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黄昏
灯火黄昏封面图

灯火黄昏

吕幼安, 王逸虹,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6.5

书籍简介:

本书是由吕幼安中篇小说《魏莎和她生命中的男人》改编而成的长篇小说《灯火黄昏》,故事主要讲述一个平凡的纺织女工魏莎自八十年代横跨到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历史浪潮中,所经历的未婚生子、下岗、再就业等一系列的变故,以及在她身边发生的三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的情感纠葛。全方位地展示了改革开放20年来,国营企业的兴衰,民营企业的成长,以及在时代的变迁中人们生活状态的变化,生活观点的改变。

书籍目录:

前言

吕幼安

文学与时代共振,不是一句抽象的主流口号,而是文学赖以生存的精神之血脉。从文艺生态角度来考察,包括小说在内的一切文学作品,其生态因素无外乎三个,即社会生态、精神生态和自然生态。尤其是社会生态,又是直接影响并催生文学活动的巨大的生态源。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应该是孔子,他的“兴观群怨,,说,虽谈的是文学的社会功能,却也暗示出文学与时代水乳交融的关系。在孔子看来:文学作品要有感染力,必须感发意志;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群居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砥砺;怨刺上政,促使政治改善等。延续孔子观点的,首推白居易,他在与《与元九书》中说得更贴切:“文章合为时为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个“时”和“事”,就是社会生活与时代。其实不光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也一样,那些创建了新文学体式,影响了整整几代人的大师巨匠,如斯汤达、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等,他们留给这个世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除了动人的艺术形象,还有这些形象赖以生存的时间和空间。正如恩格斯谈到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所概括的:“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如此说来,文学与时代同步,记录时代变迁,当时代的秘书,不仅是文学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文学生存发展的历史必然。从这个角度来看《灯火黄昏》,也许能够帮助我们解读这个作品。

重庆出版集团要出《灯火黄昏》的小说,是因为20集的电视剧拍摄完成了,为了配合在全国发行,他们准备出长篇小说单行本,打电话叮嘱我,由我来写序,因为我是这个作品最初的原创,即中篇小说《魏莎生命中的男人》的作者。虽然后来我没有参加电视剧的具体操作,但对于即将问世的长篇小说,应该还是有话语权的,至少能谈点创作初衷,为什么写了这个作品?究竟想表达什么?无论是最初的《魏莎生命中的男人》,还是电视剧《灯火黄昏》,主要人物有四个。

先说女主人公魏莎,美丽善良,命运多舛,因为高中时的初恋,她把自己推入到生存的尴尬里,在发现自己怀孕后,她惊恐不安,但根据小说里的安排,男朋友刘小丰已经牺牲在战场上,怀有烈士遗腹子的魏莎,因为这个最重要的人生转折,从此开始了她的人生颠簸。尽管她恪守着低调做人的底线,仍然摆脱不了舆论和人事的纠纷。这是1979年,正好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伊始,魏莎的命运随着整个国家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包括她后来被动寻子,无奈下岗,以及和丈夫陈军离婚,和徐宏昌结婚等,魏莎一直处在被主导地位,她拼命想掩饰的东西不得已寻子,一旦暴露在光天化H之下,生命的质量就变得更为凝重,她被所谓的命运强劲地推动着,走进了改革开放。在后来的情节里,魏莎所有的行为过程,开始柳暗花明,做人不再低调,并有了短暂的人生升华,因为她遇见了一个叫徐宏昌的男人。

徐宏昌的经历跟魏莎异曲同工,首先是他没有爱情色彩的包办婚姻,他不爱父母强加给他的妻子,而向往真正的爱情,所以他把这个宝押给魏莎,对魏莎进行了长达8年的追逐。徐宏昌处事精明,脑袋瓜灵活,在他的精心运筹下,不到几年,把一个落后乡镇的经济搞活了,成为闻名遐迩的企业家。徐宏昌热热闹闹走南闯北,并锲而不舍追逐爱情,他有血有肉,有棱有角,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很多创业者的共性品质:敢想敢干,精彩与顽劣并存,如果没有这个底线,魏莎也不会被他吸引,正因为有这个底线,徐宏昌才会在如愿以偿跟魏莎结婚后,不久又跟吴美丽勾搭上,这个外表强悍的男人,有着一般男人所共有的硬伤,或叫劣根性,他向往爱情而不懂得如何珍惜爱情,所以徐宏昌注定了要在爱情上颠沛流离。

吴美丽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女人,美丽孤傲,疾恶如仇,为了爱情不惜赴汤蹈火,她爱上厂长的儿子陈军,而陈军后来跟魏莎结婚,可见她对魏莎的幽恨。吴美丽生活的理由似乎就两个字:报复。她报复魏莎时心里一直飘扬着一面旗帜,我也是女人,为什么你能得到的东西我就不能得到?她终于等到了陈军跟魏莎离婚,其后又因为陈军的死,继续变本加厉对魏莎实施报复。吴美丽对魏莎反反复复地报复,构成了她性格的发展史,我们从她性格发展的因果关系中,解读出来的其实是一篇爱情宣言。而陈军的性格,相比徐宏昌,要缺乏硬度。表面上看,陈军的软弱,是因为他经历的肤浅而形成的性格狭隘,无论是作为男人还是作为丈夫,陈军都远不像徐宏昌那么大刀阔斧、游刃有余,但陈军毕竟是陈军,他也有他的固执和善良。

