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5.0
泰山,以其独特的宏伟气魄,谱写了人文与大自然的鸿篇巨制交响曲,好似行云流水,山呼谷应,响彻于天地、云霄之间……本书介绍了泰山的历史与文化。
序
导读
第一章“天下第一山”
第二章泰山山门
第三章《鸳鸯碑》诉说
第四章“李、杜”绝唱
第五章泰山“杏坛”
第六章泰山老奶奶
第七章摩崖人文
第八章往事封禅
第九章泰山仙境
第十章1633级台阶
第十一章黑龙潭瀑布
第十二章云步桥诗境
第十三章望秩山川
第十四章泰山景观鸟瞰
第十五章泰山御道
后记
前言
编撰《旅游人文》丛书的初衷很明确,就是为中国特色的大众旅游做一件实事。
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相对于豪富、贵族等少数人出游的大众旅游,始于二次大战之后。所谓大众旅游,是指平民百姓、工薪阶层涌入出游行列,并逐渐成为旅游主体。西方的大众旅游大体上经历过观光游到观光度假游两个发展阶段。大众旅游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旅游业的诞生:大众旅游是旅游史上一个里程碑。
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大众旅游出现要晚了约三十多年,也没有经历过豪富、贵族等少数人为旅游主体的历史阶段。中国大众旅游是在文化传统厚重、文化普及缺失的土壤和背景下,伴随改革开放步伐而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的大众旅游不能同西方大众旅游同日而语。就客体层面而言,厚重的文化传统如何开挖、提升;主体层面而言,旅游人文缺失如何弥补、加深,都成为中国特色大众旅游所要解决的课题。
中国大众旅游在轰轰烈烈中行进,又是在蹒跚学步中流动。三十多年来,大众旅游的实践,渐渐使旅游大众获得旅游知识。可以这样认为,20世纪末叶二十多年的大众旅游,为旅游大众补上了旅游文化的课。在21世纪,中国的旅游大众已不满足“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要“下马观花”了:
他们从单一的观光游进入休闲式观光游,用更多时间解读景观文化;
他们不满足景区里的单调指示牌,要求出现景区标识系统,以求得到景观信息;
他们对静态实景已打不起看劲,渴求动态景观与之配合;
他们甚至希望借助高科技手段,将景区数字化处理,呈现虚拟场景,进一步提高文化档次。
以上种种,归结到一点,就是对旅游景区(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的一种人文企求。基于此,本套丛书作了如下安排:
一是寻觅。即寻觅实体景观中看不见的人和事,对已消失的文化景观,稽古勾沉,虚拟显现。
二是融合。将寻觅到的消失景观与实体景观融为一体,使游人看到古今相通、虚实场景组合的新景观。
三是解读。在新旧景观叙述中,细细道出其中的文化韵味,使游人有所感悟。
本套丛书包括:《足音泰山》、《沧桑长城》、《天下黄河》、《秘闻故宫》、《诗景长江》、《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各个分册的作者努力实现可读性、学术性统一,图文并茂。丛书编委会做了选题、审读的工作。
丛书作者均是上海市民,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作为广义的志愿者,以此作为献给盛会的一份薄礼。
丁季华写于华东师大丽娃河畔寓所
2009年3月18日
后记
窗外,大雪纷飞,如絮、如蝶、如羽,寄托着满腔的希望、无尽的思绪,《足音泰山》就在这上海久违了的大雪天杀青了。
《足音泰山》那苦乐参半、充满艰辛、又让人沉醉其中的写作过程,似乎又历历在目……
2007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丁季华教授召集我们,准备编写一套《新旅游丛书》,力图寻找已消失(遗忘)的文化景观,描述再现景观文化底蕴,重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感悟跌宕起伏的人生旅途。《新旅游丛书》试图采用21世纪的手笔,撰写21世纪的大众旅游丛书,给予21世纪的旅游大众翻阅。
这是一个绝佳的创意,是多元文化要素相互渗透的一种全新文学形式的尝试。我斗胆提出撰写丛书中的《足音泰山》一书。一是感觉富有挑战性,二是加上20世纪70年代末曾在曲阜念过3年研究生,泰山也爬过3次(那时还没索道),自以为还是比较了解泰山的。
然而,实际着手写来,却感到绝非易事。
首先,大吃一惊的是,实在也是我对泰山的文化底蕴知之甚浅。虽说5次攀爬过泰山,然而所有景观都是匆匆而过,鸳鸯碑、王母池、孔子登临坊、五松亭、仙泉、柴望遗风等重要景观的文化背景,居然一无所知。
其次,《足音泰山》究竟是什么?是旅游案内?是历史物语?是抒情散文?还是哲学伦理?似乎都不是,但好像又都要兼容并蓄。
再者,《足音泰山》实在需要体现一种中华精神,是要在总体上去把握泰山景观个性,凸现亮点,发掘新点,诠释旧典,以事说景,借景释事,景事融通,科学地阐析泰山的文化底蕴。
由于没有可以参见的模式,文化多元因素的糅合又极为不易,自己的水平又十分有限,因此《足音泰山》的写作过程相当不顺,一直在磕磕绊绊中摸索着,在摸索中缓缓进行着,又在思索中慢慢修改着,一稿、二稿、三稿……
