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重构
反思与重构封面图

反思与重构

曾发荣, 著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对20世纪90年代大陆新诗发展的状况做较全面的回顾与反思。

作者介绍:

曾方荣,男,1965年8月生,湖南邵东县人。1988年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随后分配到邵阳师专中文系从事写作教学工作至今。期间1991-1992年在华东师大中文系进修文艺学研究生课程,1999~2000年在武汉大学巾文系做国内访问学者,师从陆耀东先生从事诗歌研究。现为邵阳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写作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曾先后参编各类著作6部,在《人民日报》、《外国文学研究》、《写作》及台湾《乾坤诗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并创作发表散文诗歌100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 关于“90年代诗歌”的命名

上篇 20世纪90年代诗歌生态的回顾与反思

第一章 诗性的缺失与读者的缺席——90年代诗歌之整体观照

一 诗人的死亡

二 非诗的年代

三 探索的歧路

四 读者的缺席

五 辨证的反思

第二章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自由吟唱——90年代诗歌的“个人化写作”

一 “个人化写作”的实质

二 “个人化写作”的表征

三 “个人化写作”的误区

第三章 淡化了的抒情——90年代先锋诗歌的叙事向度

一 在叙事中发现了的诗意

二 “从身边事物中发现需要的诗句”

三 诗意言说方式的陈述性强化

四 叙事策略的收获与迷失

第四章 寂寞的守望——90年代的“知识分子写作”

一 “知识分子写作”者的“知识分子写作”

二 知识分子精神的坚守

三 灵魂之痛的孤独诉求

四 技术性与专业性的强调

五 “知识分子写作”的困境与不足

第五章 自由的狂欢——90年代的“民间写作”

一 “民间写作”的写作理念

二 向世俗化的生活彻底敞开

三 向生活化的口语逼近

四 探索路上的误区重重

第六章 走出“黑夜”后的自由书写——90年代的女性诗歌写作

一 “黑夜”意识——女性诗歌的登场

二 从女人到人——走出“黑夜”后的个人化写作

三 从独白到叙事——言说方式的时代性呈现

第七章 焦虑与困惑中的探求——90年代诗歌论争的回望与评述

一 论争的基本概况

二 论争的内在动因

三 论争的意义与价值估衡

下篇 困境中的突围与诗美的重建

第八章 断裂转型后的危机——90年代诗歌的尴尬与困境

一 从中心走向边缘

二 边缘化后的中断与转型

三 转型后的尴尬与困境

第九章 诗应该有共同的审美空间——90年代诗歌创作的非诗化倾向的批评

一 诗意——诗歌不能失去的生命与灵魂

二 可读、可解——诗歌不应遗忘的审美标准

三 音乐性——诗歌不容失去的内在特性

第十章 诗应固守人类精神的家园——论新诗诗性精神的重构

一 真诚的人文关怀

二 美好的道德情操

三 健康的审美情趣

第十一章 规范与超越——新诗形式的探求与重建

一 新诗文体探索的回顾与反思

二 80年代后诗歌创作的非诗化倾向

三 诗体重构的必要与方向

第十二章 新诗的音乐性不容忽视——新诗音乐性的探索与重构

一 音乐性在诗中的意义

二 新诗忽视音乐性的反思

三 新诗音乐性的建设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20世纪90年代新诗发展出现了重大的转变,诗歌的生存语境和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诗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尴尬与困境。本书旨在对20世纪90年代大陆新诗的发展状况做较全面的回顾与反思,并在回顾与反思90年代诗歌的发展状况的同时,从百年新诗发展的经验教训与诗美的高度重构新诗可能的发展方向。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反思与重构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16050623
如需购买下载《反思与重构》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武汉出版单位湖北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反思与重构是湖北人民出版社于2007.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的主题关于 诗歌-文学研究-中国-当代 的书籍。