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9.0
《中国戏剧史》在占有大量材料和田野考察基础上对我国戏剧发展的历史作了细致的梳理,主要从中国戏剧诞生、演变的角度,对中国戏剧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颇为深入、自成体系的研究。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序言
凡例
导言 视点与方法
第一章 戏剧的产生
引言 乡村祭祀礼仪向文艺/戏剧的转化
1.戏剧形式的出现——“春祈”社祭中的戏剧成分
2.戏剧内容的形成——“秋报”社祭中的悲剧因素
第一节 神灵降临的祈福礼仪——由附体演出、福神舞蹈向庆贺戏的转化
1.原始的附体形式
2.经过美化的附体形式
3.具有象征意义的附体形式
第二节 驱邪、逐疫的攘灾礼仪——从“傩神武技”到“角抵戏”、“武打戏”
第三节 针对“孤魂”、“冤魂”的镇魂礼仪——由僧侣、道士主导的祈福礼仪向悲剧的转化
1.针对英灵、英雄的镇魂祭祀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序言
凡例
导言 视点与方法
第一章 戏剧的产生
引言 乡村祭祀礼仪向文艺/戏剧的转化
1.戏剧形式的出现——“春祈”社祭中的戏剧成分
2.戏剧内容的形成——“秋报”社祭中的悲剧因素
第一节 神灵降临的祈福礼仪——由附体演出、福神舞蹈向庆贺戏的转化
1.原始的附体形式
2.经过美化的附体形式
3.具有象征意义的附体形式
第二节 驱邪、逐疫的攘灾礼仪——从“傩神武技”到“角抵戏”、“武打戏”
第三节 针对“孤魂”、“冤魂”的镇魂礼仪——由僧侣、道士主导的祈福礼仪向悲剧的转化
1.针对英灵、英雄的镇魂祭祀
2.针对幽鬼、冤魂的镇魂祭祀
第二章 戏剧的萌芽
引言 戏剧萌芽的历史进程
1.先秦汉魏六朝时期(潜伏期)——古代社祭的结构
2.唐一五代时期(萌芽期)——社邑、义社的质变
3.北宋一南宋时期(初期)——迎神赛会的环境
第一节 庆贺剧的萌芽
1.巫觋礼仪转向歌舞文艺
2.参军戏(歌舞戏)的形成
3.院本的形成
第二节 角抵戏、武戏的出现
1.古代宫廷的追傩礼仪和戴面具队列
2.唐宋时期的乡村逐疫礼仪和角抵、武技
第三节 镇魂戏剧的出现
1.孤魂祭祀的形成
2.英灵镇魂戏的出现
3.冤鬼镇魂戏的出现
第三章 巫类舞戏的传承
引言 追傩类戴面具舞戏——演唱词话、诗赞类舞戏的传承
第一节 乡傩的舞戏化
1.乡傩中的追傩武技
2.乡傩中英雄舞戏的形成
3.乡傩中冤魂舞戏的形成
第二节 堂傩的舞戏化
第三节 市傩的舞戏化——灯戏图卷
第四章 元代戏剧的形成
第五章 明代戏剧的质变
第六章 清代戏剧的展开
第七章 近代商业戏剧的形成
索引
日文版后记
中文版后记
作者小传
译者小传
校译者小传
日本对中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开始偏重于正统文学,至于戏曲之类通俗文学,迟至17世纪或稍早方引起注意。20世纪以来东京大学盐谷温教授、京都大学青木正儿教授,在中国戏曲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得到学术界的公认。田仲一成编著的《中国戏剧史》对中国戏剧史作了深入的研究。
日本对中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开始偏重于正统文学,至于戏曲之类通俗文学,迟至17世纪或稍早方引起注意。20世纪以来东京大学盐谷温教授、京都大学青木正儿教授,在中国戏曲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得到学术界的公认。田仲一成编著的《中国戏剧史》对中国戏剧史作了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