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78.0
本书收录了作者从1983年至2011年期间发表在各类报纸和期刊上的投资金融类文章和论文,全书分为七个大类,共120多篇文章,包括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的完善、信贷资金投向的选择、金融风险的防范等内容,对我们全面认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意义。
一、大力发展金融产业
建立股份制经济有利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
对股份制经济的几点认识——兼谈股票证券市场问题
关于股份经济的若干问题
浅议社会主义资金利息率的作用
社会主义资金市场的构思
建立以建设银行为中心的长期资金市场
资金市场管理法浅探
发展我国金融产业的初步研究
关于国有金融资产结构的初步研究
金融竞争与“双赢”策略
二、科学评估投资项目
建设银行固定资产投资预测刍议
价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节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咨询之我见
关于制订固定资产投资法的探讨
改进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防止新的盲目重复建设
如何正确判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复建设
企业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评估若干原则的探讨
加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
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中的价格问题
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国家参数问题
如何选定基准投资收益率和折现率
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宜划分为两个层次
关于投资项目社会效益评价问题的思考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多部门系统配套政策的支持
三、完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
建立适应新投融资体制需要的国有商业银行投资信贷调查体制
论国有商业银行产业调查与行业信贷政策研究工作的功能作用——兼谈如何加强产业调查与行业信贷政策研究工作
建立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
实施稳健信贷战略确保业务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强化建设银行法人授权管理工作很有必要——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授权管理机制研究(一)
建立法人授权等级统一评价制度提高法人授权的科学性——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授权管理机制研究(二)
建立完善建设银行法人授权传导机制——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授权管理机制研究(三)
建设银行法人授权工作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授权管理机制研究(四)
百强县(市)行经营发展策略与授权管理模式的研究
四、正确选择信贷资金投向
“十五”期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政策应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趋势相适应
关于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趋势分析及若干政策取向的建议
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及相关的金融政策
国有商业银行在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应把握的发展机遇
我国房地产行业:现实问题多,发展前景广
——房地产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西部大开发中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
国有商业银行在西部大开发中把握发展大机遇
中国电信市场的发展潜力
积极发展消费信贷推进新一轮信贷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优选客户挖掘电影行业信贷商机
铁路行业改革趋势判断及银行信贷政策的建议
五、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何以如此——从投资信贷体制缺陷和借款主体经营效益,辨析国有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成因
认识特色找出特点把好固定资产贷款投放第一关——学习王岐山行长《辨析个性,推进改革》一文的体会
剥离不良资产实现银企“双赢”
剥离不良资产热中的“冷思考”
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应关注的四个主要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商业银行改革的终极目标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控制贷款前的风险源头防范信贷风险
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增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能力
如何防范过快的信贷投放所潜伏的金融风险
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六、投资管理史话
通向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
第一家管理长期投资的专业银行——交通银行
“年终一刀砍”的来龙去脉
基本建设的第一个定义
基本建设程序的轮廓——“四阶段”设计
“156项”——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核心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成立
一九五三年的“泻肚子”与一九五七年的“反冒进”
“大跃进”时期的投资包干
“两本账”和投资“层层加码”
调整时期建设银行的“四板斧
大小”三线建设“是怎样上马的?
建设银行的两次撤并与恢复
“八字方针”和“全国一盘棋”
“七千人大会”与“西楼会议”
“三五”计划怎样转上备战轨道?
“四五”计划纲要与新的投资膨胀
第二次投资大包干
“一省一个工业体系
产品经济模式下,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曲折历程
经济评价方法在投资项目决策工作中的初步应用
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在银行项目评估工作中的应用
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第三次飞跃
七、他山之石
国外咨询业面面观
南朝鲜是如何管理投资的
南朝鲜产业银行的信息调查和项目评价工作
法国、意大利银行咨询业务的情况
项目后评价工作考察报告
世界银行是如何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的
德国、瑞士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
收入《投资金融纵横谈》中的七部分文章的内容都是与我所从事的业务工作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或者说,对这些选题内容进行研究思考,是我做好本职业务工作所必需的,不可或缺的。其中的不少研究成果,有的直接转化为业务工作中制度方法,有的成为建立新机制体制的理论参考,有的则引发业界人员对这类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因为此缘故,这些文章所记录的,不仅仅是我本人对该问题的思考研究所得,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业界对该业务领域所探讨思考的理论与实务问题之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