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8.0
十年前,本书作者曾参与发起组织“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史学”研讨会,纪念梁任公先生发表《新史学》一百周年,酝酿在多学科对话的基础上拓展出当代史学研究的新境。十年后,当代新史学地图略显雏形,作者把凝聚数年的思考汇集成册,内涉儒学作为地方性知识的作用,清朝统治合法性的来源,医疗史与现代政治建构的关系,以及对中国社会史研究趋势的批判分析等反思性内容,勾勒出一条颇具启发性的方法论探索轨迹。
自序
上编 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儒学
“儒学地域化”概念再诠释
一 “儒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进行“道德实践”的问题
中华帝国气质的变化与“道德主义”的兴起
“讲学”以“正君心”:道德实践的发蒙
“儒学地域化”的底层实践:道德约束转化为治理规范
“儒学地域化”的危机及其在近代的残存形态
赘语:道统的坍塌
二 近代“东亚”的构建与儒学的命运
“东亚”概念的含混性
中国“华夷秩序观”的文化遗留与民族国家理念的冲突及其调适
中国构造“东亚”想象的历史与现实基础
日本的“脱亚”心态及其历史根源
韩国的位置
自序
上编 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儒学
“儒学地域化”概念再诠释
一 “儒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进行“道德实践”的问题
中华帝国气质的变化与“道德主义”的兴起
“讲学”以“正君心”:道德实践的发蒙
“儒学地域化”的底层实践:道德约束转化为治理规范
“儒学地域化”的危机及其在近代的残存形态
赘语:道统的坍塌
二 近代“东亚”的构建与儒学的命运
“东亚”概念的含混性
中国“华夷秩序观”的文化遗留与民族国家理念的冲突及其调适
中国构造“东亚”想象的历史与现实基础
日本的“脱亚”心态及其历史根源
韩国的位置
结论:“东亚”想象的谱系
中编道统?政统的历史构造与兴衰轨迹
三“文质”之辨与中国历史观之构造
“文质”之辨与“三代”黄金期的建构
是“反智”还是“反知”?
“文质”辨析与明清易代
“文质”之辨仅仅是对历史黄金期的复归吗?
四 清朝统治的合法性及其治理技术
清朝统治合法性的阐释与清史研究新境的拓展
清朝“大一统”话语与早期全球化视野
清朝的治理技术与官员的政治执行力
如何从新的角度观察“身体政治”
五 超越“汉化论”与“满洲特性论”
“新清史”与“旧清史”研究路径的差异
“新清史”研究的盲点之所在
清史研究出现第三条道路的可能性
余论:我看“大一统”历史观
六 中国艺术表达中的“隐喻”传统与历史写作
史学危机与“隐喻史”研究的兴起
……
下编 超越“地方性”:思想与方法
本书荟萃了作者近十余年间对此问题的持续思考,是史学界努力建立新研究范式的一次卓见成效的尝试。当代历史研究,在突破旧有意识形态的控制之后,又亟待超越学科专业壁垒,建立起与当代思潮变动之间的关联,进而具有广阔的视野、通达的问题意识及超越局部事件的洞察力。
本书荟萃了作者近十余年间对此问题的持续思考,是史学界努力建立新研究范式的一次卓见成效的尝试。当代历史研究,在突破旧有意识形态的控制之后,又亟待超越学科专业壁垒,建立起与当代思潮变动之间的关联,进而具有广阔的视野、通达的问题意识及超越局部事件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