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0.0
本书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讲述湖州湖笔制作技艺的历史沿革、艺术特色、保护传承的相关情况。
序言
湖笔概述
【壹】湖笔的含义及原产地
【贰】湖笔简史
湖笔的种类
【壹】湖笔产品分类
【贰】湖笔品种名称
【叁】传统湖笔代表性品种
湖笔制作的主要工序及器具
【壹】湖笔制作主要工序
【贰】湖笔制作主要工具和器物
湖笔制作技艺的特征与价值
【壹】湖笔制作技艺的特征
【贰】湖笔制作技艺的主要价值
湖笔相关传说与习俗
【壹】与湖笔相关的传说
【贰】与湖笔相关的主要习俗,
湖笔制作的历代笔工
【壹】古代著名笔工
【贰】近现代代表性笔工
湖笔制作技艺的现状
【壹】湖笔制作技艺的濒危状况及原因
【贰】湖笔制作技艺的保护措施
附录:有关湖笔史料辨析
后记
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世界发展的历程昭示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作为保留民族历史记忆、凝结民族智慧、传递民族情感、体现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活”的见证,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薪火,就是维护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之源,拥有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掘,早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活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浙江大地积淀了著名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浙江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熠熠生辉、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省项目数量位居榜首,充分反映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彰显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留存于浙江大地的众多非物质遗产,是千百年来浙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浙江地域文化的瑰宝。保护好世代相传的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努力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责任,是建设文化大省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对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历来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重视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为此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制定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保护机制,建立保护载体。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民间老艺人,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无私奉献,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抢救保护了一大批浙江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对我省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逐一进行编纂介绍,集中反映了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成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的出版对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将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保护文化遗产,既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原则,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把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新台阶,促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后记
湖笔作为中国毛笔精品的代表,历来备受关注,关于湖笔的著述、文章多有出版成册或见诸报刊、网络。但是,从“湖笔制作技艺”角度切入的撰述相对较少,内容一般也不容易详尽。本书作为“浙汀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自然必须以“制作技艺”为主要着眼点。因此,内容、结构与其他述介湖笔的著作会有所不同,这也许正可以体现它的特有价值。
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的严肃性和“制作技艺”的高度实践性,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十分重视第一手资料的采集,其中包括对历史文献资料的进一步查证和对笔工生产、生活实践的深入现场调查,力求所述内容真实、可信。因此,本书中许多内容可能是首次得以载录而公之于众,对大家进一步了解湖笔及其制作技艺也许不无益处。但是,由于历史文献浩如烟海,笔工生产、生活实践实在过于丰富、繁细,并非短时间内可以较全面把握,并日.囿于编著者识见,所以书中的错漏舛误肯定多有存在,望方家及广大读者指正。
本书存撰写过程中得到不少个人、单位的帮助和支持:善琏湖笔厂前党支部书记蒋石铭,帮助组织笔工座谈会,帮助联系老笔工并派员陪同上门采访,提供厂内档案资料,并且其本人系笔工出身,直接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素材,付出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善琏湖笔厂厂长邱昌明、王一品斋笔庄经理许阿乔,都给予了热情支持,帮助提供资料、审阅书稿;善琏镇文化站站长吴水霖,多次陪同采访,帮助拍摄了大量的照片;湖州市图书馆副馆长钱志远主动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市图书馆古籍与地方文献室的全体同志,不辞辛劳地多次帮助查找文献资料;中国湖笔博物馆的同志大力协助拍摄照片;编著者所在单位湖州市群众艺术馆更是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在此,对以上提到的个人与单位,以及未能一一提及的许多给予帮助支持的笔工师傅和其他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引用了有关作者的撰述成果,主要有徐华铛、汤建驰的著作《湖笔》,嵇发根的《湖笔历代著名工匠考》等,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的照片主要由善琏湖笔厂和王一品斋笔庄提供,原拍摄者已无从知晓。新照片主要由吴水霖拍摄,征得其本人同意,书中不再一一注明,敬请有关者谅解。
《湖笔制作技艺》编委会主任:宋捷;副主任:张国强;委员:冯伟、王春、程建中。
述介湖笔和湖笔文化的著述已多有见世,而从制作技艺的角度进行较全面的记录、阐述,本书还属发轫之作。其旨意是秉承丛书的总体要求,更生动地展示我省丰富、灿烂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显示其独特魅力的同时激发全社会合力保护的热情。相信它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项目保护工作也具有相当的资料性价值。 湖笔的发源地在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始于晋代,兴于元代。自元代至今的七百余年间,湖笔始终是中国毛笔精品的代表,制作工艺精湛,工序达一百二十余道,它的优良品性集中表现在“尖、齐、圆、健”之“四德”上。正因为湖笔的这种品性,使它深受历代文人的追捧,获得了诸如“吴兴毛颖之技甲天下”的美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湖笔制作技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 ||
9787806867570 《湖笔制作技艺》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杭州 | 出版单位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52 | 印数 | 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