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之恋
菩提树之恋封面图

菩提树之恋

沙粒, 著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9.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反映陕北农村改革开放30年对青年男女思想和观念的彻底改变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表现了农村青年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精神和乐观心态。

书籍目录:

前言

我必须努力写下去,这是上苍赋予我的使命,因为,在有生之年的那么多灾难中,代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上苍太偏袒和厚爱我了,我必须不负厚望,应该开始了。

《菩提树之恋》从20世纪70年代一直到现在,时间跨度三十多年,地域跨越南北,主要以杨飞和路爱玲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将路世忠、杨振业两个家族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反映陕北黄土高原城乡这一时期的发展、变化。

主人公杨飞和路爱玲经历许多生死磨难,终于使小家衣食得以保障,慢慢有了发展,两个人又开始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奋斗,却因为繁忙缺少了沟通,为家族的琐事磨淡了爱情,导致网恋,致使悲剧发生,最后却发现心底的真爱还在……

当然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社会大背景的影响。我不想谈论政治,作品中社会大环境只是主人公生活的场所。

从早恋写到网恋。

从简易土公路写到高速公路。

从土坯房写到楼房。

从煤油灯写到电灯。

从信件写到电话、手机、电脑、网络、Email。

我一直欣赏一句话:思考久了,流淌在纸上的是血!我就是怀着这样的感情写出这部长篇小说的。

希,不负心之所望。

望,完满心之所希。

沙粒

2004年12月9日

后记

历史时段上的悲歌

沙粒勤奋,好学,上进心强。

《菩提树之恋》是一部可读之作,我看到了一位文学爱好者,正昂然步入文学殿堂。

以前,我并不认识沙粒。20世纪90年代,我在定边县张宝生先生主编的《金三边》报上发表了些文章,沙粒读后给我写过几封信,表示认同和赞扬,并勉励我多写多发表。几年后,沙粒突然来看我,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我淡漠地表示赞许。因为我知道,当今中国,写长篇小说已经成了一种风尚,作者爱写,出版社爱出,各有目的罢了,但读者一方却并不那么热心。一是大家都很忙,谁有那么多闲时间捧一部巨著优哉游哉地去读呢;二是价钱很贵,谁又有那么多钱去买呢;三是内容或平庸或奇奇怪怪,谁又有那么多心血情思往它身上花呢。所以我判断沙粒之所以写长篇小说也是为了追风,可能要陷入同样的境地:热一头,冷一头,不会有多大效果。不久,沙粒又来了,抱了一大摞草稿让我把脉。我一数是十二本,就是我们老师备课用的大教案的十二本。沙粒说计划写三部,这十二本是第一部中的一部分,我又淡漠地笑了笑,让其放下我抽空读。其实我打算翻一翻,以回报沙粒对我的尊重,然后退回去,想其从此不写最好,能写也好,年轻人嘛,练练笔未尝不是好事。

冬日的下午,阳光懒洋洋地照进了我的办公室,我备完课,觉得这一摞稿子已经放了好几天了,该看一看退回去了。随手翻开第一本有心无心地看完了,又翻开弟二本仍然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感觉是平,主人公路爱玲和杨飞平常得和我从教二十多年所接触的中学生没啥两样。我不打算再往下看了,准备退回。但老师的责任心又让我觉得不该这么轻率地对待,毕竟是个文学爱好者,尤其是沙粒在家里经营着一个小店,赚钱应该是潮流,竟然还有爱好写作这份雅兴,实属难能可贵,我应该予以关注和支持,既拿来了,不妨多看几本。结果不久,我完全走进了书稿,它深深地打动了我,吸引了我,震撼了我。我没有退稿,而是赶快打电话说:写得相当不错,赶快往下写,手头有写好的,就快送过来,我等着读。沙粒很平静,说自己很忙,只是早晨起来写一个多小时,晚上小店关门后写到十一二点,忙得很,就停下不写。我说不能停下,一定要写,我要通读。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沙粒就送来几本,一直送了三十多本,我全部读完了,感觉是一本好书,是历史时段上的一首悲歌。

