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5.0
本书由十个北京市老干部的访谈和十个人的经历记述组成,他们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以及主导者。通过口述史的方式,作者将1978年前后人物、历史重现,使一些历史真相得到补充、证实,对于改革开放研究有重要史料价值。
访谈篇:我们这一代的追忆和反思
刘导真理标准讨论在北京必须补课
刘涌这一年,我回到北京市公安局
柴泽民从驻美联络处主任到首任驻美大使
王笑一我们也要走出去
白介夫亲历“天安门事件”平反与筹建职教、自考等
刘冰解铃还需系铃人两封信引发的政治地震
李昭平凡与不平凡
张廉云我们这些民革老党员们
王大明1978年的变与不变
王雅琪歌剧重演,我们必须重新排练
记录篇:命运在这一年发生改变
杨西光公道有铁证,私欲存是非
葛佩琦我是胡耀邦平反的两千零一人
杨显东第一个揭开大寨盖子的洋博士
裴定一1978年首批公派留学生
李冬民“文革”结束了。冤案仍在继续?
张晓山胡风的儿子终于可以上大学了
陈景润1978年的全民偶像
张扬人民才是最终裁判者手抄本《第二次握手》的平反
汪国真一抹淡淡的诗意
黄帅小学生的昨天和今天
前言
1978年的中国,再次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向何处去?怎么去?这是一个从上到下都在思索和关注的大问题。
经历了风云变幻的30年,回首1978年,人们对当时有着怎样的记忆?他们是如何来评价这个时代?本书以1978年的记忆为主题,汇集十名北京“领导”的访谈和十名“普通人”的经历记述,追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的变迁以及个人命运的转折,力图从不同个体的视角来反映1978年中国的变迁、当时人们的思考及这个时代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
1978年,人们都在思考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如果在1978年横地切下一刀,露出的横截面是怎样的一幅风景?
1978年的中国,“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两年,有些事情已经明显变化,有的事情还没有变。人们都在思考,都有各自的想法。有多少人能预见历史将在这一年来一个180度的大转身?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北京市当时面临着怎样的一个局面?
当时的北京市领导干部,私下如何看待“文革”与毛泽东的个人功过?
如何认识对真理标准的讨论以及“两个凡是”问题?
率先为“天安门事件”平反,是在怎样的背景和思考之下?
在长达十几年的“学习”和“改造”后,被打倒的“右派”、民主党派以怎样的心情走到1978年并开始恢复工作?
国门初开,面对东西方的客人,我们打算用什么样的方式迎进来,又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走出去?
文艺界开始复苏,传统剧目、伤痕文学,又是怎样呈现出新旧时代的交替?
回城知青要上学、要就业,北京市怎么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采访了十位当年在岗的北京市中上层领导,他们分属宣传、公安、外交、经济、教育、文艺、社会等各个部门。作为众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这些令人尊敬的老者将他们各自亲历、亲闻、亲见的历史片段毫无保留地呈奉,他们坦诚而真实的回答表明,一切皆有先兆,大转身的思想背景和群众基础已经具备。这是本书的第一部分“访谈篇:我们这一代的追忆和反思”。
1978年,命运开始转变
个人的命运往往是时代大背景的最好反映。当1978年前后一系列大事发生时,大时代下的普通民众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迎接这个转变。
1978年,初任《光明日报》总编辑的杨西光,在“真理标准大讨论”、“天安门事件”平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8年,被错划的老“右派”葛佩琦鼓足勇气来到作为“党员之家”的中组部。
1978年,农学家杨显东来到山西大寨,决心顶住压力揭开大寨盖子。
1978年,作为首批中国公派留学生,裴定一赴美留学。
1978年,在长安街上刷为“坚决要求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坚决要求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大标语的李冬民仍在狱中。
1978年,胡风的儿子张晓山终于可以上大学。
1978年,陈景润成为全民偶像。
1978年,监狱中的张扬见到了来自《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抓住了“平反”的契机。
1978年,高考恢复,汪国真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
1978年,“文革”中的著名的“小学生”黄帅正在准备高考。
对这些人来说,1978年到底给他们带来怎样的转变?他们有过什么故事?后来又遭遇了什么?我选择并简要记述了上述十位“平凡”人物的经历。他们当初或者是“四人帮”的“红人”,或者是“右派”、“反革命分子”,或者是插队知青、兵团战士,甚至“狗崽子”、“黑五类”……无论他们的经历有多么不同,他们的人生确实是从1978年前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是众多普通人的代表,也是时代变迁最有力的证明。这是本书的第二部分“记录篇:命运在这一年发生改变”。
1978年,大转折的象征意义
1978年是新旧时代的转折之年,旧时代的告别不是遽然转身,而是逐渐隐退;新时代的来临不是骤然降临,而是酝酿生发。
1978年,作为一个代表着新旧交替的时代符号,不仅包括1978年这一年。它是一个特殊的时段,上可溯及1976年10月6日的“四人帮”倒台,甚至可溯及1975年邓小平抓全面整顿时期,下可溯及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甚至可溯及整个上世纪80年代一直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理论的1992年党的十四大。这是一个探索中国向何处去的时间段,日后的很多探索,在1978年就有了伏笔,就定下了基调。
因此,书中所讲述和记录的人物和事件,不仅限于1978年。本书从一人一事谈起,从一个年代切入,想要说明的是一个特殊时代的性格和特征,想要呈现的是一种时代和命运交相呼应的社会形态。
作为一位年轻的史学工作者,对于访谈和记述,我没有作过多修饰,只是平实记录并补充史料,目的是尽可能保存和重现部分历史面貌。希望读者能从这样一个真实的视角看到一些事实,了解一些真相,感受一个时代的跃动。
本书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必有纰漏和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苏峰
2008年6月于团结湖畔
1978年的中国,再次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向何处去?怎么去?这是一个从上到下都在思索和关注的大问题。经历了风云变幻的30年,回首1978年,人们对当时有着怎样的记忆?他们是如何来评价这个时代?本书以1978年的记忆为主题,汇集十名北京“领导”的访谈和十名“普通人”的经历记述,追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的变迁以及个人命运的转折,力图从不同个体的视角来反映1978年中国的变迁、当时人们的思考及这个时代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 1978年,作为一个代表着新旧交替的时代符号,不仅包括1978年这一年。它是一个特殊的时段,上可溯及1976年10月6日的“四人帮”倒台,甚至可溯及1975年邓小平抓全面整顿时期,下可溯及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甚至可溯及整个上世纪80年代一直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理论的1992年党的十四大。这是一个探索中国向何处去的时间段,日后的很多探索,在1978年就有了伏笔,就定下了基调。 本书所讲述和记录的人物和事件,不仅限于1978年。本书从一人一事谈起,从一个年代切入,想要说明的是一个特殊时代的性格和特征,想要呈现的是一种时代和命运交相呼应的社会形态。【作者简介】 苏峰,湖南人,法学硕士。现职于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曾参与编著《北京记忆》(北京口述历史丛书第一辑)、《村官说村史》、《北京改革开放简史》、《北京改革开放三十年》、《改革开放话北京》、《中国共产党北京市重要会议概要》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1978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2117648 《1978》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5000 |
1978是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08.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19.1 的主题关于 改革开放-史料-北京市-1978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