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48.0
本书是动物伦理学讨论中的几本权威著作之一。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立场和观点:首先探讨了动物的意识和动物的福利,作者利用现代生物学的理论揭示了动物在意识上的复杂程度,包括欲望、语言、感觉与行动、文化与信仰等方面,人与动物世界的连续性;同时作者还引用了哲学史上对动物意识的讨论,笛卡尔、拉美特利、怀疑主义、社会进化论等,澄清哲学史上在此问题方面的得失。接着作者又考察了现有的伦理学框架,指出我们现有的道德理论的局限性。具体说,这一考察集中在义务、正义与平等、权利等三个方面。作者力图通过对穆勒、康德、罗尔斯等人的经典理论的考察寻找到动物获得合理权利和道德属性的可能。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我们不能人道地对待动物,其实我们也不能人道地对待人类自己。对动物道德性质的认识程度标志着人类社会本身文明开化的程度。
中译版序2004年版序第一版序第一章 动物的意识 1.笛卡儿的否认 2.对笛卡儿的无效质疑 3.简约原则 4.拉美特利的反驳 5.语言检验 6.怀疑论 7.进化论与意识 8.笛卡儿的垮台 9.关于动物意识的累积论证 10.哪些动物具有意识? 11.总结
中译版序2004年版序第一版序第一章 动物的意识 1.笛卡儿的否认 2.对笛卡儿的无效质疑 3.简约原则 4.拉美特利的反驳 5.语言检验 6.怀疑论 7.进化论与意识 8.笛卡儿的垮台 9.关于动物意识的累积论证 10.哪些动物具有意识? 11.总结第二章 动物意识的复杂性 1.信念一欲望理论 2.语言与信念 3.信念的内容 4.三个反对 5.动物意识的复杂性 6.总结第三章 动物的福利 1.动物的自主性 2.利益 3.好处 4.伤害 5.死亡 6.家长主义与动物 7.安乐死与动物 8.总结第四章 伦理思考与伦理理论 1.对道德问题的无效回答 2.理想的道德判断 3.评价道德原则的标准 4.后果主义伦理理论 5.非后果主义伦理理论 6.对伦理理论的评价 7.总结第五章 间接义务观 1.间接义务观与直接义务观 2.道德主体与道德病人 3.纳维森的观点:理性利己主义 4.罗尔斯的立场:契约论 5.康德的立场:作为目的本身的人性 6.所有间接义务观的道德武断 7.总结第六章 直接义务观 1.禁止残忍一要求友善的观点 2.享乐主义的功利主义 3.偏好功利主义 4.辛格支持素食主义的根据 5.功利主义与物种主义 6.总结第七章 正义与平等 1.关于正义的功利主义理论和至善论 2.具备平等价值的个体 3.“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 4.固有价值与对尊重生命 5.固有价值与生命主体标准 6.正义:尊重个体的原则 7.规则功利主义与正义 8.捍卫尊重原则 9.伤害原则的推导 10.总结第八章 权利观点 1.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 2.要求和有效的要求 3.获得性义务与非获得性义务 4.尊重原则与得到尊重对待的权利 5.道德病人的权利 6.反对观点集萃 7.压倒不受伤害的权利 8.道德病人的无辜 9.数量重要吗? 10.最小压倒原则与恶化原则 11.为什么副效应并不重要 12.对其他反对的回应 13.补遗 14.总结第九章 权利观点的含义 1.为什么素食主义是我们的责任 2.为什么打猎和捕猎错误 3.对濒危物种的关切 4.反对科学中的动物使用 5.总结索引后记
这是一本诞生于当代的哲学经典,而且在两个方面都是无可争议的典范:其一,在其哲学理论上,雷根鲜明强烈地主张,我们对动物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的道德义务。从亚里士多德以来无数哲学家都严肃地思考过动物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但直到雷根的这本著作,才真正使这个伴随人类思想数千年的问题得到了系统完整而雄辩的理论阐明。当我们对人类的权利越来越形成广泛共识之后,对于动物权利的探讨将成为这个世纪我们最关切的问题之一,就像罗尔斯的《正义论》之于人的权利一样,该书将为未来动物权利的深入推进提供灯塔式的导引。 其二,该书在论证方法上体现了体大思精、严谨雄辩的思辨风范,一改以往许多思想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轻蔑、武断、情绪化或先人为主。作者以规范的逻辑和思辨技巧逐一驳斥了动物只有本能无法思考、没有意愿、没有信念、意识简单等观点,以及其他种种对动物权利的康德主义、功利主义、商业主义、女性主义的质疑和批评。雷根的这本著作超越了辛格的《动物解放》,以其智慧的力量为动物保护主义理论赢得了尊重。 当然,阅读这本书将会是个巨大的挑战,这说明:第一,“动物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本身确实是一个需要严密论证的复杂问题;第二,我们对这一主张的成见何其顽固,这不仅需要我们放弃通过虐待和屠杀动物获取的利益,还需要我们在道德上尊重它们,它们不是食物、宠物、财物、观赏品、实验品……
该书是动物伦理学讨论中的几本权威著作之一。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立场和观点:首先探讨了动物的意识和动物的福利,作者利用现代生物学的理论揭示了动物在意识上的复杂程度,包括欲望、语言、感觉与行动、文化与信仰等方面,人与动物世界的连续性;同时作者还引用了哲学史上对动物意识的讨论,笛卡尔、拉美特利、怀疑主义、社会进化论等,澄清哲学史上在此问题方面的得失。接着作者又考察了现有的伦理学框架,指出我们现有的道德理论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