我不会鉴赏文学作品,尤其是对小说,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都不敢评头论足,只是凭感觉,它打动了我的心,我就认为是好作品。书稿打动了我的心,所以我认为它值得一读。至于说是什么内容打动了我,我想无非是小说中的人和事;至于说小说中的人和事又为什么能打动我,我想读者朋友还是自己去读,去感受吧,我不愿作过多的介绍和评论。还是池莉的那句话:有了快感你就喊。这句话很实在,很平常,很符合生活的实际,如果说它是滥俗的,低级的,下流的,那是因为你想得太多了,或者说你对“雅”懂得太多了。懂得多未必是好事。懂得多你就要拿上许多清规戒律去框定阅读对象,限制阅读对象,以致于扼杀阅读对象。但愿读到本书的朋友,不要居高临下地用文学的条条框框去审视它,评判它。它至少会让你体验到那个时代那个地域上的社会生活,尤其是那个时代那个地域回乡高中毕业生艰难的生活经历,悲怆的爱情经历。不要认为书中所写的一切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那样的艰难生活,那样的悲怆爱情在那个时代那个地域上完全可能发生。这部长篇小说是沙粒的处女作,是原生态的文学作品。

读完书稿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路爱玲、杨飞的形象依然鲜活地浮现在我的脑海。尤其是路爱玲,她软弱,让我同情;她质朴,让我挚爱;她善良,让我感到伟大;她与命运和环境不屈地抗争,让我时常想起陕北高原的雄浑与壮阔。那里沟壑纵横,山势绵延,山坡上开放着许多无名花,一年一度,生生灭灭,亘古不变。那些花很小,小得让人怜惜,其实你的怜惜是自作多情,它并不软弱,它不需要你的同情,它就是那片土地上开放的花朵,它的开放并不是为了你的欣赏,而是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完成生命的一个辉煌过程,你欣赏也罢,不欣赏也罢,它总是要开放的,而且开放得很灿烂、很惬意、很实在。路爱玲就是这种不爱张扬的无名花。

小说将要出版了,沙粒让我写点什么。我一介教书匠,何名之有?本不该应允承诺,但其请之再三,我当然不该推辞。当今社会炒作成风,沙粒不请名人作序,而请我这庸碌之辈,大概无意炒作,正合我心。书出版了,进入社会,作者应冷静地观察,倾心听取读者的批评意见,以期不断修炼、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它也许不会带来丰厚的利益回报,反而可能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麻烦,作者应勇于承担。

文学作品是虚构的,你如果觉得它和真实的一样,那说明作者的虚构能力很强,艺术驾驭能力很强。你只能叹服作者的才能,而不要对号入座,非要说路爱玲是谁,杨飞是谁,他们谁都不是,就是他们自己,是从作者心中走出的一对恋人。

以上所述,唠唠叨叨,不成体统,水平有限,如此而已。

2007年12月20日

内容摘要:

  青春萌动期的少男少女因为相似的家庭背景产生共鸣,历经磨难与挫折终于共结连理,然而……这不是一段普通意义上的恋情,它关乎青春、伤痛、早恋、理想、成长、责任等,同时还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原生态黄土文化风俗,以及改革开放对生产力和人性的解放的历史画卷。本书从20世纪70年代一直到现在,时间跨度三十多年,地域跨越南北,主要以杨飞和卢爱玲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将路世忠、杨振业两个家族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反映陕北黄土高原城乡这一时期的发展、变化。  本书从20世纪70年代一直到现在,时间跨度三十多年,地域跨越南北,主要以杨飞和卢爱玲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将路世忠、杨振业两个家族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反映陕北黄土高原城乡这一时期的发展、变化。  小说紧紧抓住人物的性格来表现人物的命运,让人觉得难以承受又合情合理。本来也是一对有才华、有梦想的热血青年,却承受了少年时的孤独,青年时的彷徨,生活的艰辛和对自己命运的无法把握,世俗的眼光和家庭的不理解,打击着他们,令他们窒息,甚至要将他们遇到死亡的境地,但性格中对人性善良的认识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一次次救了他们。【作者简介】  沙粒,女,生于20世纪70年代。陕西人。我知道自己只是一粒沙,谁会在乎一粒沙,谁会在乎一粒沙的感受呢?这一粒沙,能否被河蚌吞食,经受得起千百年磨练,变成珍珠?这一粒沙,能否钻进恶人的眼中,让他无所适从?这一粒沙,混和着水泥,建在高楼大厦的墙壁;还是这一粒沙,永远躺在沙漠,迎着烈日、风雨,做着属于自己的梦……管它呢,有爱,有责任,就有光芒,就有幸福;有奋斗,有梦想,就有收获,就有希望。莫问山有多高,路有多长!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菩提树之恋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27037538
《菩提树之恋》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银川出版单位宁夏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装帧平装
页数 540 印数 5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菩提树之恋是宁夏人民出版社于2008.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