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
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封面图

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

朱巧云,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书籍简介:

叶嘉荣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界首屈一指的国际知名专家,本书对其中西融合,自我体系的研究方法和对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贡献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介绍:

朱巧云,女,1971年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文学博士。现执教于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中文系。主要从事海外华人诗学的研究,教授《文学概论》、《艺术概论》等课程。在《文艺理论研究》、《江苏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暨南学报》、《宁夏社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走近迦陵 第一节 自我放逐与诗意人生:叶嘉莹的经历和著述 第二节 “混沌之思”与启示意义:叶嘉莹的诗学理想与诗学研究价值 第三节 多重视角与拓展空间:研究现状及本书的选题依据 第四节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本书结构第二章 对话诗学:叶嘉莹比较诗学理论 第一节 主要观点及诗学动因 一 异域之光,堪借照焉 二 “求同存异”、“择其需要而取之”、“中西融合” 三 “喧宾不可以夺主” 第二节 理论价值 一 有助于建立新文学批评体系 二 对中国文学、文论走向世界有积极的启示和理论意义 三 对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前言第一章 走近迦陵 第一节 自我放逐与诗意人生:叶嘉莹的经历和著述 第二节 “混沌之思”与启示意义:叶嘉莹的诗学理想与诗学研究价值 第三节 多重视角与拓展空间:研究现状及本书的选题依据 第四节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本书结构第二章 对话诗学:叶嘉莹比较诗学理论 第一节 主要观点及诗学动因 一 异域之光,堪借照焉 二 “求同存异”、“择其需要而取之”、“中西融合” 三 “喧宾不可以夺主” 第二节 理论价值 一 有助于建立新文学批评体系 二 对中国文学、文论走向世界有积极的启示和理论意义 三 对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具有借鉴作用第三章 中西融合、自成体系:“兴发感动”说 第一节 “兴发感动”:创作缘起与动力 一 “兴发感动”的缘起 二 创作的基本动力 第二节 “兴发感动”之作用:诗歌本质与传承 一 诗歌的本质 二 伦理价值 三 感发生命,生生不已 四 “兴发感动之作用”提出的缘由 第三节 “能感之”、“能写之” 一 “能感之”与“能写之”的要素及其关系 二 赋比兴及其与西方理论的比较 三 批评的两种标准第四章 历史和美学的批评:词的审美特质及其成因 第一节 词审美特质的追问 一 四类词之演进与词的审美特质 二 感性诗评的理性总结 三 词本体论的完善与词史的重构 第二节 女性主义的视角:词审美特质成因的分析 一 词的女性叙写 二 阐发研究的例证与词学研究的理论意识 第五章 古典诗词的阐发研究 第一节 客观、纯美论温词 二 安恬静穆的客观美 二 纯粹无意的形式美 三 解惑与误读 第二节 馨香不泯梦窗词 一 时空交错 二 感性修辞 三 正解与错释 第三节 诗歌阐发的其他例证 一 解读《古诗十九首》 二 李商隐研究的两种角度第六章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词论家研究 第一节 常州词派新检讨 一 梳理传统与平行研究 二 庐山之外看庐山 三 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 王国维文学批评透视 一 王国维美学观念之影响研究 二 《(红楼梦)评论》之评论 三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分辨 四 “写境”、“造境”与“理想”、“写实”之分析 五 王国维“能出”、“能入”之说和西方游戏说之关系 六 王国维评词方式的西方观照 七 王国维文学批评研究评略第七章 叶嘉莹中西融合的诗学研究渊源 第一节 心仪冥契王国维 一 叶嘉莹的“王国维情结” 二 王国维学术观点的启发 三 王国维批评方法的影响 第二节 受业师法顾羡季 一 师生情缘 二 顾随讲解方式的熏陶 第三节 漂洋过海时域异 一 台湾“现代风”潮流之影响 二 西方理论的直接影响 三 异域中的“根生”情怀第八章 迦陵批评特色及诗学贡献 第一节 批评特色 一 “混沌之路”的探索 二 批评方法的多元化 三 主诚和认真 第二节 诗学贡献 一 对话中的超越:“兴发感动”说的创新意义 二 词学贡献 三 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附录一 笔者发表的相关论文 试论叶嘉莹中西比较诗学理论 故园千里隔休戚总相关 中国大陆叶嘉莹研究述评附录二 叶嘉莹著述年表 一 论文 二 著作附录三 中国大陆研究叶嘉莹论文目录后记

内容摘要:

总括本书八章的内容,可以分成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本书的第一章,介绍了叶嘉莹的经历、著述、诗学理想,并由学术界研究叶嘉莹的现状引出本书的研究视角、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论述结构。 第二部分即本书的第二、三两章,探讨了叶嘉莹的诗学理论。第二章阐述了叶嘉莹中西比较诗学理论;第三章对叶嘉莹中西融合、自成体系的“兴发感动”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两章的论述旨在凸显叶嘉莹在诗学理论建构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叶嘉莹以西方理论解读、观照中国古典诗词和文论的批评实践,这部分又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分析了叶嘉莹对词的美学特质及其成因问题的论述,从本体研究的角度显示叶嘉莹词学研究的意义;二是对叶嘉莹以西方理论解读中国诗词的几个案例进行了剖析;三是就叶嘉莹以西方理论阐发张惠言、王国维词学研究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讨论。 这一部分的研究,既是对前文叶嘉莹比较诗学理论的呼应.也是一种检验,同时也彰显叶嘉莹在阐发研究中的贡献。以上是本书第四、五、六章的内容。 第四部分即本书的第七章,追溯了叶嘉莹中西融合的诗学理论和批评特色的渊源。 第五部分即本书最后一章,对叶嘉莹的批评特色、方法进行了,总结,从跨文化的视角考察了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的创新之处以及她在词学研究和比较文学方面的贡献。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9787500472018
如需购买下载《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8.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的主题关于 叶嘉莹-诗歌--文学理论-文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