“风始于青萍之末”,值得注意的是,四个男女的情感故事恩恩怨怨展开的背景年代,正好是公元1979年到新世纪的2000年,这很重要,因为在史无前例的变革年代里,魏莎生活的幸福纺织厂,经历了集体所有制向个体经济转换的阵痛,所有的情节不是人为的,而是这个非常时期的历史必然,性格必然。透过普通人的情感经历,来扫描那个急剧变革时期的心路历程,从中折射出属于普通人的生命赞歌,无论是爱情观变异,还是价值观大裂变,都因为有了那个值得讴歌的真情年代而显得非同一般。从这个意义上说,《灯火黄昏》就有了动人的意象:璀璨夺目,热烈欢腾,如同无声燃放的鞭炮,象征着真情之光,生命之火,使我们流连忘返,驻足回眸,仿佛重新回到那段真实的历史,看见了一群青年人在那个激动人心的变革大潮中,敢想敢为、敢爱敢恨的生存状态。他们追求生命的绽放,追求爱情的质量,追求信念,追求理想,因而它不是一般简单意义的情感史,而是一段时代主流历史。

感谢重庆电视台,感谢重庆出版集团,同时也要感谢编剧王逸虹先生,张晓艳、郑霜女士所做的辛勤努力,没有这些情感因素推动,美丽善良的魏莎不可能走上荧屏,也不可能为更多的读者所共识。

2008年5月4日于武汉绿色家园

后记

十年前的一个夜晚,一群年轻的电视人,在结束一个直播活动之后,围着热气腾腾的重庆火锅畅谈理想。豪气飞扬中,他们许下一个心愿:做电视,我们要一直做到电视剧!

那时候,他们还只是一群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是一些普通的电视栏目的编辑或记者。没有人说他们狂妄,也没有人认为他们天真。豪言壮语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交给岁月去丈量。

十年时间,一挥而过。

当生活让很多人关闭了梦想之门,而这群年轻的电视人,一直专注,一直坚持。他们终于在十年之后,迎来了这个心愿的实现。

《灯火黄昏》,这部由重视传媒自己改编、导演、投资千万的电视连续剧历经两年磨砺,在重庆人自己的频道时尚频道闪亮登场。这部反映重庆这座“纺织重镇”的纺织女工们苦辣爱情的电视剧,横跨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间跨度,勾起几代重庆人的集体回忆,迅速获得观众的广泛认可,引起热烈反响。

随后,又迎来了此部作品的出版。

这部由中篇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本后又成为长篇小说的作品,也许还存在阅读起来的诸多不足。但是,执笔的王逸虹老师以及两位年轻的女编剧张晓艳、郑霜,整合的是重庆人自己的故事,凝聚的是一群电视人对重庆这座城市的爱和敬。他们把他们的第一部电视剧,聚焦在了他们所熟悉的重庆,聚焦在了他们所熟悉的年代,以及他们所熟悉的爱情。

《灯火黄昏》的名字是我定的,取自秦观《满庭芳》中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对于这部作品中的人物来说,也许,离别、伤情、追寻真爱,贯穿着三十年岁月的体温,让人无言地感受灯火黄昏……意境也许稍显清冷,却想表达望断高城岁月流转春华秋实之后的另一种宁静与祥和……

这部作品也许还很粗率还不够深厚,但这是他们奠下的第一块心愿的基石。在它之后,距离他们的下一个梦想抵达的时间,我相信,不会比十年更长。

周西庭

2008520

内容摘要:

爱愈深心愈乱。两个人间,哪怕裂了一丁点的细纹,如果不及时用520强力胶给粘上,日积月累,迟早会演变成一枚定时炸弹。这个苦头,上一段婚姻,魏莎是吃够了。
杯中酒微漾,倒映出几张已然不太年轻的面孔。但,那有什么干系!再怎么变,那脸上的每一根线条,都还是那么熟悉,未来的日子,他们仍然要携手同行,风雨无阻。
城市之上,天近黄昏,灯火次第渐亮。远远的,那犹如鸭蛋黄样的夕阳下,彼此能够陪伴着的人影,被温暖的阳光映照着,拉得老长老长一在未抵达尽头之前,已经彼此紧紧地缠绕在了一起。灯火黄昏,生命与爱,得以重新绽放。

编辑推荐:

一个女人的三段感情,两个女人的一生争斗。咫尺天涯,情何以堪?原来,为爱受到的伤害,血糊糊的口子,凭怎么捂,却再也捂不住。唯有灯火黄昏之时,那犹如鸭蛋黄样的夕阳下,彼此能够陪伴着的人影,才是彼此最窝心的温暖。
重庆电视台所属的重视传媒公司投资800万,打造的第一部20集情感大戏《灯火黄昏》于今年2月14日在重庆时尚频道黄金档试播。该剧播出不到一半,已在观众中和网络论坛上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评论,吸引了多家卫视关注。最终,江苏卫视出资1100万击败多家竞争对手,购得了该剧的全国首映权。为此,我社同期出版该剧的DVD影碟和影视小说。该书由武汉著名作家吕幼安中篇小说《魏莎和她生命中的男人》改编而成。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灯火黄昏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6697850
《灯火黄昏》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重庆出版单位重庆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6.5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灯火黄昏是重庆出版社于2008.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