其间,好多次都觉得难以为继,打算放弃了。多亏了丁季华教授及时给予的鼓励和打气,不断从宏观上和微观上作出许多详细而具体的指导。我们经常一个电话就要打上好几个小时,真是受益匪浅,使得我有了进行下去的勇气,慢慢书稿的轮廓也逐渐清晰起来。
经过8个多月的努力,今天,《足音泰山》终于可以献给读者了。
本书力求图文并茂,为此,泰安市旅游局负责人刘水同志提供了数百张亲自拍摄的最新最清晰的照片以及绘制景观图,其中有许多照片都是在2008年5月去泰山补拍的。这些图片摄影水平之高,内容之丰富,绘制之精细,想必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可以说,本书是我与刘水同志共同努力合作的成果。
由衷感谢丁季华教授、刘水同志、谢宝耿教授、季维龙教授、林正根教授、徐燕萍老师等旅游界、文史专家学者对本书提出的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由衷感谢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的张树同志自始至终给予本书的高度关注和热情支持!
由衷感谢我的九州大学前辈、日本琦玉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小林聪给予本书的诸多宝贵建议。
此外,我在交通大学的学生李灵、侯隽、李寅煦、闫腾达等,也在内容、书名、章节子目的安排等方面提出过不少有益的建议,在此谨表示真挚的谢意!
小书所用资料几乎参照了目前国内网站上所有有关泰山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方面的内容,例如:www.mount-tai.com.cn/、bk.baidu.com、www.taishantour.com/、www.taian.gov.cn/、www.taishanzx.com.cn、www.taishan.com.cn/、www.my0558.com/、www.cts2008.corn/等等,已经尽可能地在各章予以了注明,但仍有嫌细致不够或疏忽漏掉的地方,在此表示由衷的谢意和深深的歉意!由于本书的撰写是一种全新文学形式的尝试,对于多元文化要素的合理配置把握显得十分吃力,小书中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纰漏和错讹,欢迎广大读者热忱地给予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加以改订完善。窗外的雪还在飘飞,喝了一口刚泡好的咖啡,略嫌苦涩,手不觉伸向咖啡伴侣,顿时眼前一亮,伴侣。对,《足音泰山》就是伴侣,是亲近旅游大众的文化伴侣!《光明日报》记者赵秋丽曾在2000年3月23日发表了题为“泰山旅游为何发展慢”一文,其中说道:有着“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美誉的泰山,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旅游业都是有重大影响的。然而,近5年来,全球旅游消费迅速增长,而泰山的游客数量却增长缓慢,特别是海外游客,一直徘徊在每年2万人次以下,且游客滞留时间也在缩短。为什么在全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泰山旅游业徘徊不前呢?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莫振奎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概括了其中的原因。长期以来,有关部门把泰山旅游主要定位在“观光旅游”上。因此不少游人来泰山,就是看迎客松、爬十八盘、坐缆车或看日出。结果,泰山旅游程式化,缺乏鲜明特色,发展之路越走越窄。事实上,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郭沫若
当你打开本书时,你会看到一幅幅泰山鲜活的景色,你会听到又一种亲切的、并不遥远的足音…… 《足音泰山》对文化泰山和自然泰山的景观细节内容描写,不经意间会吸引着你读下去,仿佛走人那7000多级的弯弯山道,将会遭遇那些大多已被人们淡忘的尘封往事…… 朋友,您不想亲自来泰山领略一下这被称作五岳独尊的壮美景观和丰富的新人文旅游吗?! 《足音泰山》通过将实景和想象的糅合,过去和现在的时空回映,形象生动地告诉你这一切。 真如幻境,幻境如真,让你有身临其境的真切感。书中那些超尘出世、仙境般的描绘和历史文化再现,为泰山山水重新增添了一抹奇逸迷人的色彩。 山道就如延续的生命与思想,只有到过、爬过、经历过,你才能体会,才能领悟,这是有价值的回忆与思考。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足音泰山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旅游人文丛书 | ||
9787543939387 《足音泰山》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足音泰山是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于2009.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928.3 的主题关于 泰山-文化史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