,应使用汉语拼音拼写方式。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其中确实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乃至无稽之谈。探求真谛,正确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正是编者编写本书的初衷。
……
本书收录了我国自古至今的一些关于饮食的文章,选文基本上按照作者著文的先后予以排序。全书分四辑,辑一“饮食漫话”,辑二“宴筵杂谈”,辑三“肴馔细品”,辑四“烹泉茶话”。有别于同类书籍的是,本书在原文后增加了尽可能准确的注释及相关链接,力求使读者不仅在视觉上“品尝”到各地的名吃,同时还能看到隐藏在这“吃”的背后的一个个小知识。本书既可以供人们作为休闲读物,让读者在了解饮食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文化含量,又可以供高校、中专餐饮、旅游专业师生作为参考资料。倘读者能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既能得到美食的享受,又能引起心灵上的强烈共鸣,吾心足矣。由于时间仓促及水平所限,可能存在疏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是为序。
韩风东
2008年5月于青岛
本书收录了我国自古至今的一些关于饮食的文章,选文基本上按照作者著文的先后予以排序。全书分四辑,辑一“饮食漫话”,辑二“宴筵杂谈”,辑三“肴馔细品”,辑四“烹泉茶话”。有别于同类书籍的是,本书在原文后增加了尽可能准确的注释及相关链接,力求使读者不仅在视觉上“品尝”到各地的名吃,同时还能看到隐藏在这“吃”的背后的一个个小知识。本书既可以供人们作为休闲读物,让读者在了解饮食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文化含量,又可以供高校、中专餐饮、旅游专业师生作为参考资料。倘读者能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既能得到美食的享受,又能引起心灵上的强烈共鸣,吾心足矣。 目前,作为改革开放的副产品,西方的生活方式正浸染着从古老睡梦中醒来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完全被西方文化所迷乱而不能自控,委实是感染了文化健忘症。他们吃着洋快餐,穿着洋名牌,听着外国歌,看着洋大片,过着洋节日,茁壮地成长起来,中国文化在他们身上呈锐减的趋势。中华文化的衣钵靠谁来继承?一个民族的消亡,首先是文化的消亡。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莫不如此。以小见大,如何拾起自信是我们中国人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了。爱国,从捍卫民族的饮食传统开始。吃地地道道的中国菜,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本书收录了我国自古至今的一些关于饮食的文章,选文基本上按照作者著文的先后予以排序。既可以供人们作为休闲读物,让读者在了解饮食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文化含量,又可以供高校、中专餐饮、旅游专业师生作为参考资料。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纸上的味道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209045926 《纸上的味道》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济南 | 出版单位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09 | 印数 | 5000 |
纸上的味道是山东人民出版社于2009.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S971 的主题关于 饮食-文化-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